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 喬東
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我國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必須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勞動者大軍,尤其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當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振興實體經濟的時代背景下,與企業文化的靈魂——企業家精神相比,作為職工文化的靈魂,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有著更加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戰略價值。
以企業家精神為靈魂的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的管理水平,為企業指明發展方向;以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為靈魂的職工文化,展現了職工的整體素質,為企業提供發展動力。改革開放40年以來,以企業家精神為靈魂的企業文化受到我國企業的高度重視,孕育出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世界一流企業家。譬如馬云、馬化騰、柳傳志、張瑞敏、任正非等。但是,以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為靈魂的職工文化沒有受到與企業文化同等的重視,所以在培育享譽國內外的世界一流勞動者大軍方面則遜色的多。這就是為什么大國工匠的培育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的《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強調:“激發技術工人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首先要正確理解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科學內涵。勞模精神是勞模群體在平凡崗位上取得不平凡業績、從而在廣大勞動者中脫穎而出成為勞模所表現出來的人生理念、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工匠精神是不滿足于現狀的勞動者在追求精益求精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理想信念、行為習慣和精神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勞模精神是與別人比的精神,因為勞模把其他人都比下去了,所以才成為勞模和大家學習的榜樣。工匠精神是與自己比的精神,精益求精不僅是做事的態度,更是做人的高度;工匠精神表面看是勞動者對業務精益求精,實際上是勞動者對自己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是戰勝自己的精神,勞模精神是戰勝別人的精神。弘揚勞模精神要多開展學勞模、做勞模活動,為廣大勞動者樹立學習的榜樣和方向。弘揚工匠精神要多開展激發個人潛能、增強個人信心的活動,為廣大勞動者提供挑戰自我的機會。
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真正關注、關心和關愛廣大勞動者尤其勞模群體。沒有一流的勞動者大軍,難有一流的企業。勞動者越優秀,企業不優秀越難;勞動者越成功,企業不成功都難。成就勞動者,就是成就企業。尤其勞模群體是廣大勞動者中的佼佼者,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乃至精神價值。廣大勞動者才會真正把學勞模、做勞模活動落到實處。我國每年“五·一”節前后都會表彰一批勞模或“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勞模群體的高度重視。新時代強企戰略不僅要重視企業形象宣傳,更要重視職工形象宣傳。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為了推動職工形象宣傳,特別是在全社會宣傳勞模群體的先進事跡及其先進思想。
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必須把職工文化與企業文化置于同等的戰略地位。只有企業與職工彼此認同對方的文化,企業認同職工文化,職工認同企業文化,企業與職工才會雙贏。在互聯網信息化時代,人的主體性得到極大的凸顯,企業必須高度重視職工的主體性作用,體現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和發揮職工的主力軍作用,在企業認同職工文化的基礎上,職工才會認同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才會真正落地。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指明企業發展方向的企業文化,同提供企業發展動力的職工文化,有著同等的戰略價值,二者都應該成為黨政一把手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