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明
摘要? ? 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市場需求量大,若要滿足市場需求,掌握正確的栽培技術,實現水稻高產是關鍵。本文介紹了水稻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播種育苗、適時插秧、水肥管理、病蟲草害防治、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 水稻;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播種育苗;水肥管理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039-01
水稻屬于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性喜溫濕,稻米營養價值相當高[1],深受消費者喜愛。但水稻栽培會受品種選擇、種子處理、播種方法、病蟲害防治等多因素影響,導致產量下降[2]。為了提高水稻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有必要對水稻栽培管理要點進行總結推廣。現將水稻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 品種選擇
需結合當地氣候特征選擇抗病性強、耐肥、抗倒伏、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米質優、口感好的優良品種。
2? ? 種子處理
通常缽盤育苗每盤播50 g芽粒,旱育苗播量干籽150 g/m2、芽籽200 g/m2;鹽堿地需適當多播、非鹽堿地適當少播,旱育稀植也應少播。于晴天曬種2~3 d,曬時常翻動,以提升種子活性。
浸種消毒更利于種子吸水發芽,同時進行種子消毒可預防惡苗病。惡苗凈(多效靈)屬于常用的消毒劑,1袋惡苗凈與50 kg水混合后浸種子40 kg,浸種時間為5~7 d。浸種后無需用清水清洗即可直接催芽播種。
本著“高溫破胸、適溫催芽、低溫曬芽”的原則,將已浸種的種子置于30~32 ℃高溫下,1~2 d內破胸露白,再適當降溫至25~28 ℃維持12~15 h,芽長約0.2 cm,再將種芽薄薄攤開,置于常溫下,散熱降溫,待種芽溫度下降到自然溫度時,則可播種[1]。
3? ? 播種育苗
3.1? ? 隔離層旱育苗
整地做床,于播種前15~20 d撒施尿素60 g/m2、氯化鉀30 g/m2、過磷酸鈣150 g/m2于0~15 cm床土中充分拌勻。通常秧床長15~20 m、寬1.2~1.5 m,床間距40 cm,溝深20~30 cm。播種前秧床需充分澆透水,播種均勻,播種后輕壓種子入土,蓋一層0.5~1.0 cm厚過篩干細土,以不露芽谷為宜,蓋土后噴水濕透,起拱、蓋膜,保溫育秧[2]。
3.2? ? 缽盤育苗
市面上的缽盤規格一般有2種,即每盤561孔和每盤434孔。因后一種可育大苗,故而提倡應用434孔的缽盤。播種方法:先把營養床土裝至缽盤,澆足底水,應用小型播種器播種,每孔播2~3粒,播后覆土刮平。
4? ? 適時插秧
秧齡在30~35 d時即可插秧,通常5月底必須插完。栽插密度需結合品種特性、土壤情況等因素來確定。中下等肥力田,常規育秧需移栽60.0萬~67.5萬叢/hm2,塑盤旱育秧需移栽37.5萬~45.0萬叢/hm2;上等肥力田,常規育秧需移栽45萬~60萬叢/hm2,塑盤旱育秧需移栽27.0萬~37.5萬叢/hm2。
5? ? 水肥管理
播種至出苗,缺水時及時補水,若苗已出齊,即可撤地膜,預防燒苗。出苗至1.5葉,床土不可過濕,過濕不利于根的生長,盡可能少澆水;高溫晴天注意溫度控制,以20~25 ℃為宜;1.5~3.0葉,該時期對水分最不敏感。3葉至插秧,該時期水分需求量大,同時因溫度升高,蒸發量變大,床土易干燥,需注意及時澆水,以免秧苗干枯死亡。后期不能過早斷水,否則會導致粒重下降。曬田時需做到“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若全田總莖蘗達到225萬個/hm2則需準備曬田。若秧苗存在葉色深、長勢旺、徒長的情況,需早曬、重曬,反之則應遲曬、輕曬;若有大量新生白根,混雜部分黃根,需遲曬、輕曬;若可見大量黑根,需早曬、重曬[3]。
插秧7 d后即可追施分蘗肥,穩水田與黃泥田氮肥總用量的30%均作追施,而穩水性不強的田與沙田需將余下的尿素(30~45 kg/hm2)于孕穗期追施[4]。
6? ? 病蟲草害防治
重慶水稻栽培中常見病蟲害為稻瘟病、白葉枯、紋枯病、稻飛虱、鉆心蟲。
防治稻瘟病應用25%咪鮮胺乳油與適量水混合后噴灑;可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0~450 g/hm2,或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1 125~1 500 g/hm2,與適量水混合后噴灑。防治白葉枯用農用鏈霉素30包/hm2與水675 kg/hm2混合后噴灑;或用25%川化可濕性粉劑1.5 kg/hm2與水675 kg/hm2混合后噴灑。防治紋枯病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125 g/hm2,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用藥1 125~1 500 g/hm2與水1 125 kg/hm2充分混合后對水稻下部進行噴灑。
防治稻飛虱應用80%敵敵畏乳油與適量水混合稀釋后,拌細土300~375 kg/hm2撒施,或用25%優樂得可濕性粉劑300~375 g/hm2與水900~1 125 kg/hm2混合后噴灑,或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600~900 g/hm2與水900~1 125 kg/hm2混合后噴灑。防治鉆心蟲應用25%殺蟲雙粉劑15.0~22.5 kg/hm2與細土拌勻后撒施,或用25%殺蟲雙水劑3.75 kg/hm2與水900 kg/hm2混合后噴灑[5]。
在草害防除上,插秧15 d后,可應用撲草凈600 g/hm2+二甲四氯1.5 kg/hm2,與225 kg/hm2細土拌勻后撒施,可殺滅眼子菜,還可殺滅野慈姑、節節草、鴨舌草等雜草。
7? ? 收獲
當水稻9成黃時即可收獲。收獲過早,青米多,米粒不飽滿,產量低,品質差;收獲過遲,易脫落或于穗上發芽。一般最佳收獲時間為出穗后45~50 d。
8? ? 參考文獻
[1] 劉大鍔,廖元兵,文正華,等.兩系雜交稻晶兩優華占特征特性及高產穩產栽培技術[J].雜交水稻,2018,33(4):55-57.
[2] 胡忠萍,熊偉.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2):189.
[3] 趙玉和,盧限東.廬江縣雙季早稻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4):33-34.
[4] 高光武.廣兩優676在尤溪縣的示范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8(14):34.
[5] 陳莉,劉忠平,吳鋒仁,等.水稻免耕直播節水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15,17(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