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雨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時代需要大量的創新創業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引領,滿足培育大量創新創業人才的時代要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視,自然地高職院校也就成為了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與改革的主要陣地。由傳統專業教育走向創新創業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于傳統專業教育,是當前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傳統專業教育的碰撞與過渡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弄清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含義,弄清傳統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而有的放矢地結合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特點,利用理實一體化的實訓條件,發揮專業整合性的校企合作優勢,注重學生本位的創新理念價值,從而有效開展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高職院校的教師,作為培養高職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實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改革的執行者,首先應弄清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盡管國內外對于創業教育的定義各有千秋,但基于同類概念的對比與總結后我們認為胡曉風于1995年對此概念的表述更符合我們對創業教育的理解。他認為“創業教育就是培養人生志在創業的教育,就是構建合理人生的教育,或者說是提高人生質量的教育。”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其要點“在于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融為一體,并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建構教育的整體?!?/p>
所以,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是要面向全社會,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
傳統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專業主要培養出來的人才是從事企業一線的制造、加工、檢測、銷售與服務等工作,在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調查中我們發現,傳統的專業教育培養模式很難與企業的需求相匹配,主要的問題在于:
人才培養與就業脫節。高職人才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嚴重是人才培養與就業脫節的主要表現,高職人才供給側結構性問題嚴重導致近幾年來“用工荒”與“就業難”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當前國家產業結構調整頻繁,人力資源的需求也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調整,作為職業院校,其培養目標與結構性調整的現實存在著較大的滯后性。除結構性問題以外,傳統的課程設計與實踐教學是導致人才培養與就業脫節的重要因素,在傳統專業教育的環境下,專業理論、實踐課程與企業要求不符,具體表現在專業設計、課程設計與實踐教學等人才培養環節上不能及時跟進。
專業本位問題嚴重。傳統專業教育中,專業培養孤立發展,學校內部專業間忽視間性關系,忽視專業間相互融合與作用的密切聯系,專業本位教育易于導致學生產生專業中心主義思想,從某種程度上不利于其建立普遍聯系的思維方式,從而阻礙其跨專業思考問題的能力。實訓教學資源優化整合不夠,實訓教學資源有限,阻礙了與企業的實際對接。學校實訓基地規模的局限,管理的文化差異、技術與設備的更新速度與企業實際實習情況的整合失調。
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策略思考。實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是為了避免如上所述傳統專業教育與社會企業實際需求的脫節問題,專業本位問題,高職院校的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要結合學校的培養優勢,理實一體化的實訓規模,發揮專業整合性的校企合作優勢。
探索“企中?!钡穆摵辖逃J健撔聞摌I教育首先是要針對專業教育與社會企業實際需求的脫節問題的改革,這一改革需要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等人才培養方式,探索“企中?!蹦J健T谛M饨㈨攳弻嵱柣?,學校與企業共同將頂崗實習基地建成多個示范性“教學工作站”,使學生切實體驗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管理體制和其所從事的工作內容,在學習中工作的同時也在工作中學習,在企業實訓中遇到的工作問題也能通過“企中?!钡玫郊皶r而有力的幫助與解決。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迅速適應身份轉換,并且可以達到學以致用,適應社會的目的。
建立校企共同管理的跨專業綜合實訓室。高職院校各專業間的合作是對校園資源的優化,也是拓寬學生專業對接視野的良好途徑,建立學校與企業共同管理下的跨專業綜合實訓基地更是打造了一把可以破除專業本位問題障礙的鑰匙。比如構建營銷、電商、定制一體的互聯網平臺、理實一體化技術服務型平臺等。基金項目:GHZD160042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重點課題“我省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改革的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