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謹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農業局,新余 336600)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我國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對于畜牧養殖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帶動了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但是,在畜牧養殖中,畜牧業的經濟效益由于受到諸多疾病的影響而出現下降的趨勢,同時動物疾病也對畜牧養殖動物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降低了畜牧養殖產品的質量。在畜牧養殖中,采取合理有效的動物疾病防控措施十分必要。因此,該文將以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為研究對象,重點對發病的原因以及防控措施進行論述。
通過實際調查發現,我國畜牧養殖業中,動物普通疾病涉及的疾病種類較多,而且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以及眼睛和肢體方面的疾病等。此外,我國畜牧養殖動物常見的疾病還有產科方面的疾病,如難產、流產等疾病。畜牧養殖動物的普通疾病相對具有較小的危害性。
動物傳染性疾病不僅具有較快的傳播速度,而且其危險性也十分顯著。各類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動物傳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如一些傳染性較強的病毒和細菌等。動物傳染性疾病極易造成動物疫情,而且傳染性非常顯著,難以醫治。此外,少數動物傳染性疾病不僅對同類具有傳染性,而且還會傳染給人類,且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威脅,如甲型H1N1流感。
各類寄生蟲是引發動物寄生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如節肢動物和蠕蟲等寄生蟲。該種疾病的傳播通過一定的介質,如飼料、水源等,蠕蟲以及原蟲等寄生蟲,寄生于動物身上,發育期時間較長。另外,有些畜牧養殖動物的寄生性疾病是通過動物的身體接觸傳播的。
動物疾病的人為原因主要是指在飼養動物期間由于人為因素而引發的動物疾病。首先,對于養殖戶在動物飼養期間,如果養殖人員不注重對動物的日常管理,尤其是對動物生活環境缺乏科學管理,缺乏必要的通風設施和排污設施等畜牧養殖基礎設施,導致動物長期處于一種惡劣的生長環境中,這種狀態就極易引發動物疾病。其次,對于飼養管理員,如果其動物疾病病發期間采用了不合理的藥物或者不科學的控制方法,導致畜牧養殖動物疾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出現嚴重損傷,這樣不僅沒有減輕動物病情,而且還有可能對動物造成藥物性傷害。同時,獸醫角度方面,如果缺乏必要的診斷技術,或者專業能力較差,當動物疾病發生時,則不能對癥下藥,導致動物病情加重[1]。此外,養殖管理人員在動物養殖期間,如果沒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落實管理工作,沒有對養殖場地進行定期消毒處理,或者不注重對動物進行定期清洗,都會增加動物疾病發生的可能性。
在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非人為原因,包括環境原因和動物自身原因。
2.2.1 環境原因
良好的生長環境是保證動物健康成長的關鍵,同時也是確保動物身體機能良好運轉的重要因素,對動物身體免疫力的提升以及身體新陳代謝能力保障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很多畜牧養殖戶的動物生長環境并不利于動物的健康生長,不僅是飼養所用的水源、飼料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動物生長的圈舍也不能保持清潔、干燥。另外,有的養殖環境中伴隨噪音污染,這很容易導致動物受到驚嚇,進而造成動物疾病的發生。
2.2.2 動物自身原因
畜牧養殖過程中動物疾病發生的動物自身原因主要指的是在動物發育中,部分動物胚胎可能被染病的母體所傳染,致使胚胎在母體內就感染了疾病,出生后表現先天性疾病。同時,這種先天性疾病還極有可能會攜帶病原,導致動物疫病。此外,動物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免疫能力因不同的畜牧養殖動物而有所不同,因此對動物疾病的防控具有影響作用。
首先,嚴格堅持和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及方針,針對養殖場的日常工作,爭取在開展動物疾病預防工作的同時有效結合防治措施。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對養殖場進行積極和徹底的消毒工作,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動物身體的適應性,選擇正確的、合理的消毒劑。如果對消毒劑的選擇不加以重視,畜牧養殖動物有可能因使用了不正確的消毒劑而在其身體內出現毒素。因此,為確保動物生長環境的安全性,一定要注重對動物日常毒素的清理工作。其次,注重對畜牧養殖動物進行科學飼養,還要對養殖場進行定期清理,做好各種廢棄物的清理工作,為減少動物疾病的發生率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同時,科學的飼養還要確保飼料的質量,畜牧養殖動物只有吃到安全、衛生的飼料,才能夠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2]。因此,在飼養管理中,還要注重飼料的科學配比,最大限度的增強動物的抵抗力。
畜牧養殖動物檢疫工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加強:第一,動物疾病防疫部門要加強對動物疾病防疫管理機制的構建力度,并對其進行不斷優化,尤其要強化對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的檢疫和疫苗注射工作。第二,注重引進和應用先進的動物檢疫技術,針對動物疾病,為防止其疫情的發展和蔓延,一定要應用先進的動物檢疫手段對其進行有效的防控。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的監測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進行強化:第一,針對動物疾病和疫情的多發區域,制定針對性的監測計劃,同時還要強化其監測力度,針對動物疾病的疫苗注射情況進行嚴格監督和定期實施,避免疫病產生大面積蔓延。第二,針對動物疾病的多發季節,要加大疫情監測力度,同時提高動物檢疫的頻率,使得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的發生得到較好的控制。
畜牧養殖人員必須針對所飼養動物的種類,對其專業的養殖知識和養殖技術進行有效的學習和掌握,切實強化自身的養殖技術和管理能力,為畜牧養殖動物的合理用藥奠定基礎。針對畜牧養殖動物的不同生長階段及具體病情,對用藥情況進行合理的控制,切實保證對癥下藥。另外,針對動物的常見疾病,在治療中一定要盡量避免使用毒性較強或者副作用較大的藥物,確保用藥的合理性[3]。
畜牧養殖動物疾病十分復雜,而且對于畜牧養殖產品的質量以及經濟效益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畜牧養殖動物疾病的分析和研究,并對其發病原因進行深入探討,能夠根據具體的發病原因,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和防控措施,最終控制并預防動物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