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遼寧財貿學院)
隨著企業全面改革的不斷推進,企業財務管理要求與會計職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傳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分離的管理運營模式已經無法滿意現代企業建設與發展需求。基于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存在的共性,實現二者之間的有效融合成為人們關注與研究的重點,也是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質量,推動轉升升級的重要手段。對此,有必要加強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研究,以豐富相關理論研究體系,進行實踐指導。
由財務會計(企業會計的分支,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已經完成的資金活動進行全面而系統的監督與核算,從而為企業經營決策以及與企業經濟利益相關的投資人、債權人等提供經濟信息,更好服務企業管理,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與管理會計(企業會計的分支,又被稱為“分析報告會計”,主要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管理部門采用一系列會計管理方法,進行各種經濟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記錄,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預測制定控制經濟活動的方案,以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質量,促進企業經濟效益提升的過程)的概念可知,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存在一定的可行性[1]。
財務會計與企業會計同屬于企業會計的分支,皆是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進行經濟信息的獲取。區別在于財務會計是從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中進行財務信息的提取,形成財務報告,并未企業管理者、經營者、投資者提供真實財務信息。而管理會計,則是針對正在實施的經營活動,進行經濟信息的記錄、采集與分析,并對當前經營情況做出評估。因此,將二者進行融合,能夠實現對經營活動經濟情況全過程的動態監督與管控,實現財務會計職能的延伸,促進財務會計在企業管理中作用的充分發揮。
財務會計的核算在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以實現企業資源與資本的科學規劃,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管理會計的預測與評估在于衡量企業經營活動是否能夠達成預期目標,并為企業管理提供經濟信息指導,以提升企業管理質量,實現企業經濟利益的維護與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二者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條件。此外,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下,企業市場競爭日漸激勵,企業為實現自身綜合實力的提升,更好適應經濟市場的變化,將管理學、會計學、行為科學等相結合,形成全新企業管理理念與管理模式[2]。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分離的經營理念,實現會計工作戰略高度的提升。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提升了財務會計在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的參與度,促進了會計工作職能的改變,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推力。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共享為二者融合發展提供了可行性,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為二者融合發展提供了挑戰。首先,相對于財務會計工作原則與標準的規范性而言,管理會計工作更具靈活性,不受規章制度的制約,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信息數據資源的有效共享,從而為融合發展增添了難度。其次,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勢必需要進行會計信息的有效共享,但管理會計的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排他性,會計信息的融合以降低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引發企業財務管理風險。此外,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對會計人員專業技能與素質具有不同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人員能力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綜合能力人才短缺成為影響會計融合發展的重要因素。
針對上述問題,可采用如下方法與措施進行改進,以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效融合。
即根據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共性與差異,聯系企業實際情況,確定融合后的企業會計工作目標。并在此基礎上,設立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制定相應的會計制度包括核算制度、財務報告制度、數據信息管理制度等,進行會計工作人員工作職能的明確,提升會計人員工作的規范性。
企業在進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發展時,應抓住信息化建設機遇,善于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先進技術,提升信息共享質量,保障會計管理過程中信息應用的準確性、真實性與全面性。例如,利用信息技術構建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實現財務會計數據與管理會計數學的有效對接;通過構建信息評價系統,提升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信息質量,保證原始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為管理會計數據處理與加工奠定良好數據基礎,保證預測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提升企業經營決策質量。
此外,加強會計人員教育培訓利用。通過組織開展專題講座,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培訓,企業財務管理經驗交流德國活動,進行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的強化,實現綜合性人才的培養與應用。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是新時期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管理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對此,企業在明確認知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關聯性基礎上,應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方法,構建完善而科學的會計融合體系,并加強會計人才培養力度,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提供人才支撐,以促進企業穩定與可持續競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