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 湯永 張瓊
摘要? ? 一般而言,樹上干杏本身具有較優的病蟲害防護功能,但若種植不科學,樹上干杏受病蟲害的影響便逐漸加大。為了提升樹上干杏種植的整體效益,減少病蟲害影響,本文闡述了樹上干杏病蟲害的發生癥狀,分析了其產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樹上干杏病蟲害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樹上干杏;病蟲害;發生癥狀;產生原因;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 ? S436.629?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149-01
樹上干杏原產地為新疆,屬于比較稀少且營養價值極高的杏類食品。對于食品而言,美味屬于第一價值要素,而稀有則屬于第二要素。樹上干杏剛好具有以上2點特征,因而目前為止,樹上干杏仍舊是國內比較著名的果肉類食物,受多個省(市)人民的喜愛。雖然樹上干杏的銷售市場可以穩定,但其產業鏈中最重要的仍然是種植。只有在相對穩定和健康的情境下種植,樹上干杏才具有商品價值。隨著樹上干杏種植區域的不斷擴大,病蟲害等負面影響因素在種植區域內表現愈加明顯,對樹上干杏的正常種植造成了一定影響。故針對此,本文闡述了樹上干杏的來源及食用價值,對其病蟲害發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進行總結,以期為樹上干杏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
1? ? 樹上干杏的來源及食用價值
調查結果顯示,樹上干杏來源于新疆伊犁地區。初期階段樹上干杏屬于野生果,并未被高效開發。而樹上干杏之所以成為了重要的瓜果商品,一方面與其高質量的口感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則與其種植所需自然條件緊密關聯。樹上干杏適應于在逆溫帶地區生長,且不適應在濕冷地區生長。伊犁地區冬天氣候相對較干,晝夜溫差較大,與樹上干杏生長所需的環境極為相符。新疆地區因氣候的特殊性,當地生產的瓜果本身相對就較甜,樹上干杏又屬于成熟后不下落的特殊果品種類,因而在多重種植優勢的作用下,誕生于新疆伊犁的樹上干杏便甘甜美味。深入調查后發現,在初期階段樹上干杏的生產基本上以自然生長為主,灌溉水為山上化雪后的水,也有一部分區域是依靠天然降水補給水源。但在近期內,隨著樹上干杏的食用價值不斷提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戶選擇人工種植樹上干杏,但由于種植技術水平存在差異,生產的樹上干杏口感良莠不齊。人工種植所使用的方法一旦出錯,影響的不僅僅是食品市場的商品質量,更會加大病蟲害作用空間,令伊犁地區的樹上干杏種植處在危險局面中。因此,相關人員應盡快針對病蟲害防治進行研究,以減少病蟲害對樹上干杏種植造成的危害。
杏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甘甜中帶有一絲苦澀,可令人回味無窮。樹上干杏因生長環境特殊,故令其具有了更加豐富的食用功效。首先,樹上干杏具有豐富的纖維體,纖維體可以對人們消化系統起到活躍作用,可以預防消化道疾病。其次,樹上干杏并不具有任何的毒素,只要食用者將食用量控制在正常范圍中,那么食用者便可以在享受樹上干杏美味的基礎上,不損耗任何的身體機能,無食用副作用。此外,經過專家檢驗發現,樹上干杏中也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這種物質同樣可以預防人體疾病,重點是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人們發生血栓、凝血機制不足等病癥的概率。
同時,有一部分食用者表示,當自己在食用樹上干杏后,常常會需要補充大量的水分,這是因為樹上干杏具有增加人體水分吸收效率的作用。只要人們食用正常的數量和食品質量可保證,就可以達成多種身體調養目標,如增強人體機能、通便減肥等。綜合而言,樹上干杏對于人體具有正面促進作用,具有食用和藥用價值。
2? ? 樹上干杏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
2.1? ? 樹體流膠
2.1.1? ? 發生癥狀。一般當樹上干杏的樹干區域產生裂縫現象時,并不直接代表發生了樹體流膠現象。這時應該先對樹體的具體狀況進行觀察。當樹體裂縫中產生一些流動狀態的膠體物質時,應進一步觀察。如若流出的膠體在直接接觸到空氣后產生變黃現象,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呈固體狀時,則可說明該樹已經產生了樹體流膠現象。該病害在發生后的初期階段只會產生流膠現象,而一旦病情越發嚴重,樹液所在的樹干區域內則會直接腐爛,影響整個樹干的生長狀態。在病情最為嚴重的階段,樹上干杏整個樹干部位都會出現表皮脫落現象,葉片將會變黃且提早脫落,對樹上干杏樹體造成不良影響。
2.1.2? ? 發生原因。該病的誘發原因一般以土壤為主,當土壤酸堿度較大時,就會造成樹體流膠現象。但近年間也會因為病蟲害現象嚴重,破壞樹上干杏樹體本身的調節系統,繼而令樹干出現流膠現象。具體則需要研究者細致地進行分析和探查,聯系近期內的周邊狀況方能定下結論。
2.1.3? ? 防治措施。應在病害剛剛有發生征兆前,由專業人員對土壤狀況進行檢測。一旦發現土壤板結狀況嚴重,且呈現偏堿性狀態時,則林區管理者應盡快對土壤進行改良。務必要趕在病害發生前,對所有能夠誘發樹干產生進一步損失的病體現象加以控制和治療[1]。
2.2? ? 樹上干杏瘡痂病
2.2.1? ? 發生癥狀。一般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細致觀察來判斷樹上干杏是否患病。具體的觀察對象為果實,當果實上出現一些淺褐色的斑點(一般為圓形)時,則可以初步斷定樹體可能感染了這種病癥。若要確定則可以對具體的斑點直徑進行分析,如若斑點直徑基本都在3 mm左右,那么基本可以肯定樹上干杏已經患病。這些圓形斑點在初期會呈現出褐色,但隨著樹體病情的加重,其顏色會逐漸從褐色變為紫紅色,而果肉的表皮也將變得堅硬,如同干癟的老皮一般,基本失去了果肉應有的狀態。將患病杏摘下后可發現,斑點的覆蓋區域基本都只存在于表皮狀態中,果肉一般不會出現斑點。但這種病癥也會令樹體出現流膠現象,影響樹上干杏的食用價值。
2.2.2? ? 發生原因。一般情況下,該病害的產生原因十分簡單,基本都屬于受病菌孢子影響所致。新生孢子的數量龐大,且體積極小,可以隨著風、雨、雪等流動性天氣狀況而移動。移動部位隨機但覆蓋面十分廣泛,且潛在周期較長,多數情況下都會處在潛伏狀態中,不會影響樹上干杏正常的生長。但在夏末階段,孢子的影響作用便會直接顯現。當種植地區降雨較為頻繁時,處在潛伏期的病菌孢子將會進一步進行傳播;而當雨季停止時,便會發病,令樹上干杏呈現出上述病癥狀態;且多數資料顯示,越是在潮濕地區,樹上干杏瘡痂病的病態特征就越明顯。
2.2.3? ? 防治措施。防治樹上干杏瘡痂病的手段相對簡單,初期階段,種植區的管理人員應該盡可能多地觀察樹葉狀況,一旦發現樹葉出現干枯現象,則應立即進行修剪;若病癥過于嚴重,則應該配制一些藥劑進行防治,需盡可能在初期階段抑制該病癥傳播。直接將所有干枯的樹葉進行清除,一方面利用化學藥劑快速地減少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利用樹木的自我修復功能,令其在營養不變的前提下重新生長出健康的綠葉[2-3]。
2.3? ? 殼類害蟲
2.3.1? ? 發生癥狀。一般情況下蟲害以蚜蟲為主,輕輕地撥動樹葉,可看到樹葉下面出現密密麻麻的小蟲。蚜蟲常群集于葉片、嫩莖、花蕾等部位,刺吸汁液,危害樹上干杏,雖然自體體積不大,但破壞性較強,可導致葉片皺縮、畸形,嚴重時引起枝葉枯萎;且蚜蟲的繁殖率較高,如若種植區未能及時對其加以控制,就會令其影響到整個果園的種植效果。蚜蟲一般可分為桃瘤蚜和桃蚜2類,可與植物組織互相影響。即使其未能直接對植物造成影響,也會降低樹木的健康性,影響樹上干杏的商品價值。
2.3.2? ? 防治措施。防治蚜蟲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即利用天敵昆蟲來消滅蚜蟲。這種方式不破壞環境,具有環保優勢,但一般不會產生很高的效率。因此,當蚜蟲病害現象比較嚴重時,可適當配合使用一些化學藥劑,提升蟲害防治的整體效果[4]。
3? ? 參考文獻
[1] 劉世英,趙瑞玲,李振海.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196-197.
[2] 王忠國.伊犁樹上干杏蟲害發生與防治[J].南方農業,2017,11(20):29.
[3] 劉廷,郝麗娜,魏立強.鞏留樹上干杏農產品地理標志種植技術規范[J].基層農技推廣,2017(2):119-120.
[4] 張立功.杏新品種樹上干杏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J].果農之友,20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