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

期刊界的盛會——2018中國(武漢)期刊博覽會,于2018年9月14—16日在武漢市國際博覽館舉行。據組委會消息,本屆刊博會有來自5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9000種期刊參展。
仲秋的9月,熱情的武漢,到處洋溢著歡聲笑語。在刊博會現場,記者感受了“期刊讓生活更精彩”主題下的熱鬧;在“一帶一路”尼泊爾風情音樂表演會上,記者又感受到了異域音樂的美妙與風情的浪漫。都說傳統出版面臨四面楚歌,刊博會的表現告訴我們,心靈永遠不可缺少閱讀。閱讀是我們心靈成長的沃土,閱讀是我們拓寬人生寬度、豐滿人生氣象的最好路徑。作為出版人,應該思考的是如何以更好的形式呈現、更好的內容表達,凝聚作者到身邊,吸引讀者來刊邊。處此網絡閱讀的立體環境下,唯有變才有出路,唯有真實才有生命力,那些連出版人自己讀來都了無生氣的內容,應該永遠地遠離出版,出版才能煥發生機。
刊博會的場面雖不如往年宏大,但主辦方的良苦用心卻能處處體現。黨刊館,不僅展館設計大氣醒目,而且由各地黨刊匯聚成了一個黨刊的海洋,讓人走進館場就可輕松一覽黨刊真面目,感覺到黨刊的眾多與宏大;不忘初心——改革開放四十年期刊展,以耀眼的姿態訴說著期刊對改革開放輿論營造、觀念改變的巨大影響力與巨大作用力。1978年中央黨校的《理論動態》發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掀起了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吹響了改革開放的沖鋒號。這些都是“大”刊的表現。在“大”刊之外,那些眾多“小”刊也在靜靜地表達著自己的默默耕耘,《農村百事通》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記者看到,在“百強報刊”的展臺上、在“中國最美期刊”的目錄中,《農村百事通》都赫然在場,展示著自己在30多年的生命歷程中,為中國最廣大、最基層讀者——普通農民送去精神食糧的同時,總是將發家致富之策、生產發展之方作為首選,為農民讀者的生活改善、家庭富裕作出了讓讀者稱道的業績、讓政府滿意的努力!
爬山過坎,現在遭遇到了傳統媒體的寒冬。期刊博覽會的舉辦,無疑是期刊人通過交流、探討,尋找合適突圍之路的嘗試。《農村百事通》回首往昔,有“崢嶸歲月稠”的輝煌;看今朝,也有“路往哪走的迷惘”。但不管前面的路如何,農百人依然堅信:莫道讀者已別離,驀然回首,讀者都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