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明
摘要? ?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對保障人們身體健康、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宜昌市夷陵區從監管體系建設、標準化生產、農業品牌建設及農業投入品執法檢查等方面深入開展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本文介紹了宜昌市夷陵區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工作目標及措施,以期為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目標;措施;湖北宜昌;夷陵區
中圖分類號? ? TS207.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239-02
農產品是食品的主要來源,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是國家提出的“雙安雙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源頭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舉措,是發展現代農業、實施質量興農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宜昌市夷陵區深入開展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工作,嚴格開展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與執法監管,積極整合區級執法監管力量,在全區13個鄉鎮(街道、試驗區)成立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投資建設了1.1萬hm2精品果園、0.9萬hm2高效茶園、2.1萬hm2高產高效糧油和0.6萬hm2專業蔬菜,形成了“宜昌蜜桔”“宜昌宜紅”“宜昌獼猴桃”“宜昌白山羊”“夷陵黃牛”一批農業品牌,“三品一標”認證位居全省前列,農業“三品”有效品牌數量達到54個,成功創建了首批湖北食品安全示范區、國家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全面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1? ? 創建目標
1.1? ? 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機制
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制度,具體包括加強產地安全管理、嚴格農業投入品監管、規范生產行為、推行產地準出和追溯管理、加強農產品收貯運環節監管、強化專項整治和監測、著力提升執法監管能力[1]等方面內容。與此同時,全面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1.2? ?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全面實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標準化生產,有效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嚴控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農獸藥使用和非法添加,杜絕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發生。
1.3? ? 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升群眾滿意度
健全鄉鎮監管機構和村級監管員隊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監管、綜合執法、檢驗檢測體系;通過加強機構配置、積極宣傳培訓等途徑顯著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投訴數量[2]。
2? ? 創建措施
2.1? ? 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
制(修)訂蔬菜、畜禽、柑橘、茶葉、糧油等主要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運輸、貯存規程,確保入企入社率達到100%。
大力開展水產、畜禽養殖場以及瓜果蔬菜標準園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創建工作,鼓勵引導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擴大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經營規模[3]。積極穩妥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工作,并強化證后監管,適時擴大規模,安全使用農業投入品,實行不合格產品淘汰和曝光機制。
2.2? ? 著力開展監督執法工作
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監督執法,堅持日常監管與重點打擊相結合,依法嚴厲查處生產經營不合格農產品。禁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建立涉嫌農產品質量安全犯罪案件查處移送制度。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和農業投入品經營的“兩個主體”監管名錄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平臺的數據庫,建立農產品生產和投入品經營的“紅黑榜”,對進入紅榜的經營主體,優先政策支持和項目安排;對進入黑榜的經營主體進行約談、責令整改、媒體曝光,取消政策支持和項目安排;對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4]。
2.3? ? 著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
區食安委年初制定全區食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扎實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常態化監督抽檢,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區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進一步擴大產品檢測范圍和檢測參數,完成定量檢驗分析農產品500批次以上,區、鄉(鎮)2級農產品每年定性快速檢測在30 000批次以上,督導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建立快速檢測室,開展農產品自律性檢測。
2.4? ? 建立健全五大體系
2.4.1? ? 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積極推廣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技術,開展農業投入品經營人員教育培訓,規范農產品生產經營行為,取締無證無照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強化農業投入品市場準入管理,建立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誠信檔案,落實購銷臺賬制度,建立健全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實名購買制度,探索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收集處理機制,嚴格執行獸藥生產和經營規范,強化養殖環節自配飼料監管[5]。擴大農業投入品抽檢范圍,確保年度抽檢農業投入品不低于300批次,確保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點檢查率、假劣農資案件查處率均達到100%。
2.4.2? ? 建立健全產地準出與貯運環節監管體系。按規定格式統一為轄區內的農產品生產企業制發《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合格證(一票通)》,督促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全面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出“四有”制度。農產品運輸者與生產者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運輸登記承諾卡》,與《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合格證》一起隨貨同行,進入市場。全面開展產、購、貯、運環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工作。
2.4.3? ? 建立健全畜禽屠宰和奶站監管體系。強化生豬定點屠宰監督管理工作,督促落實屠宰廠(場)“瘦肉精”自檢等制度,嚴厲打擊違法行為[6]。嚴格實行“瘦肉精”檢測和屠宰檢疫同步制度,強化生鮮乳生產、收購和運輸環節監管,建立健全病死畜禽和不合格農產品無害化處理體系。
2.4.4? ? 建立健全農產品監管平臺與追溯體系。建設智慧夷陵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監管平臺,重點建設25家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基地,按照生產有記錄[7]、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平臺。從完善標準規范、發揮認證作用、推進互聯互通3個方面做好農產品的可追溯體系建設[8]。全面推進放心農資連鎖經營和配送,建設農業投入品監管信息平臺。將首批90家農業投入品(含飼料、獸藥)經營門店納入平臺管理,進行標準化門店建設。
2.4.5? ?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置體系。嚴格實施農業生產集約化、技術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監控全程化[9]。從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正確使用投入品、抓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生產環節監管4個方面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機制。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國家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要求,制定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立應急指揮機構,隨時抓好應急處置工作[10]。
3? ? 參考文獻
[1] 何三鵬,王南,張文斌,等.上海市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主要措施、成效及完善對策[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5):19-21.
[2] 丁森林,陳小霖.江蘇省蘇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探析[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2(3):67-69.
[3] 張樹秋,董燕婕,趙善倉,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安丘模式”探析[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6):63-66.
[4] 楊玲,盛松華,溫少輝,等.縣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及問題分析[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5(4):18-21.
[5] 羅勁松.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的路徑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2):67-69.
[6] 元成斌,吳美霞.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0(10):23-24.
[7] 車兆奎.武平縣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創建工作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6(24):268-269.
[8] 施波,唐丹,馬勇.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模式探索[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4):90-94.
[9] 梅志安.寧國市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的實踐和思考[J].基層農技推廣,2018,6(2):115-117.
[10] 林愛華.南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經驗及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18(1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