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進
摘要? ? 介紹了商水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工作進度,并闡述了下一步的主要工作目標,以期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推進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做法;進度;目標;河南商水
中圖分類號? ? F321.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237-02
8月2日,在縣電影院召開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會議,馬衛東書記作重要講話,強調各級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這項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自覺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科學謀劃決策,精心部署實施,全面落實各項舉措,確保改革取得實效。
1? ? 主要做法
1.1? ? 學習外地先進經驗做法
7月21日縣農業局負責人靳紅花同志帶領縣紀委李金柱主任、練集鎮紀委書記邵國場及縣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辦公室人員赴濮陽市華龍區考察學習。一是組織保障,縣委書記掛帥為第一責任人;二是責任明確,將產改進度每天排序排名發到全縣領導微信上;三是對于每周產改例會縣委書記必須參加,落后鄉鎮由書記分包;四是紀委牽頭清產核資并督查進度。
1.2? ? 紀委牽頭開展“三資”清查
縣農業局選擇練集鎮先行先試,結合實際,鎮紀委于5月14日及時召開了“三資”清查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議明確了“三資”清查的主要任務,即全面清理村級資金、資產、資源,核實“三資”底數,著力解決資金不入賬、資產和資源違規處置、坐收坐支處置收入、貪占集體收入等問題。確定了工作目標,即全面摸清村級集體所有“三資”存量,加強對村級集體“三資”的動態監管。通過“三資”清查的工作,著力解決以下問題:一是基層信訪矛盾易發、多發、重信、重訪問題;二是脫貧攻堅工作中農村基層組織集體沒有收入的問題;三是農村惡霸、宗族勢力強占、侵占集體資產資源,干擾基層政權,掃黑除惡的問題;四是農村經費不足問題;五是基層干部微腐敗的源頭治理、治標治本問題。
1.3? ? 公開透明,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針對發現的問題和自查情況,練集鎮23個行政村89個自然村全部在公共場所對資產資源進行公示,留置縣、鎮、紀委舉報電話受理群眾舉報,快查快辦快回復;在便民服務街設陽光專欄,接受監督,曝光臺曝光違規、違紀單位和個人[1];針對實際操作中農村五保戶資產歸屬問題,建議按照“4加2工作法”召開會議,由本組黨員代表、村民代表、近親屬參加,協商討論收歸集體,由集體統一支配;原村民組資產資源,例如河道坑塘、溝渠蓄水池、移動塔、自留地、廢地等侵占問題,分類區別,依法依規由司法、國土部門和村委會調查核實,分類甄別,按鄉風民俗收歸集體,由集體重新分配處理。涉及資金只能用于公益事業,不允許私分截留[2];針對侵占、強占、搶占集體資產資源的農村惡勢力、宗族勢力、原村干部,由公安部門協調配合提前介入,若拒不配合“三資”清查工作以及干擾阻礙、威脅國家工作人員,依據商紀發〔2018〕22號文件相關規定,按掃黑除惡、尋釁滋事有關條款依法打擊。
2? ? 工作進度
2018年6月1日,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由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各鄉鎮黨委書記任成員的農村集體產權改革領導小組(商辦文〔2018〕23號文件已經下發)承擔領導責任。層層分解任務,落實工作措施,提出具體要求,創造保障條件,確保事有人管、責有人負;把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納入年度工作考核,確保各項工作落實。
6月22日制定出臺《商水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商辦〔2018〕15號文件。要求選派工作能力強、群眾威信高、熟悉業務的人員負責具體工作。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的指導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為該項工作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7月16日全縣588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登記證已經辦理完畢;人行已經下發開戶許可證588個;注入發展集體經濟的資金平臺已經搭建好。
全面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是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商水縣自4月開始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截至2018年7月24日,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2 029萬元,每村平均3.5萬元。其中,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的村有559個,占95%;收入不足2萬元的村有29個,占5%。
3? ? 主要工作目標
3.1? ? 重視宣傳發動
計劃召開村兩委成員、村民代表會議,根據各村實際,對在產權制度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征求意見,并認真學習《商水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方案》,要求黨員干部、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首先帶頭宣傳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有關知識,動員群眾主動參與、全力配合;并在村民集中居住區和人口密集地通過懸掛橫幅、張貼小標語[3]、舉辦宣傳欄等形式進行深入宣傳,讓農民群眾充分了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意義,為改革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3.2? ? 抓好相關人員培訓
計劃組織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參加省、市培訓班,系統學習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有關文件及領導講話精神,具體掌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工作的主要步驟和重要政策依據。同時,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也要對相關工作人員就該項工作的各項程序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4]。加強培育引導,提高村干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能力。
3.3? ? 做好基礎材料和檔案工作
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做好檔案工作,及時整理并完善各鄉鎮工作開展情況、各類基礎材料、影像資料。
3.4? ? 加強對該項工作的督導
堅持“一天一匯報,每周一匯總”的原則,確保工作有效推進。同時化解矛盾,確保社會穩定,在抓進度、抓質量的同時,處理好矛盾,要做到提前預見矛盾、合理避免矛盾、化解新矛盾,確保該項工作如期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重大舉措,引導各鄉鎮對改革過程中的清產核資、產權界定、折股量化等環節嚴格把關,防止虛報、低價變賣、轉移或者有意放棄債權造成集體資產流失。
4? ? 參考文獻
[1] 黃延信,余葵,師高康,等.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4,35(4):8-14.
[2] 張紅宇,余葵,趙博雄.福建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督查報告[J].農村經營管理,2018(2):27-29.
[3] 熊新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現實意義與作用[J].河南農業,2018(7):20.
[4] 阮春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困境與策略研究[J].社科縱橫,2018,33(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