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鶴富
摘要? ? 本文介紹了烏桕的經濟價值,總結了其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嫁接育苗、選地整地、造林、修剪、撫育管理、病蟲害防治、果實采摘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烏桕栽培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烏桕;經濟價值;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792.99?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163-01
烏桕具有適應性強的特征,在不同質地的土壤中都能生長,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還能作為行道樹,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顯著。烏桕傳統栽培上通常選擇播種法育苗,品種質量差異較大,再加上市場價格因素,導致其規模化種植受到了嚴重阻礙。本文針對栽培工作中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技術總結,旨在提升烏桕的產量,發揮其經濟作用,為相關產業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儲備。
1? ? 經濟價值
烏桕除了用作化工原料與食品工業原料外,還可以通過裂解合成燃料,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例如肥皂、油漆、蠟燭中就含有烏桕材料。此外,烏桕還可以作為糖果、巧克力等食物的調節劑,其種子、皮、葉都具有藥用價值,木材本身也能用于制作家具。另外,烏桕還可以作為飼養材料和彩葉行道樹。
2? ? 栽培技術
2.1? ? 嫁接育苗
育苗前需先準備苗圃。通常選擇濕潤的砂壤土地塊,在土壤深翻后用FeSO4進行消毒,輔以農家肥作基肥。苗床高度一般設置為20 cm,床寬1 m、長20~25 m,保持南北向,便于苗木采光。育苗品種應選擇良種,花期為每年6月,結果枝比例在90%以上。其中,千粒重250~280 g,含油率40%以上,皮油比例22%~23%,梓油比例18%~19%,具有顯著的耐寒性,年產量差異不明顯。播種前,先利用食用堿混合石灰水浸泡種子,去桕脂,然后按照條距30 cm左右進行播種。播種覆土厚度控制在種子直徑的2倍左右,如冬季寒冷天氣下可適當增加厚度。播種時間分為2季,冬季為每年12月、春季為每年4月,出苗時間大約為播種后45~60 d。苗木進入生長階段后,需注意預防低溫影響,做好松土、施肥、除草工作。
接穗直徑控制在1 cm左右、長度為80 cm,先在低溫含水量50%左右的濕沙內保存,嫁接方法選擇切腹接。切腹接需要考慮砧木與接穗的切削角度。一般情況下,烏桕嫁接時間選擇每年3月,且要避免在雨天進行嫁接。如果砧穗形成層能夠密切接觸,那么嫁接后的苗木也能保持直立的生長狀態。需要注意的是,嫁接后需要保持土壤適宜的含水量,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2.2? ? 選地整地
根據烏桕的生長特性,可以選擇向陽坡、砂壤土地塊造林。另外,根據造林地塊的立地條件,選擇合適的整地方式。例如,可以按照60 cm×5 cm×60 cm的參數挖穴后按水平帶面抽槽,槽設置為75 cm×75 cm以上。
2.3? ? 造林
造林密度需要結合地理環境等綜合決定,如果作為經濟林,需增加間距;作防護林,則可以增加密度。通常情況下,為了保障經濟效益,造林時會選擇混交林模式。例如,常見的烏桕與部分藥材套種種植,下層套種靈芝、天麻等耐陰藥材,上層種植烏桕,不僅能改善土壤性能與肥力,保障烏桕的正常生長,也能提高經濟效益,節約土壤。造林方法選擇人工植苗,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以在槽底部先施1層農家肥,并覆蓋枯枝、枯草,然后在填表土后填心土。植苗時間選擇冬季11—12月至翌年春季3—4月[1]。
2.4? ? 修剪
為了便于后期采摘,提升產量,需要對烏桕進行矮化處理。除了選擇矮化品種外,還可以通過修剪的方式保持其基本骨架,即將頂端進行部分剪除,然后于栽植后的冬季,在幼樹苗50 cm處剪除其余枝條,翌年冬季再剪除秋梢;此后便不再修剪,讓其正常出梢、開花與生長。
2.5? ? 撫育管理
撫育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烏桕的存活率。造林后要對雜草進行全面清理,使林地充分接觸陽光。由于烏桕幼苗在缺乏光照的條件下會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因而建議每年撫育2次,即5月和9月各撫育1次,撫育管理可以配合有機肥的布施,促進根系生長,擴大營養面,促進發育。例如,在每年7—8月溫度較高、雨水較少的時期,果實需要營養和水分供應,可以通過松土、除草等方式減少地表土壤水分蒸發,滿足果實對水分的需求[2]。
2.6? ? 病蟲害防治
烏桕主要蟲害有刺蛾、蚜蟲、蠐螬等。通常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加水后,混合土壤配制毒土,置于幼苗附近;或是選擇2.5%溴氰菊酯乳油配合40%氯氰菊酯乳油、滅幼脲3號懸浮劑2 000~2 500倍液、20%除蟲脲8 000~9 000倍液等進行噴灑防治[1]。必要時可以選擇40%氧化樂果乳油1 000~1 200倍液和50%久效磷乳油2 000倍液毒殺成蟲。部分情況下可以選擇人工物理剪除,或是結合幼蟲的趨光性采取黑光燈誘殺的方案。
2.7? ? 果實采摘
烏桕一般情況下在每年11月成熟,果實成熟后果殼表面脫落,露出白色種子[3-4]。但具體成熟時間會在一定程度上受溫度的影響。通常選擇短截結果枝的采摘方式,保留果枝基部作為母枝。原則上將留樁控制在10~15 cm之間,采摘時也需要考慮到烏桕的粗度與生長情況[5]。
3? ? 參考文獻
[1] 邱敏婷,陳玉婷,王嘉怡,等.鄉土生態修復和鳥媒植物山烏桕和圓葉烏桕栽培技術綜述[J].現代園藝,2016(21):27-28.
[2] 李正明,武斌,許艷,等.烏桕良種豐產栽培技術[J].湖北林業科技,2015(4):88-90.
[3] 卜付軍,張祖成.烏桕的經濟價值及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林副特產,2000(4):31.
[4] 高廠.烏桕栽培管理技術[J].安徽林業科技,2014,40(3):75-76.
[5] 謝日芬.烏桕的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11(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