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延青 崔麗娜 王 興
摘要? ? 介紹了德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分析了德州市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提出了促進德州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措施,以期為推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建議;山東德州
中圖分類號? ? F3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273-02
農產品加工業是以農業產品為原料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工業生產活動。廣義的農產品加工業是指以4種產業(農、林、牧、漁)及其一些加工品所進行的工業生產活動,狹義的農產品加工業則是指以人工生產的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等)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加工品為原料所進行的工業生產活動。農產品加工業以農業發展為基礎,在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產品產量的基礎上,把更多的剩余農產品進行加工生產,改變其傳統的使用方式,提高附加值,使其更好地滿足市場的需要[1-2]。農產品加工業連接工農、溝通城鄉,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作用強,是產業融合的必然選擇,已經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農產品加工行業存在許多弊端。一是在生產方面,長期以追求數量為第一目標,忽視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造成產業結構嚴重失調和經濟結構不合理,致使農業收益低下[3-4]。二是農產品加工業存在創新力低、種類單一、設備落后、產品過剩等問題;三是從農產品的總產量來看,中國的糧食、水果、肉類和奶類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已位居世界首位,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但農產品加工產值和出口創匯等指標卻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5]。
1? ? 主要做法
1.1? ? 加快發展速度
近年來,德州市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相關政策,立足農業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細化措施,強化服務,著力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和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產業鏈、價值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截至目前,全市共擁有農產品加工企業840多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省級45家、市級225家。
1.2? ? 強化扶持力度
自2016年以來,德州市扎實開展了“進企業、解難題、促發展”活動,幫助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突破發展瓶頸、加快發展步伐。組織企業參展中國農交會、北京國際優質農交會和天津國際優質農交會等大型農產品展示交流活動,為德州市優質農產品進一步打開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1.3? ? 提升產品精度
近年來,德州市積極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主體參與農產品品牌創建,截至目前,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08個、綠色食品96個、有機農產品65個,現有中國馳名商標16個,占全市馳名商標數量的1/2以上。同時,德州市著力培植主導產業,逐漸呈現出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趨勢,促進了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帶動了農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目前,全市已有全國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鎮9個、省級一村一品專業示范村鎮27個。
1.4? ? 增強產業集聚度
近年來,為了促使農產品加工業形成發展合力,德州市積極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集聚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經營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德州市共擁有樂陵、禹城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并逐漸形成了10余個特色產業集群,主要包括以發達、永樂等企業為龍頭的糧食加工產業集群,以禹王、谷神等企業為龍頭的油料加工產業集群,以英潮、飛達等企業為龍頭的蔬菜加工產業集群,以匯源、鼎力等企業為龍頭的果汁飲料加工產業集群,以德州扒雞、金鑼、雙匯等企業為龍頭的畜禽加工產業集群,以光明、東君等企業為龍頭的乳制品加工產業集群等。
2? ? 成效
2.1? ? 帶動了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隨著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層出不窮。2016年,全市主要農產品原料采購值1 274.1億元,從本市內采購值達886.6億元,帶動市內農戶45萬戶,帶動農民工就業逾20萬人。例如慶云縣鼎力集團成立了鼎力棗農合作社,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標準化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全縣300多個村成立了合作小組,發展社員8 000多人。
2.2? ? 拉動了全市經濟穩定增長
2017年,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 260億元,同比增長8.3%,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20.8%;利稅165億元,同比增長6.1%,占全市工業利稅的19.7%。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富民的同時,也為富財政做出了貢獻。如德州雙匯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目前已成為雙匯集團總部之外最大的肉類聯合加工基地之一,該公司已連續多年納稅超過2億元,是德州市納稅最多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2.3? ? 驅動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龍頭企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科技創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6]。2016年,德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科技研發投資近10億元,全市共有農業類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家,設在農業企業的農業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3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共有6家,占全市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的50%;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共有15家,占全市總數的38.5%。
3? ? 存在的問題
3.1? ? 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模小、層次低,“有山無峰”問題突出
2016年山東省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的企業有22家,超過100億元的企業達到了12家,而德州市主營業務收入過50億元的企業只有星光糖業集團1家,尚無超過100億元的農業企業。初加工、低檔、傳統產品多,深加工、名優新特、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少,面粉等部分行業呈現產能過剩和無序競爭的現象,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加劇了市場壓力。
3.2? ? 農產品品牌起步晚、發展慢,“品多牌少”現象突出
從整體上看,德州市農產品品牌建設仍在起步階段,品牌質量建設水平較低。一方面,德州市知名品牌太少,全省范圍內知名度較高的僅有德州扒雞、樂陵金絲小棗等,缺少價值超過100億、50 億元的品牌;另一方面,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缺乏品牌規劃、管理、宣傳、保護意識,不能齊心協力共同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3.3? ? 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企業流動資金“易緊難松”
近年來,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額度趨于大額化、周期趨于多樣化、形式趨于多元化,但是當前農村融資供給總體規模不足、融資制度較死板、金融產品種類較單一[7-8]。此外,由于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抗自然風險能力差、生產周期長等特點,造成融資能力差、范圍窄、難度大等問題,而金融部門為了規避風險存在慎貸、惜貸心理,民間融資普遍利率又較高,這些都給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了融資難度、提高了融資成本。
4? ? 建議
4.1? ? 多管齊下,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
一是引進、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鏈完整、產品附加值大的農產品精加工企業,以科技為支撐,以上游產業鏈為優勢,突破利潤U型曲線的底端,徹底打破農產品初加工企業風險高、利潤低的局面;二是引進、培植一批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企業,進一步優化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9],摒棄以財政貢獻率作為衡量企業唯一準繩的觀念,切實有效培植可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4.2? ? 多措并舉,打造一批農產品品牌
一是加大企業品牌建設重視程度,加快構建“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專家指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農產品品牌建設推進機制;二是加快建設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支持涉農企業進行品牌塑造,特別是進行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引導重點農產品出口企業積極申報“山東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國際知名品牌”,定期舉辦中國(德州)現代農業博覽會,提升德州農業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在全國打響“放心農場”德州城市品牌。
4.3? ? 多方配合,解決企業資金困難問題
世界農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部門有效的信貸資金支持。應從以下幾方面為農業發展保駕護航。一是針對農業企業特點,引導各類資金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針對農業企業的融資新需求建立健全銀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機制,通過更加靈活的季節性融資方式,切實解決涉農企業資金問題。二是逐步降低信貸門檻,減少企業融資成本,擴大可抵押物的范圍,增加農業企業授信額度,減少信貸繁瑣手續,為企業獲得資金支持提供便利,增加農村融資供應量[10]。三是健全農業保險機構,加大農業保險產品供給。增加農業保險的鎮域性覆蓋面,擴大農業保險的社保品種,降低企業的市場風險。此外,金融部門要審慎聯保貸款,以降低信貸給企業帶來的風險。
4.4? ? 多頭并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由于農業具有特定環保性、地位戰略性、增收實效性等特點,因而政府部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在國際貿易相關規則框架內扶持對外投資貿易企業,如扶持企業進行科研、技術推廣、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二是進一步擴大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的覆蓋面,優化企業融資環境;三是針對性制定一些扶持龍頭企業的財政政策,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貸款貼息等方式引導和扶持一批帶動能力強、輻射面廣的農業龍頭企業。
5? ? 參考文獻
[1] 陳美志,章劉成.黑龍江省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業工程,2018,8(3):70-72.
[2] 侯麗娟,李雪英,劉剛,等.威海紫甘薯種植加工產業現狀和發展對策[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4(3):49-51.
[3] 賀中書,張宜禮.沛縣農產品加工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2):6-7.
[4] 肖姣娣.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職教與經濟研究,2011(3):32-36.
[5] 佟玲,李成華.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機化研究,2005(5):11-15.
[6] 梁晶瑩.供給側改革下湖北地區糧食加工業發展研究[D].武漢:武漢輕工大學,2017.
[7] 侯濤,杜彥坤.農產品加工業項目融資可得性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工業面板數據的比較分析[J].經濟問題,2017(4):57-64.
[8] 肖森文.保靖縣農產品加工業融資現狀與對策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13.
[9] 于沖浪,黃慶利,李旭,等.長春市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對策[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8(5):54-58.
[10] 耿春紅.武定縣農產品加工現狀及對策[J].云南農業,2018(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