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練加標 吉凈 王春華 沈田輝 卞康亞 朱展飛 車晉英
摘要? ? 本文通過對大豐地區秋播麥田、油菜田病蟲草害發生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了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綠色防控技術,以期為江蘇及周邊省份秋播麥田、油菜田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小麥;油菜;病蟲草害;重發原因;綠色統防;技術集成;江蘇鹽城;大豐區
中圖分類號? ? S435.12;S435.654?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142-02
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是鹽城市大豐區大面積小麥播種、油菜移栽的最佳時期,也是秋播作物病蟲草害防控的重要時期。采取農業與化學防控相結合的綠色治理措施,是奪取翌年夏熟豐收的基本保障。
1? ? 發生情況及趨勢
1.1? ? 地下蟲害
共挖查不同類型田22塊,其中玉米田12塊,蠐螬蟲量0~6 670.05頭/hm2,平均蟲量達2 501.25頭/hm2;螻蛄蟲量0~3 334.95頭/hm2,平均1 945.35頭/hm2。花生田10塊,蠐螬蟲量0~16 675.05頭/hm2,平均7 781.7頭/hm2。
1.2? ? 種傳病害
由種子帶菌傳播的病害有小麥腥黑穗病、大麥散黑穗病、小麥散黑穗病、條紋病、網斑病等。由于2018年水稻直播面積仍較多,導致水稻生育期偏遲,從而推遲麥子播種期,將會加重種傳病害的發生,預計大麥黑穗病、小麥黑穗病偏重發生,大麥條紋病、網斑病中等發生。
1.3? ? 土傳病害
小麥全蝕病在沿海旱作麥田仍有一定的發病面積,大麥黃花葉病、小麥梭條花葉病在局部地區部分田塊發生。
1.4? ? 蟲傳病毒病
水稻收割后,灰飛虱將轉移到麥苗上危害、傳毒。
1.5? ? 雜草
大豐區水旱輪作區、旱旱輪作區主要雜草為單、雙子葉雜草混生區。雜草種類有看麥娘、硬草、野燕麥、早熟禾、菵草、豬殃殃、婆婆納、薺菜、繁縷、巢菜等,其優勢種為硬草、看麥娘、豬殃殃、薺菜等,近年來早熟禾、菵草、日本看麥娘等在少數地區重發。東部旱糧區主要雜草為雙子葉雜草,如婆婆納、豬殃殃、薺菜、卷耳等,以婆婆納、豬殃殃為主要優勢種,部分田塊硬草發生偏重。預計麥田、油菜田雜草發生為偏重發生趨勢。麥田雜草發生逐年加重,對麥子產量構成較大威脅。一是以直播稻、機插秧為主的栽培方式,導致水稻騰茬晚,小麥播種遲,冬前化除適期后移,藥后遇低溫易產生“凍藥害”,麥田化除風險加大,冬前化除面積小。二是除草劑藥種變化,部分雜草發生重。由于異丙隆用量減少,炔草酯、精噁唑禾草靈大面積推廣,菵草普遍發生,日本看麥娘發生面積不斷擴大。三是雜草抗藥性的增強影響防除效果。抗炔草酯、精噁唑禾草靈的看麥娘面積逐年增加,薺菜、播娘蒿、野油菜、波斯婆婆納等對苯磺隆已產生嚴重的抗藥性,牛繁縷對氯氟吡氧乙酸、播娘蒿對雙氟·唑嘧胺抗藥性明顯增加。四是麥收機械跨區作業等,加快了雀麥、節節麥等惡性雜草的傳播。近年來,大麥田、小麥田雜草密度高、抗性雜草比例高,對產量構成較大威脅,草害嚴重的田塊,損失達30%~40%。因此,要高度重視大麥田、小麥田雜草防除工作,及時調整化學除草策略,要堅持二次化除,即“冬前搶有利時機普除禾本科雜草,早春適時防除闊葉雜草、補除禾本科雜草”,否則除草效果很難保證。
2? ? 綠色統防技術
2.1? ? 小麥田
2.1.1? ? 輪作換茬,倡導耕翻,預防土傳、蟲傳病害。凡發生小麥全蝕病、梭條花葉病、大麥黃花葉病的田塊要改種油菜、蠶豆等作物。小麥和禾本科雜草是灰飛虱主要越冬寄主,水稻收割后采用機條播旋耕等耕作方式,提高灰飛虱淘汰率,減少下年發生基數。要加大農田和“四邊”(田邊、溝邊、渠邊、路邊)雜草防除力度,惡化灰飛虱生存環境,減少灰飛虱越冬基數。
2.1.2? ? 認真搞好麥種處理,控制種傳病害的發生。抓住秋播這一關鍵時期,認真搞好種子滅菌工作,預防大麥黑穗病、小麥黑穗病、大麥條紋病、網斑病。種子處理方法是將6%戊唑醇懸浮種衣劑10 mL兌水300 mL混合搖勻調成糊狀后與 25 kg麥種迅速攪拌,使藥劑充分均勻地分布在種子表面,放在陰涼處晾干后即可播種[1]。應注意,要根據用種量,嚴格掌握藥劑用量,均勻拌種,不得隨意加大用量,以防發生藥害。病害和蟲害混發區,可選用以上殺菌劑和殺蟲劑同時拌種,但必須先拌殺蟲劑,堆悶晾干,再拌殺菌劑,拌好殺菌劑立即播種[2]。用有機磷農藥拌種時一定要注意安全,盡量做到隨拌隨用,剩余的有毒種子要妥善保管或深埋處理,防止發生人畜中毒事故。要慎用水溶性液劑、水乳劑型藥劑拌種,以免影響出苗。
2.1.3? ? 狠治秋播作物地下害蟲。為確保秋播作物一播全苗,必須在播種時認真抓好藥劑防治。可根據不同茬口選擇藥劑防治方法。對于稻茬、棉茬播種的小麥,可采用藥劑拌種,選用40%辛硫磷乳油50 mL兌水3~4 kg,噴拌50 kg麥種,堆悶2~3 h即可播種。對蠐螬、螻蛄密度高的田塊,如玉米茬、花生茬、大豆茬、山芋茬等地種植小麥,可用3%克百威顆粒劑37.5~45.0 kg/hm2撒施防治,一般直接撒施在播幅的表層,然后再旋耕播種小麥[3]。
2.1.4? ? 雜草防除。麥田雜草的防除,可充分選用農業措施滅草,減少雜草發生程度,然后再選用化學農藥防除。
在農業防治措施上,輪作換茬控草。一是如西部稻區禾本科草害嚴重的田塊,在秋播時可改茬種植油菜及蔬菜作物。二是可大面積推廣麥子播種后秸草回鋪壓草,既保墑出苗,又可控制大量雜草出苗生長。
在化學除草措施上,可采取土壤封閉除草。在小麥播種后至一葉一心期,趁田間濕度好,用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750~1 125 g/hm2(遇低溫天氣用低劑量)+50%丙草胺750~900 mL/hm2兌水450 kg/hm2全田噴霧;或示范應用47%異隆·丙·氯吡可濕性粉劑2.7~3.0 kg/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冬前小麥出苗后雜草基本出齊,日最低氣溫達2 ℃以上,麥苗二葉一心期,噴15%炔草酯微乳劑450 mL/hm2+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5 kg/hm2;麥苗達三葉一心期,也可選用7.5%精噁唑禾草靈1 500 mL/hm2+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5 kg/hm2噴施;對抗性看麥娘、日本看麥娘、雀麥或抗性婆婆納多的田塊,當小麥葉齡達二葉一心期后,可選用7.5%啶磺草胺187.5 g/hm2(最低氣溫最好在5 ℃以上)加專用助劑防除,但菵草多的田塊還要加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 1.5 kg/hm2混用。闊世瑪對雀麥、早熟禾、節節麥也有較好的效果,但據報道,鄭麥9023、濟麥20、豫麥51、徐麥24、揚麥158等角質型小麥品種,在施藥后4 d內有大雨、霜凍(最低氣溫低于3 ℃)會產生藥害,導致小麥顯著減產。
春季小麥返青后,防除闊葉雜草,稻茬田用20%氟氯吡啶·雙氟75 g/hm2+20%氯氟吡氧乙酸450~600 mL/hm2混用;或示范應用75%氯吡嘧磺隆75 g/hm2+20%氯氟吡氧乙酸450~600 mL/hm2混用;旱茬田、稻茬田,當日均溫達8 ℃以上時,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0 mL/hm2+56%二甲四氯粉劑900 g/hm2+10%苯磺隆300 g/hm2現混現用。
需補除禾本科雜草的田塊,可用15%炔草酯微乳劑 750~900 mL/hm2或7.5%精噁唑禾草靈1 800 mL/hm2+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2.25~3.00 kg/hm2混用;或選用7.5%啶磺草胺187.5~281.25 g/hm2加專用助劑,再加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 2.25~3.00 kg/hm2混用。對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混生的小麥田,可采用以上配方分2次噴藥防除,間隔期約5 d。
2.2? ? 大麥田
土壤封閉除草可于播后苗前趁田間濕度好,用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5 kg/hm2+10%芐嘧磺隆450 g/hm2兌水全田噴霧。
冬前大麥苗二至三葉期,田間濕度條件較好時,可用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5 kg/hm2(還可以加入10%苯磺隆300 g/hm2+20%氯氟吡氧乙酸450~600 mL/hm2混用,提高對闊葉雜草的防效)噴防;田間濕度條件較差時,用5%唑啉草酯乳油150 mL/hm2噴防。
春季大麥返青后,防除闊葉雜草,稻茬田用20%氟氯吡啶·雙氟75 g/hm2+20%氯氟吡氧乙酸450~600 mL/hm2混用;當日均溫達8 ℃以上時,旱茬、稻茬田均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600 mL/hm2+56%二甲四氯粉劑900 g/hm2+10%苯磺隆300 g/hm2現混現用。補除禾本科雜草,于田間溫、濕度條件較好時,用7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3 kg/hm2噴防;田間溫、濕度條件較差時,用5%唑啉草酯乳油1 800 mL/hm2噴防。
對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混生的大麥田,可采用以上配方分2次進行噴藥,間隔期5 d左右。
2.3? ? 油菜田
可采用人工除草、化學農藥莖葉化除來控制雜草的危害。西部稻麥連作地區的油菜田以禾本科雜草為主,在油菜移栽壅土后,用50%乙草胺乳油1 125~1 200 mL/hm2,兌水750 kg/hm2定向土壤封閉處理,盡量不要將藥液噴到油菜心葉上;也可在土壤整平后即用乙草胺噴霧,然后再移栽油菜,對雙子葉雜草也有較好的防除效果。對于移栽期未進行土壤處理的,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田塊,在雜草二至三葉期,可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375~450 mL/hm2,兌水750 kg/hm2莖葉防除[4]。
東部地區油菜田中以婆婆納雜草為主,目前尚沒有理想的防除藥劑,在冬前要及時進行人工除草松土,以控制雜草危害。
3? ? 參考文獻
[1] 宋光輝,劉紅立.小麥中后期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及麥田管理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9):141.
[2] 任媛媛,石玉華.春季麥田主要病蟲草害調查及綜合防治[J].農業科技通訊,2013(2):161-162.
[3] 鐵征.油菜生長中的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防治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8(8):58.
[4] 張林春.海東市互助縣油菜病蟲害調查及綜合防治[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8(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