唐 玲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乘用車技術中心,廣西 柳州545000)
汽車密封性對汽車的整體性能產生的直接影響表現為:外部灰塵和濕氣的滲入量;隔音降噪效果,影響乘坐舒適性;空調效果,密封性能差將導致空調系統負荷加重,燃油經濟性能變差。因此,提高整車密封性能既可以為顧客提供一個靜謐、舒適的駕駛環境,又可以改善空調靈敏度。而白車身氣密性是整車氣密性的基礎,如何提高白車身氣密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某款轎車白車身氣密性試驗,對白車身密封性能進行分析與改善。
汽車氣密性試驗也稱為靜態氣密性實驗,一般分為正壓法試驗和負壓法試驗[1]。本文采用正壓法,即通過鼓風機向車內輸送空氣,讓車內的氣壓高于車外的大氣壓,通過分析當時輸送的氣體量(或進氣速率)和車內氣壓情況,來衡量整車的氣密性。
車身泄露測試儀是測試汽車車身氣體泄漏量的儀器,監測氣體進入或者逸出車艙的量。泄露測試儀系統配置包含機械組件(鼓風機、壓差表、空濾、壓力平衡棒、標定校驗環等)和電子組件(氣流量傳感器、氣流量數顯儀、流量電腦、變速馬達等),原理是使用一個裝在鼓風機上的變速馬達來產生氣流,氣流速率通過氣流量傳感器測量,以SCFM(standard cubic foot per minute,標準立方英尺每分鐘)為單位。氣流速率由數字顯示器顯示讀取,該數值即表示車內氣流泄漏量大小。
白車身氣密性試驗在不可控狀態下進行,即封堵四門兩蓋、前后風擋、泄壓閥、空調進氣以及所有與大氣相通的孔洞等孔洞,檢測車身鈑金焊縫和孔隙的泄漏量。試驗設備與白車身試驗簡圖如圖1所示。

圖1 試驗設備與白車身
車輛在日常使用過程中,車內最高氣壓一般不會達到90 Pa,參考行業內整車靜態氣體泄露標準,在對氣密性試驗數據進行比較時,一般采用車內氣壓為125 Pa下氣體的泄露數據[2]。測試時,通過車身泄露測試儀控制車內氣壓,記錄泄露位置及泄漏量。
圖2表示初始狀態下(即封堵與大氣相通孔洞),白車身內氣壓由25 Pa依次增加至250 Pa對應的氣流泄露速率。車內氣壓為125 Pa時,氣流泄露速率為89.5SCFM,泄漏量較大。由曲線可知,車內壓力增大時,氣體泄漏量也逐漸增大。同時現場測試表明,該款轎車白車身存在其他未被注意到的泄漏源,主要泄漏源對氣流泄露速率的貢獻量如表1所示。

圖2 整改前車內氣流泄露速率曲線

表1 主要泄漏源試驗結果
汽車白車身在設計、制造工藝(包含沖壓、焊裝、涂裝、總裝四大工藝)過程中,影響白車身密封性能的主要因素如圖3所示。同時,根據表1的測試泄露數據,經數據檢查、現場跟蹤確認,明確該轎車白車身的具體泄露原因,見表2.

圖3 影響白車身密封性能因素

表2 主要泄漏源原因分析
通過對比測試目前市場同類產品密封性能,該款轎車泄漏量偏大,對其進行立項整改。綜合各方面情況,目標設定為白車身車內氣壓為125Pa時,氣流泄露速率小于65SCFM。
根據表2泄露點原因分析結果,泄露主要由結構內部存在與外界連通的孔洞、漏液孔未封堵、現場工人涂膠不良等原因引起。將上述問題歸納為結構設計、制造工藝兩大類問題,聯合質量、工藝、生產等相關部門,對車身的結構、制造工藝進行優化整改,整改方案如表3所示。

表3 結構設計、制造工藝整改方案
按4.1方案對該款轎車白車身設計結構、制造工藝進行優化和整改后,再次進行氣密性測試,得到該狀態下的氣流泄露速率曲線,如圖4所示。其中,車內氣壓為125 Pa時,氣流泄露速率為38.3SCFM(見圖5),較整改前的89.5SCFM下降約51SCFM,泄漏量大大降低,表明整改措施有效,達到改善目標要求。

圖4 整改前后車內氣流泄露速率曲線對比

圖5 整改后白車身泄漏量(38.3SCFM)
同時,對該轎車整改前后白車身對應的整車狀態作了整車氣密性測試對比,整車氣流泄露速率由原始狀態的185.5SCFM下降至約125SCFM。數據進一步表明,白車身密性性能是否良好直接影響著最終整車氣密性狀態。
該款轎車白車身密封性能改善目標達成后,對整改方案進行固化以及推廣,構建企業白車身密封性能設計、質量、生產一致性控制體系,如圖6所示,從車身結構設計、制造工藝過程質量管控、生產現場作業執行等各個環節保證車身密封方案得到準確、有效、穩定的實施,提升產品的密封質量。

圖6 白車身密封性能一致性控制體系
(1)通過車身泄露測試儀對某轎車白車身進行氣密性測試,查找泄漏源并分析原因進行整改后,氣流泄露速率下降約51SCFM,白車身氣密性達到目標要求。白車身泄漏量降低的同時,整車密封性能得到同步改善,說明白車身密封改進方案是必要且可行的。
(2)構建了企業白車身密封性能設計、質量、生產一致性控制體系,從車身結構設計、制造工藝過程質量管控、生產現場作業執行等各環節保證車身密封方案準確、有效、穩定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