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花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廣州510610)
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撐主體,決定著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速度、規模和水平。河源市把主動融入深莞惠經濟圈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戰略,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走在粵東西北前列,努力爭當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排頭兵的新的奮斗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分析河源市工業產業發展的實際水平及存在問題。
1.工業主導型經濟,第三產業經濟地位逐漸上升。2010-2016年,河源市第二產業占產業總產值比重最大,超過45%;第一產業占比呈緩慢下降趨勢,從2014年起,占比低于12%;第三產業占比緩慢上升,2015年開始超過40%。
2.電子信息業成為優勢產業,近五年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逐年上漲。該產業主營收入占工業主營收入總額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接近1/5,2014年則超過1/4,占比為28.20%。近五年,河源市工業主要行業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以及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這四類行業工業產值占總產值比重都超過5%。此外,醫藥行業也占有一席之地。
1.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出近三年持續增長,發展勢頭良好。河源市工業企業新產品生產在2011年達到高峰后,進入低潮,2013年新產品產出陷入近五年最低谷。但2014年、2015年新產品生產回暖,發展迅猛,2015年新產品產值、銷售收入和出口這三項指標已接近2011年的水平。
2.高新企業數倍增長,高新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河源市高新企業存量逐年增長,2016年企業數倍增長,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5家,增長率為112.9%;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66家,34家企業入選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高新產業發展較快,2016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到562.3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34.7%,對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貢獻率達到35.8%。
3.研發機構建設速度加快,穩步推進孵化器建設。近五年河源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R&D投入和課題(項目)數逐年增長,2016年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家,省級研發機構增長率達80%,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7家。全市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4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4家。在孵化器建設方面,2016年新增國家級孵化器1家,國家級孵化器培育單位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眾創空間試點單位2家,科技部備案的星創天地6家。
4.專利申請量增長快,質量有所提高。 2016年河源市專利申請受理量2969件,同比增長96.49%,增長率居全省第二,其中發明專利427件,同比增長106.28%,增長率居全省第三;專利授權總量1294件,同比增長55.53%,增長率居全省第一,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2件,同比增長73.33%,增長率居全省第二。全市PCT申請7件,有效發明專利177件。河源市高新區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
河源市高端產業支撐不足,工業主導產業單一,產業規模不大,產業層次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電子信息產業是河源市的優勢產業,但其對工業的支撐作用遠不如東莞電子信息產業對該市工業的支撐作用大。和廣東省平均水平相比,2011—2014年,河源市電子信息產業的支撐作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高端裝備、核心部件、控制系統等領域,河源企業仍依賴進口,大型成套終端裝備制造能力薄弱。
1.科技投入不足,企業創新意識不強。據2016年上半年的規模以上企業調研數據,河源市有20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沒有研發投入,占企業總數35.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0家,只有85家設立了研發機構,占14.2%。企業建立的研發機構創新效率較低,部分企業辦研發機構是多塊牌子一套人馬和設備。企業科技投入不足,近三年,河源市科技企業研發投入占企業總收入都未達到4%,不能滿足建設高科技企業的要求。和珠三角城市比較,2013—2015年,河源市工業企業研發內部支出分別只有東莞市同期的2.07%、1.96%、1.90%,研發人員數分別是東莞市同期的3.42%、3.11%和2.16%。
2.附加值低,技術水平低,創新能力有限。2012-2015年,河源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雖然逐年增長,但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仍低于30%。而東莞市這方面的指標均高于30%。從絕對量來看,河源市高新技術產業和東莞市的差距更大,近四年河源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只有東莞市的4.29%、9.09%、10.03%和12.05%。
據統計,河源市84.1%的科技型企業對專業技術人才有需求。近年來,全市僅建立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9個,引進創新創業團隊4個,領軍人才1人,博士8人,碩士46人,博士后工作站1個,在站1人。
河源市企業的研發活動成效雖較顯著,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占85.4%,其中擁有發明專利的企業占48.7%、擁有實用新型專利的企業占77.8%、擁有外觀設計專利的企業占27.4%;擁有軟件著作權的企業33.0%。但是,企業知識產權與企業的產品核心技術關聯性不強,知識產權不能轉化為生產力。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較少,全市貫標企業個數為0。專利代理人才儲備不足,據2016年統計數據,河源市只有2家專利代理分支機構,代理機構和代理人數據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