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春開
(福州市永泰縣嵩口畜牧獸醫站,福州 350703)
羊肝片吸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該病是由肝片吸蟲所引發的。人畜均可能感染該病,且該病呈現出顯著的地方性散發的流行特點。肝片吸蟲成蟲在終末宿主相應的肝臟以及膽管等處寄生,其幼蟲和成蟲均能對羊肝臟以及膽管造成損傷。若感染該病的狀況較為嚴重,甚至會造成羊的死亡。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羊肝片吸蟲病的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并探究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斷和治療措施。該文基于工作實踐經驗,對一起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斷和防治情況進行介紹。
永泰縣1戶養羊戶飼養的385只羊感染羊肝片吸蟲病,病羊缺乏良好的精神和食欲,且身體逐漸消瘦,伴有頷下水腫現象,農戶采用抗菌消炎類藥物對其進行治療,未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將病程長短作為根據,羊肝片吸蟲病分為兩種:急性羊肝片吸蟲病和慢性羊肝片吸蟲病,兩種羊肝片吸蟲病呈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
感染急性羊肝片吸蟲病的病羊,主要具有如下臨床癥狀:病羊身體較為衰弱,且極易出現身體疲勞,在羊群行進時極易掉隊,并伴隨全身發熱的癥狀。對病羊肝區部位進行叩診,可發現肝區半濁音呈現顯著擴大現象,對之進行按壓,病羊會產生疼痛感。若未能及時對感染急性羊肝片吸蟲的病羊進行治療,病羊極可能呈現貧血癥狀。對病羊進行血檢,可發現病羊血液內的紅細胞以及紅血素呈現不斷降低的趨勢。感染急性羊肝片吸蟲病病情嚴重的羊,甚至會出現死亡現象,急性羊肝片吸蟲病多發于夏末秋初。
感染慢性羊肝片吸蟲病的病羊,其主要臨床癥狀如下:病羊身體較為瘦弱,且伴有一定的貧血癥狀,其組織內黏膜相對蒼白。病羊缺乏良好的食欲,其皮毛呈散亂狀且無光澤,病羊毛皮被磨蹭后極易脫落。病羊通常呈現出懶散乏力的狀態,行動緩慢。仔細對病羊進行觀察,可發現病羊胸下、頷下以及腹部等處均在不同程度上伴有水腫現象。若病羊出現病情加重的情況,則會伴有便秘、下痢等相應癥狀[1]。多數病羊感染慢性羊肝片吸蟲病后,會漸趨衰竭,最終死亡,冬夏季節是慢性羊肝片吸蟲病的多發季節。
對感染羊肝片吸蟲病的病羊實施剖檢,可知病羊肝臟的相應部位出現顯著的病理變化。對病變處進行觀察,可見大量纖維在病變處沉淀,病理變化直接受到感染蟲體的具體數量的影響,同時,病程長短也會對病理變化造成直接性影響。對感染急性羊肝片吸蟲病的羊進行剖檢,可發現病羊肝臟呈現出腫大的癥狀,且伴有一定的急性炎癥。肝臟內存在5 mm左右的蟲道,其中含有少量的肝片吸蟲幼蟲,且伴有一定的出血現象。病羊腹腔內會有大量紅色液體殘留,且呈現出一定的腹膜炎相關癥狀。對感染慢性羊肝片吸蟲病的羊實施剖檢,會發現病羊呈現出慢性增生性肝炎癥狀,其肝組織遭到破壞的相應區域分布有癍痕,呈淡白色,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貧血癥狀,肝臟萎縮變硬,且褪色,膽管相應部位較為肥厚,呈現出相對粗糙的內膜,且存在一定的鹽類沉淀,如磷酸鈣沉淀以及磷酸鎂沉淀等。同時,病羊腹腔以及心包內蓄積有透明液體[2]。
送到縣動物疫控中心實驗室,采用蟲體壓片的方法對病羊肝臟進行鏡檢,可觀察到其具有葉片狀,且相對扁平,有細刺在其表面覆蓋,在壓片前端位置有伸展出的突起,突起呈圓錐狀,且基部擴展。壓片后部位置出現逐漸縮小的現象,能觀察到少數蟲體相應的內容器官,呈現出肝片吸蟲的顯著特征,因此,可完成確診[3]。
選取5~10 g病羊的新鮮糞便,將之放置于容器內部,添加5~10倍量的清水,進行均勻攪拌,并持續20 h使自然沉淀。然后,將上清液倒掉,并將清水添加入容器,并均勻攪拌,進行3次左右的重復,使上清液最終呈現出明顯的清亮狀態。最后,倒掉大部分上清液,并吸取少量上清液,并將之在載玻片上滴下,并在其上加蓋玻片,進行鏡檢。借助顯微鏡,可觀察到肝片吸蟲的蟲卵,蟲卵呈現長橢圓形,其外觀呈現金黃色,一端存在卵蓋,且卵黃細胞在其中大量存在,相對于其他各類吸蟲蟲卵,呈現出較為顯著的特征。
將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以及實驗室檢查作為根據,可確診病羊感染了羊肝片吸蟲病。
采用抗蠕敏對羊肝片吸蟲病進行治療。抗蠕敏作為典型的廣譜驅蟲藥物,能實現對羊肝片吸蟲的有效驅除,具有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選用口服方式對病羊進行治療,具體用量為每千克病羊體重采用5~15 mg。
采用硝氯酚治療羊肝片吸蟲病也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采用此類藥物,也選用口服的治療方式,具體用量為每千克病羊體重采用4~5 mg。
采用五氯柳胺進行治療,能實現對羊肝片吸蟲成蟲的有效驅除。采用此類藥物,也選用口服的治療方式,具體用量為每千克病羊體重采用15 mg。
采用碘醚柳胺進行治療,對羊肝片吸蟲成蟲以及6~12周的幼蟲進行有效驅除。采用此類藥物,也選用口服的治療方式,具體用量為每千克病羊體重采用7.5 mg。
第一,對羊群定期實施有效驅蟲。深入考察羊群養殖地區的實際狀況和相關條件,科學把握驅蟲時間。如在秋末冬初季節,對羊群實施首次驅蟲。在第二年春季,對羊群實施第2次驅蟲。通過上述驅蟲時間安排,實現對羊肝片吸蟲成蟲和幼蟲的有效驅除。第二,殺蟲取卵。在羊群日常養殖中,及時對羊舍內存在的糞便進行清除,并將清理出羊舍的糞便放置在固定地點,借助發酵生物熱作用實現對羊肝片吸蟲的有效處理,進而實現對羊肝片吸蟲病傳染源的有效減少。要避免在沼澤地帶對羊群進行放牧,避免囊蚴對羊群造成感染。第三,有效消滅寄生蟲相應的中間宿主。實施水土改造,對椎實螺相應的生活環境進行有效破壞,并用相關藥物,如硫酸銅溶液、血防67等實現對椎實螺的有效消滅。
春初季節草類萌芽,羊群在食用嫩草時,極易將囊蚴吞入腹中,進而引發羊肝片吸蟲病。因此,要在春初季節對羊群實施有效的驅蟲,并對羊群放牧地點進行合理選擇,注重羊群飲水的安全衛生。另外,要將羊群糞便放置在固定地點實施發酵處理,有效殺死羊肝片吸蟲。如果妊娠后期母羊感染肝片吸蟲病,要對其進行驅蟲治療,可能引發母羊流產,或造成母羊產后奶量減少。因此,母羊產下羊羔后,等待15~20 d,再對之實施驅蟲治療。對于出現貧血癥狀的病羊,可采用補鐵針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