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
(新疆阿克蘇市畜禽育種改良站,阿克蘇 843000)
新疆阿克蘇市為進一步加快該地區畜禽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加快了畜禽育種進程,不斷加大科技和資金投入力度,獲得了明顯的改良效果。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畜牧大國,在長期飼養中,形成了引種、維持、品種退化、再引種的不良循環現狀。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主要的5大牧區之一,該地區生產的畜禽品種質量高。
常規育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動物外表遺傳性狀為主要選擇目的的一種措施,以遺傳學的基本理論為基礎,根據動物外表遺傳性狀推斷基因和計算育種值,進而作出整體評估,決定畜禽的選擇與淘汰。常規育種方法主要包括性能測定、系譜測定、同胞測定、后裔測定。第一,性能測定。該方面的測定又被稱為成績測定,適用于遺傳性能較高,能夠通過動物外觀直接度量的性狀。如動物的日增重量、飼料消耗量。性能測定可以進行一次性記錄,也可以多次記錄取平均值。第二,同胞測定。主要根據同胞外在性狀所表現出來的均值,對個體進行淘汰和保留,該種方法適合遺傳力低,難以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度量或不可度量的遺傳性狀。第三,后裔測定。根據動物后代所表現出來的遺傳性狀,對上一代父本的生產能力進行有效評價,多用于公畜的評價。第四,系譜測定。該種方式主要是分析一種動物祖先的整體生產性能,并逐漸向后代推進。它主要應用于尚處于幼年期或青年期的動物,常和其他方法聯合使用進行測定。
進入21世紀,隨著遺傳科學研究不斷深入,生命科學不斷發展,轉基因育種和胚胎育種得到了進一步推廣應用,并彰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生產能力,逐漸成為畜禽育種的主流手段。分子生物技術育種方法主要包含了轉基因育種和胚胎工程育種。第一,轉基因育種。自從20世紀80年代,小白鼠轉基因成功后,該項育種技術迅速被轉移到其他畜禽品種育種中,在畜禽品種育種中彰顯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轉基因育種方式突破了傳統育種方式的限制,實現了基因之間的微觀調整,大大縮短了育種時間,提高了育種效率,育種更加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通過應用轉基因育種技術,使得畜禽品種的生長速度進一步加快,動物瘦肉率進一步提高。第二,胚胎工程育種。胚胎移植又被稱為受精卵移植。先將精子和卵子在體外培養成受精卵,再植入到母畜體內生長發育的一種育種方式。我國首例胚胎育種誕生于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我國從國外引進了大量良種奶牛胚胎用于品種改良,自此胚胎工程育種技術在我國畜禽養殖產業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和應用,通過利用胚胎分割技術,能夠從微觀角度對胚胎進行顯微手術,制造出同卵雙胞胎或者同卵多胞胎[1]。通過積極運用胚胎移植技術和胚胎分割技術,進一步發揮優良母畜的生產性能,擴大良種群數量,縮短品種改良周期,提高生產效率,保存優質畜禽品種資源。
分子遺傳標記育種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在育種過程中,主要由以下2個部分組成:第一,標記輔助選擇。主要通過DNA標記技術對畜禽數量性狀進行定向選擇,或者通過標記輔助滲入有利基因,以達到對畜禽品種進行快速改良的目的。與只利用外觀性狀和系統信息的常規育種方法相比,充分利用了動物的外觀、遺傳性狀、系譜和遺傳標記信息,更加具有育種的針對性,能夠獲得更大的信息量,同時由于標記輔助選擇具有較高的專一性和針對性,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并且不存在性別和年齡限制。因而可以利用該項技術開展早期育種,縮短世代周期,提高選擇強度,增加育種的準確性和高效性。第二,數量性狀位點育種。數量性狀位點屬于一種特定的染色體片段,它是對某種畜禽品種數量性狀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單個基因或者多個基因。分析某些畜禽品種經濟性狀的數量性狀位點在基因中的具體位置和具體表現,獲得這個位點,進行畜禽育種[2]。目前,我國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從某些動物的數量性狀位點開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效,已經將研究的理論成果應用到實踐中。
從目前自治區動物養殖現狀、品種退化現狀、遺傳經濟學角度分析,畜禽遺傳性狀相對較低,如果應用傳統育種方式,會導致整個育種進程十分緩慢,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而如果能夠聯合各個地區開展統一育種,就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區域聯合育種技術是將區域內目標相近或相似的畜禽場有效聯合起來,構建完善的畜禽良種培育體系,獲得比較準確完善的育種數據、技術測定和遺傳評估數據,保障育種方向的針對性。在該項技術推廣應用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協調作用。政府可以發揮其自身的行政權力,對有潛力的養殖場、養殖大戶以及單位進行重點扶持,構建區域性的聯合育種基地,有效推動畜禽育種工作高效開展。
傳統育種方式育種周期長,資金投入高,育種針對性不強,費時費力,并且不能保證培育出的新品種具有高純度。在今后畜禽育種中,將更加關注畜禽生長性能、肉品質、產量、繁殖能力等各方面因素。DNA標記技術、主效基因確定的高通量診斷技術,將是今后育種方向的難點和熱點,同時也是動物遺傳信息獲取的主要渠道。分子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能夠有效彌補傳統育種技術存在的不足,大大提高育種的針對性和準確性。但現階段該項技術在我國尚處于初始階段,今后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3]。
全息生物定律認為,每一種畜禽品種各個組成部分或發育階段,對于不同性狀有不同的遺傳優勢。針對某一生物的特定部位或特定時段的某些遺傳優勢,如果能夠應用這些遺傳優勢繁衍后代,培育出來的新品種,會表現出強烈的特定遺傳性狀。這樣就能夠實現特定區域的特定選種。同時,全息生物技術應用中,還需要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有效結合,通過構建完善的種質資源數據庫,對動物的遺傳特性進行評估,通過利用計算機模擬,確保育種工作更加高效準確開展。
微觀育種方式在國內還處于起始階段,在技術、手段、設備上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不斷升級換代,消費者對優質畜禽需求量不斷增加,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育種技術,加速品種改良、品種培育,所培養出來的品種能夠更好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要求,促進養殖效益提升,實現畜禽育種的高效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