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馨璇
(大慶市讓胡路區人才交流中心黑龍江大慶163000)
聘用制是指以合同的形式確定事業單位與職工基本人事關系的一種用人制度,即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本單位的身份屬性通過與單位簽訂聘用合同確定。事業單位傳統的用人制度是職工一旦被調入或分配到其單位,就終身成為該單位的職工。聘用制則完全打破了傳統的用人制度,實行了徹徹底底的改革,形成了合同契約式的用人制度。在此情況下,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了更為復雜的狀態,在具體內容開展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僅應當對于各類的工作人員開展公平管理,同時還應當注意實際績效考核的作用。
當前事業單位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在于工作人員滿足于體制內的工作內容,認為只要各司其職、互不干涉即可,總體來看,缺乏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也沒能夠對于現有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衡量,在考核管理方面較為松散、薪資待遇分配方面也未能依據工作人員的工作實際來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設置只是空有一個外殼,未能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當前情況下,由于事業單位中聘用制的應用仍然處于入門階段,在單位內普遍存在著編制內人員與聘用制人員共同配合工作的情況。在此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存在著一定的盲點,想要實行有效管理是較為困難的。加之,在事業單位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普遍為編制內人員,缺乏明確的管理理念,因此,應當制定一套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法,幫助員工摸準自身的工作定位,強化自身的工作責任感。
在許多事業單位當中,用人機制仍然停留于招聘過程中的文本當中,卻未應用于人事管理的實質工作中。盡管在對待聘用制員工時使用的是人事代理制度,但其本質仍然是崗位管理。也就是說,在具體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事業單位普遍還延續著“一次錄用定終身”的模式,聘用制并未發揮什么實際功效,也就自然難以對于現有的用人機制造成什么影響。
目前,事業單位雖然已經應用了聘用制,但仍然處于初期階段,相關的領導人物仍然沒能轉變引導思想,并沒有將實際的聘用制改革作為未來事業單位發展的明確方向。許多員工在這一過程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抵觸心理,編制內的員工認為自身水平高于編制外的員工,導致聘用制員工在事業單位的發展過程中不受重視。不僅如此,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時,由于缺乏明確的正確指導,導致聘用制員工在分配職責和義務時不夠明確。加之,當前事業單位中的聘用制員工在接受聘用時只需要簽訂相應的聘用合同即可,在這一過程中,缺乏完備的法律規范作為支撐,也并未對員工的聘用年限進行控制,總體來看,缺乏退出管理機制。
在事業單位改革與完善的過程中,應當構建起靈活的、適應性較強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通過不斷強化員工之間的競爭水平,來促進工作人員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還應當設定相應的績效考核標準,應當時刻秉承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以同等的標準來看待編制員工和聘用制員工。另外,應當給予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工作足夠的重視,充分發揮其監督監管職能,不斷促進事業單位聘用制改革發展水平的有序開展。
事業單位在一開始就與聘用制度下進入事業單位的員工明確了勞動關系,在管理形式方面采取的是類似于公司形式的方法,聘用制員工的檔案交由人事進行代理,并簽訂具有明確期限的合同。除此之外,所有在聘用制下來到事業單位從事各項工作的工作人員,無論是從入職,還是崗位培訓考核中都應當嚴格遵循事業單位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要求,實施統一系統的管理,堅決杜絕各部門當中出現偏私問題。
事業單位之所以引入聘用制改革的重點最為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可以有效緩解因編制不足與事業單位發展方向之間所產生的阻礙問題。在聘用制的引導之下,事業單位可以引入更多的技術型、實用型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向社會進行招聘時,應當充分結合事業單位當前階段的實際發展情況,科學合理地設置招聘崗位。除此之外,對于不同的崗位以及員工所承擔的不同職責,應當有針對性的進行工資分配。不僅更便于事業單位尋求優質、符合要求的人才,同時也更能保障內部公平的實現。
綜上所述,新時期的發展形勢為事業單位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聘用制的出現又為事業單位的蓬勃發展指明了新的道路,想要有效推進聘用制朝著更為明確、規范的方向發展,就應當不斷完善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確保各項工作的開展可以平穩、有序的進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仍然需要給予事業單位聘用制下人力資源管理問題足夠的重視,積極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有效的應對方法,從而為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提供一份有利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