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華
(河南省新蔡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駐馬店 463500)
羊寄生蟲病是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該種疾病會導致羊出現進行性消瘦和貧血。雖然該病死亡率較低,但羊群一旦出現該種疾病后,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經常引起其他病原菌感染,增大發病后的死亡率。羊寄生蟲病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寄生于羊體表和體內的寄生蟲,自身不能生成可供機體生長繁殖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只能通過攝取宿主中的營養物質維持自身生長,使宿主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飼料利用率下降。寄生蟲在體表和體內寄生時,會對各個組織臟器造成一定的機械損傷,引起局部出血和炎癥變化。另外,寄生蟲在繁殖中還會產生大量毒素,導致機體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加重病情。羊寄生蟲病發病初期,臨床癥狀不明顯,而出現臨床癥狀后,病情已經嚴重發生,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機。因此,需要分析羊常見寄生蟲病的發生經過,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以提高防治效果。
羊肝片吸蟲病,又被稱為肝蛭病,是危害羊健康生長最主要的體內寄生蟲病之一,該種疾病的病原為肝片吸蟲。肝片吸蟲呈柳葉狀,長度20~30 mm,寬5~13 mm,蟲卵呈橢圓形,成蟲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臟和膽管內,引起羊機體出現慢性消耗或急性肝炎、膽管炎,且放牧羊比舍飼養殖羊更容易罹患該種疾病。放牧地點潮濕、地勢低洼,存在椎實螺,會導致肝片吸蟲在羊群中快速傳播感染。
發病初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出現典型臨床癥狀后表示整個羊群已經普遍發病。發病后,患病羊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被毛雜亂無光澤,身體逐漸消瘦,食欲不振,兩眼突出,流淚。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病羊身體逐漸消瘦、貧血、眼瞼腫脹,胸前、下頜和腹部出現水腫現象,糞便稀薄呈現黃綠色,觸診肝區,患病羊敏感疼痛,叩診肝臟,濁音區明顯擴大。解剖病死羊發現皮下水腫嚴重,打開胸腔腹腔,發現內部存在大量淡黃色腹水,心包積液嚴重。肝臟腫大,表面存在出血點,纖維素附著在肝臟表面,且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不能正常剝離。有的病死羊肝臟質地硬化,膽管高度擴張,管壁增厚,膽管內壁還發現大量肝片吸蟲成蟲存在[1],其他臟器無典型病理學變化。
羊肝片吸蟲病治療的主要藥物有丙硫米唑、阿苯達唑、硝氯酚片,治療中,要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科學使用,避免使用量過多,導致羊出現中毒現象。首次用藥間隔1~2周,強化驅蟲1次,加速羊群恢復。日常要制定嚴格的驅蟲制度,每年春秋兩季各進行1次驅蟲,同時還要保證飲用水清潔,逐漸轉變傳統養殖模式,科學選擇放牧地點,避免在低洼地帶放牧。放牧前可以選擇硫酸銅消滅放牧地點存在的椎實螺。在驅蟲期間,還要做好羊糞便清理工作,堆積發酵,殺滅糞便中的蟲卵和成蟲。
羊消化道線蟲病主要是由線蟲寄生在羊消化道內感染引起的一種體內寄生蟲病,該種寄生蟲病對羊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在適宜的條件下,線蟲幼蟲經過2次蛻皮,發育成具有感染性的3期幼蟲。羊消化道內的寄生蟲種類不同,表現出的致病性也存在較大差異性,對外界環境的抵抗能力也不同。
感染消化道線蟲后,首先表現為采食量逐漸下降,機體出現高度營養不良癥狀,貧血、消瘦、可視粘膜蒼白無光澤,隨后出現頑固性腹瀉,有時在糞便中能夠看到夾雜少量血液,患病羊頸部水腫嚴重[2]。羔羊感染該種寄生蟲病后生長發育受到影響,如果不能及時做好防控工作,羔羊會在較短時間內死亡。少數患病羊感染消化道線蟲病后,會出現體溫升高,心音減弱的現象,最后衰竭而死。
治療消化道線蟲病的藥物主要有丙硫米唑和左旋米唑,可以選擇使用丙硫米唑片,使用劑量為20 mg/kg體重,1次量口服,也可以將左旋米唑配制成5%的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此外,敵百蟲溶液與依維菌素注射液對治療該種疾病也有很好的效果。預防該種疾病,要求指導養殖戶做好科學飼養管理工作,每年春秋兩季,對羊群進行1次全面的體內驅蟲工作,要注意飲用水安全,避免羊群飲用池水和污水,避免在低洼潮濕地帶放牧,做好放牧地點丁螺消滅工作。預防驅蟲和治療驅蟲中,要及時將患病羊排出的糞便清理出羊舍,堆積發酵,避免糞便中的寄生蟲和蟲卵反復感染羊群。
羊疥癬病是由疥螨寄生在羊體表皮膚而引起的一種慢性、體表寄生蟲疾病,該種疾病發生具有典型的季節性,常發生于冬春季節。進入冬春季節后,由于羊毛較厚,羊群接觸頻繁,會為螨蟲加速傳播提供條件。圈舍飼養密度過大,潮濕不堪,衛生狀況不良,羊體表濕度較高,更容易誘發該種疾病。引起羊疥癬病發生的病原主要是癢螨和疥螨。疥螨外觀呈圓形,該種寄生蟲主要以體表細胞液和淋巴液為營養物質;癢螨外觀呈卵圓形,主要寄生在患病羊的角質皮層下,吸食淋巴液和細胞液。
羊疥癬病首先發生在羊體表毛發較少的部位,主要先發生于頭部,眼部、嘴唇四周、鼻梁、鼻孔邊緣和耳根部開始發病,發病初期首先在這些部位出現紅色的小點,紅色的小點逐漸生長成丘疹,形成水泡,破裂后形成膠皮狀的痂皮,發病嚴重時,口腔嘴唇皮膚龜裂。癢螨主要發生在羊背部、臀部,發病經過和癥狀與疥螨相似,隨后病情逐漸向全身蔓延,發病嚴重時患病羊全身被毛脫落[3]。羊疥癬病不會造成嚴重的死亡率,但因發病后,體表皮膚劇烈瘙癢,患病羊不停地用患病部位摩擦尖銳突起物,如果創傷部位感染致病菌,會導致創傷部位出現化膿現象,不能正常結痂愈合,嚴重時會導致羊繼發感染多種疾病而死亡。
羊疥癬病屬于體表寄生蟲病,該種疾病可以選擇藥浴或局部涂藥的方式進行治療。通常可以選擇使用0.05%的辛硫磷水溶液或0.1%的敵百蟲水溶液進行藥浴,在藥浴中先對健康羊進行處理,再治療患病羊。同時,還可以選擇使用伊維菌素注射液進行皮下注射,使用劑量為0.2 mg/kg體重,1次量。預防該種疾病,要指導養殖戶控制好合理的飼養密度,避免將羊群安置在陰暗潮濕的羊舍內,做好羊舍通風工作。另外,要了解羊舍中是否存在螨蟲,在疾病流行高發季節,觀察羊群是否存在掉毛及身體體表皮膚發癢癥狀,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診斷、及時治療,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