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遠芬
(南昌工程學院 336000)
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旅游業總體發展水平不一致,與之息息相關的政府的職能也要相應調整。以前主要通過政府頒布的政策法規來促進旅游業發展,但如今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旅游管理也要相應改變才能不落后。如今,當地政府若是繼續維持著以前的管理思路,會對旅游的發展產生掣肘。要想讓旅游產業持續發力,要不斷深化政府職能,這是刻不容緩的大問題。
政府的權力具有權威性,與市場自由的行為相比較,政府的行為具有壟斷性和強制性等特點,在市場調控失靈的情況下,政府就必須擔負起責任,進行適應市場需要的干預和調控。
在當地政府職能發揮作用后,旅游業會發展的更加穩定,旅游產業的市場可以更好得拓展,不僅向游客提供旅游的基本需求,還能增加周邊人民的幸福感,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政府部門還可以將旅游以國家形象推向國際市場,增加國際知名度,協助加大對外開放的局面,便于中外合作交流。政府能更公平地分配旅游業中獲得的利益,保證利益分配公平性。 政府間可以自行在各個周邊地區加強旅游業共同發展的交流合作會議,擴大當地旅游業產業規模,保持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相對平衡,避免出現更大的地區貧富差距,促進地區全面發展。
一方面,旅游業的多數旅游資產不是一個地區獨立擁有的,屬于公共財產,山地、森林等資源產權可能沒有明確的地域劃分,往往被某些人“據為己有”。對于相關政策的宣傳,就需要政府主導,進行旅游發展的法律政策相關講解、宣傳,遇到清潔惡劣的不法開發行為,還需要動用法律或行政手段。另一方面,公共產品一旦放手讓市場控制和主導,就容易造成惡劣競爭,例如古村古鎮,就出現很多同類型、低質量的古村鎮建筑。最后,旅游業不僅需要旅游資源,還需要配套的其他各項建設,例如住宿、飯店、交通等多個方面的協調統一,這種公共服務協調任務,只能依靠政府來主導才能保證旅游業整個系統有序開展。
旅游業不是僅僅依靠單一的旅游產品發展起來的,需要必要的公共產品來支撐。目前,旅游主要依靠節假日或者旺季來盈利,對于長期的旅游產品并不認同,再加上見效慢會讓部分企業和商家資金上無法周轉,也就堅持不下來。因此,這方面的公共產品只能依靠政府。
旅游基礎設施。 這方面包含很多方面,既包括旅游地區的道路建設,通訊服務,還包括交通服務等諸多方面。沒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打底,就沒有蓬勃的旅游產業。 暢通的交通服務,流暢的通訊支撐,對于游客來說就是吸引力,都會增加游客量,刺激其他住宿、購物等消費的產生,進而增加營業額。這種福利不是針對某個企業或產業,而是會對周邊很多商家都帶來利潤。
旅游地區宣傳推廣。要想形成整體的旅游一條龍產業,離不開大力宣傳,塑造旅游城市或者旅游地區的名片。比如,榮成想打造成旅游城市,產生旅游效益,政府部門就打出了“自在榮成,自由呼吸”的口號,環境清新的名片打出去,創造了一系列的旅游紅利。這種高效益在有吸引力和信服力的城市或地區宣傳,必須由政府牽頭和主導,才能發揮最大的宣傳功效。
1.旅游價格管制
前段時間的天價門票,天價蝦等天價商品就是沒有進行價格管制造成的漏洞,給當時旅游市場帶來信任危機,甚至使當地旅游業苦心經營多年的良好形象毀于一旦,后果毋庸置疑。因此,價格監管是必須的,這也是需要政府監管部門來嚴打不遵守市場價格規律的商家和企業。因此,政府監管部門要對有壟斷收費可能的商家或企業實行價格管制,規定不同產品或服務價格上限,確保游客不上當,景區名聲不受損,維持旅游產業穩定發展。
2.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監管
由于游客多半是外地人,無法對門票和服務以外的產品質量進行鑒別,有的產品打著本地特產的名號,進行坑蒙拐騙,其實產品根本就是劣質品。而且,旅游服務這種虛無的產品,不容易判斷質量范圍,所以自然需要對服務質量進行盡管,確保旅游景區的服務水平達到規定要求以上。那么,旅游服務質量就是需要由當地政府根據民風民俗等具體情況來制訂統一的要求。 當前,地方政府可以在國家旅游服務質量標準,如《中國旅游服務質量等級標準》中尋找依據,結合本地實情,出臺符合規范的文件來規范當地旅游市場。
地方性政府應該在國家大政方針下探尋自己的職能需要,每個地方的旅游業發展實情不同,不能規定統一的職能標準,只能在符合本地旅游產業需要的前提下,摸索承擔起本地政府的職責。地方政府對于當地發展來說,起到主心骨的作用,要在產業發展中挑起大梁,自覺挖掘自身職能,推動當地旅游產業更好發展。本文根據當下現狀進行了分析,在考慮到目前旅游經濟大環境的前提下進行了一定的分析,不足之處,之后還需要進行更為深入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