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 黃澤群 龍干軍 李文政


摘要? ? 為篩選出適合陜南地區全程機械化種植的油菜品種,根據油菜全程機械化種植對品種的特殊要求,特引進13個油菜新品種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品種中秦優28、陜油28、圣光127、華早291、渝油28等5個品種產量高、株高適中、抗倒伏能力強;生育期上秦優28、陜油28、秦油10號稍偏遲但花期較為集中,圣光127、華早291較短,成熟一致性均較好,均適宜作為油菜全程機械化種植品種進行推廣;渝油28雖表現出豐產、抗病、抗倒特性,但其花期偏長,成熟一致性較差,不宜作為全程機械化種植品種;其余參試品種均表現產量不突出,也不宜作為油菜全程機械化種植品種。
關鍵詞? ? 油菜;機械化種植;品種;產量;抗性;陜西安康;漢濱區
中圖分類號? ? S565.4.0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050-02
加強農機、農藝結合,推行稻油全程機械化生產是全面提高稻油生產能力、降低稻油生產成本、提高示范戶種植效益的重要措施,而篩選適宜機種機收品種是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根據油菜全程機械化種植對品種的特殊要求,特引進13個油菜新品種,為陜南油菜全程機械化種植篩選不同類型機插秧適宜品種[1-3]。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品比試驗安排在漢濱區大同鎮萬良家庭農場,供試大田前茬為水稻,海拔299 m,日照時數2 235 h,無霜期235 d,年均氣溫14.2 ℃,年降雨量780 mm。供試大田土壤基本情況:土質均為黃壤土,肥力中等偏上且均勻,大田土壤含有機質14.5 g/kg、速效氮117.6 mg/kg、速效磷14.5 mg/kg、速效鉀134.5 mg/kg。
1.2? ?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共13個,分別為秦油10號、灃油737、陽光131、圣光127、華早291、天油10號、亞科油58、渝油28、秦優28、陜油28、榮華油7號、寧雜11、陜油19。
1.3? ? 試驗設計
試驗設13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以秦油10號(CK1)、灃油737(CK2)作對照。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試驗采用人工條播,行距30 cm,播種量4.5 kg/hm2,留苗45萬株/hm2左右,最終密度以收獲調查數據為準。
1.4? ? 試驗實施
水稻收獲后及時開溝排水,9月25日整地并施史丹利三銨450 kg/hm2作底肥,9月26日播種,大田管理同于當地常年操作。
1.5? ? 調查內容與方法
成熟后分區、分品種單打單收,按不同熟期分批收獲,進行單收、單曬,曬干風凈后稱實產,折合成標準含水量產量。對試驗數據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LSD法進行多重比較分析差異顯著性[4-6]。
2? ? 結果與分析
2.1? ? 產量
由表1可知,秦優28角粒數最多,理論產量最高。由表2可知,秦油10號(CK1)平均產量為3 170 kg/hm2,居試驗笫6位,灃油737(CK2)平均產量為2 780 kg/hm2,居試驗笫11位。較秦油10號(CK1)增產的品種依次為秦優28、陜油28、華早291、圣光127、渝油28,產量分別為3 535、3 405、3 375、3 320、3 215 kg/hm2,5個品種間產量差異較小,但與其他6個品種差異較大。
2.2? ? 抗性
2.2.1? ? 對油菜菌核病抗性。由表3可知,13個參試品種中,秦優28、渝油28、亞科油58、榮華油7號對油菜菌核病抗性較強,田間發病株率為3%~5%;陽光131、灃油737(CK2)對油菜菌核病抗性最差,田間發病株率為25%~30%;其他品種對油菜菌核病抗性中等,田間發病株率為10%~20%。
2.2.2? ? 抗倒伏性。13個品種中,圣光127、華早291、秦優28、亞科油58、渝油28等5個油菜品種莖桿韌性較強,抗倒伏性強,其余品種均有不同程度倒伏。
2.3? ? 生育期
秦油10號(CK1)、灃油737(CK2)生育期分別為234、230 d,參試品種中陜油19生育期最長,較生育期秦油10號(CK1)長2 d;其次是渝油28,同于秦油10號(CK1);陽光131生育期最短,較秦油10號(CK1)短7 d,較灃油737(CK2)短3 d,其余參試品種生育期均分布在230~233 d之間,介于秦油10號(CK1)與灃油737(CK2)之間。
3? ?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參試品種中秦優28、陜油28、圣光127、華早291、渝油28等5個品種表現產量高、株高適中、抗倒伏能力強;生育期上秦優28、陜油28、秦油10號稍偏遲但花期較為集中,圣光127、華早291較短,成熟一致性均較好,均適宜作為油菜全程機械化品種進行推廣;渝油28雖表現豐產、抗病、抗倒,但其花期偏長,成熟一致性較差,不宜作為全程機械化品種;其余參試品種均表現為產量不突出,且不同程度地存在抗倒伏性差、抗菌核病較差等缺陷,也不宜作為油菜全程機械化品種。特別是灃油737曾經是陜南油菜全程機械化主推品種,但近年表現抗病性差且經常倒伏,建議不再作為油菜全程機械化品種進行推廣應用。
4? ? 參考文獻
[1] 陳明,葉川,呂偉生,等.稻稻油三熟制下油菜早熟高產品種的篩選[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17):61-64.
[2] 劉蘭,李忠慧,黃瑞志.平壩區2017年油菜新品種直播比較試驗[J].基層農技推廣,2018,6(9):39-41.
[3] 孫定紅,馬愛國,孔令鴻,等.優質油菜新品種比較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17):40-41.
[4] 胡學聰,劉道敏.冬油菜區試品種性狀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2):28-30.
[5] 趙元鳳,孔祥英,浦田惠子,等.儀征市丘陵地區直播油菜品種比較試驗[J].上海農業科技,2018(4):64-65.
[6] 曾榮清,林忠秀,祝平洋.高油酸油菜品種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技,2018(1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