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明
摘要? ? 總結了宜昌市夷陵區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建設的做法和成效,根據示范省建設的實踐分析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建議,以期為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創建;措施;建議;湖北宜昌;夷陵區
中圖分類號? ? F32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284-02
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就是通過建立具有個性化、智能化、精準化的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加快構建以大數據應用為基礎、以專家團隊和科技特派員為技術支撐的新型農(社)區信息化科技服務體系,讓廣大農(社)區群眾盡早享用“互聯網+”時代的科技大餐。宜昌市夷陵區按照湖北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湖北“國家農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設2014年度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在龍泉鎮認真開展了“建設全省農村信息服務創新示范鎮”試點工作,對助力精準扶貧、著力打造“智慧農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力提升了全鎮農村公共信息服務水平,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1? ? 創建思路
按照“整鎮推進、集成資源、探索模式、形成特色”的原則,搶抓全省“四化同步”示范鄉鎮建設機遇,進一步促進“兩化融合”,發揮電子商務平臺在“互聯網+農業”領域的技術優勢,充分整合各類資源和平臺,全力提升全區農村公共信息服務水平和農業產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構建具有夷陵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信息鏈,為打造“智慧農業”提供堅實的技術和信息保障[1]。
2? ? 創建措施
實現全區農村公共信息服務全覆蓋,培育農村信息服務業,促進城鄉公共信息服務均等化,實現服務網絡“三走進”(即信息化服務走進鄉鎮、電商平臺進駐涉農企業、電商培訓走進村組)以及服務平臺“四覆蓋”(即全區所有鄉鎮信息化服務全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電子商務平臺全覆蓋、村級信息化培訓全覆蓋,以及村集體組織、涉農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主體入駐平臺全覆蓋)。
2.1? ? 一個鄉鎮信息廣場
依托各鄉鎮的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鎮級信息廣場。按照“一名信息員、一個服務大廳、一塊信息屏、一臺電腦、一條寬帶、一套制度”的標準,完善辦公設施,明確專職信息員1~2名。為本地居民提供網上辦事、農業科技、用工、惠農政策咨詢等業務;及時發布本地和外埠農資、農產品價格信息;宣傳和推廣農村信息服務產品,開展本地名特優產品的宣傳推介[2]。
2.2? ? 一個農副產品網上市場
支持各村及農村經濟主體入駐農村淘寶、京東農村館,特別是入駐田野上·村部落(湖北田野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夷陵科技園、萬足科創園等本地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農副產品網上市場,支持本地柑橘、茶葉、蔬菜等農業龍頭企業建設網上旗艦店,進行有效整合并加以推廣。通過平臺積極對接省、市、區級農產品網上交易市場和省外網上交易平臺,將特色農副產品通過網絡渠道實現有效的推廣推介,進一步做大做強本土品牌,形成以鎮級農副產品網上市場為核心、輻射帶動全區農副產品網上交易,形成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2.3? ? 一批農業產業信息服務站點
依托本地農業龍頭企業,按照“一名信息員、一套農業產業信息服務系統、一套站點銅牌和制度牌”的標準,建設一批服務柑橘、茶葉、中藥材、花卉苗木、蔬菜等農產品的農業產業信息服務站,提供生產、經營、企業管理等信息服務。
2.4? ? 一批村級公共信息服務站點
依托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按照“一名信息員、一處固定場所、一個培訓教室、一臺電腦、一條寬帶、一套遠程視頻會議設備、一臺立式信息查詢機、一塊戶外信息發布屏、一套站點銅牌和制度牌”的標準,因地制宜,在每個村建設村級公共信息服務站點,為電商平臺開展溝通聯絡以及基礎資料采集、上傳與更新服務,為村民開展辦事流程指導和生產類基本信息服務。
2.5? ? 一支信息服務隊伍
選聘本土農技專家5名以上,省、市、區農技專家10名以上。通過對接電子商務企業、開展人員培訓為每個村落實村級信息員1名,形成“專業智庫+本土農技專家+志愿者”的農村信息服務隊伍,實現農業產業信息服務全覆蓋。通過培訓、對接會等形式,對相關產業的發展開展培訓指導和遠程教育、遠程問題診斷等服務。
2.6? ? 一批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
在各村選取1~2個便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讓群眾享受信息查詢、現金提取、銀行卡消費等高效便捷的電子商務綜合服務,讓群眾在村內實現現金提取、養老金提取、消費即時結算,逐步實現群眾辦事不出村。
2.7? ? 一個智慧農村服務網絡
結合電信網絡進村入戶系統建設,甄選一批智能手機用戶安裝“黨群通”“產業通”等手機客戶端軟件,依托光纖村村通,大力推廣“三網合一”業務,使更多的農戶享受智慧農村網絡電視培訓服務,為農民開展相關業務培訓[3]。
2.8? ? 一個產品質量追溯系統
以農業龍頭企業和各專業合作社為核心,建設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鼓勵支持龍頭企業運用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通過產品質量追溯系統的應用,使消費者充分了解產品生產過程和質量狀況,實現產品質量的動態監測監控,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產品信賴度[4]。
3? ? 建議
3.1? ? 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推進農村信息服務創新工作是市政府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重點工程”的重要工作,也是夷陵區“十三五”期間打造“智慧農業”的重要抓手,各鄉鎮(街辦、開發區、試驗區)作為第一責任單位,要高度重視,通過推進信息服務創新工作,切實帶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5]。
3.2? ? 強化責任,抓出實效
各鄉鎮(街辦、開發區、試驗區)要落實1名分管負責人負責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落實1~2名工作人員負責具體工作,要督促各村、各涉農企業等經營主體確定1名信息員負責聯絡對接。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加強經費投入,充分進行資源整合,完善設施配套。積極對接相關網絡平臺和電商企業進村入戶開展培訓,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6]。
3.3? ? 加強宣傳,全面推廣
各鄉鎮(街辦、開發區、試驗區)要組織各村及各類經營主體積極參與培訓,對接并入駐平臺。夷陵區本地電子商務平臺田野上·村部落(湖北田野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夷陵科技園、萬足科創園、十八灣電子商務公司等要加大推廣力度,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7]。對貢獻突出的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在各級科技計劃項目中予以優先扶持。
4? ? 參考文獻
[1] 段立軍,敬丹丹.淺談如何加強農村信息化工作:基于湖南省國家農村農業信息化示范省建設實踐的思考[J].農家致富顧問,2014(3):16-17.
[2] 方瑜.開發信息資源,推進農業信息化[J].計算機與農業,1998(1):4-6.
[3] 郭作玉.新農村信息化的現實意義和歷史作用[J].中國信息界,2007(18):23-26.
[4] 高萬林,李楨,于麗娜,等.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 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3):257-261.
[5] 方炎.關于改善經營體制、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政策建議[C]//北京農業現代化研究報告.北京:中國農學會,2000:5.
[6] 方正松.創新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構建農村和諧社會[C]//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武漢: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7.
[7] 王云豪.湖北省農業信息化建設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