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摘 要】鑒于MOOC對于我國教育變革的重要意義,以中國知網收錄的與MOOC主題相關的679篇中文文獻為研究對象,經過可視化的聚類分析后生成大學生MOOC學習領域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基于總結、分析及反思已有的成果,為將來該領域的實踐發(fā)展和學術研究給予一定參考。
【關鍵詞】研究熱點;知識圖譜;共詞分析
中圖分類號: G434;G35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3-011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3.052
0 引言
有關MOOC研究的文獻量迅速增加,實踐和探索日益深入,我們有必要對MOOC文獻加以梳理。之前有學者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對2008—2012年MOOC文獻加以了系統(tǒng)性的綜述。[1]定性研究方法容易出現主觀偏見,對一個問題可能會出現見仁見智的現象。教育理論的研究方法中應引入“數字化科研”的思路,基于當代教育研究中大數據的背景,結合量化和技術化的方法對大學生MOOC學習領域中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加以分析。[2]
1 研究方法
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在CNKI(中國知網)的出版總庫中檢索相關文獻信息,共計檢索到679篇文獻。將679篇學術文獻的文獻題錄數據導出,使用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3.8R1,通過運用BICOMB(即書目共現分析系統(tǒng))對其進行分析。進行主題詞聚類分析時還運用了SPSS20.0分析軟件。
2 研究結果分析
2.1 高頻主題詞的分析
聚類分析能夠展現主題詞的關聯(lián)性,大體上能夠表現該領域研究的熱門[3]。共詞聚類分析法是依據距離遠近的程度把高頻關鍵主題詞聚合為不同的類團,同一類團高頻關鍵主題詞間有較大的相似性,不同的類團相似度較小。[4]
高等教育教學模式革新:主要包含MOOC課程平臺建設、翻轉課堂和微課等。MOOC平臺建設研究重點是MOOC平臺設計、MOOC平臺管理等方面。MOOC組織機構相對而言較松散,MOOC的運營與管理面臨一些挑戰(zhàn)。越來越多的學習者對MOOC課程要求不斷提高,日益增多的資本逐步滲透到MOOC發(fā)展進程中,課程的制作成本及質量、商業(yè)模式及市場潛力正逐步變成慕課課程管理研究的重點,此外還包括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進程中對高等教育革新教學模式進行的探究。課程平臺教學的支持系統(tǒng)和MOOC 課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探究成為未來研究的熱點,將繼續(xù)推動MOOC在國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慕課和學習分析、數據挖掘、個性化學習等相關的研究:即基于學習分析情況下的慕課發(fā)展,慕課對于國內課程建設的一些啟發(fā),慕課和傳統(tǒng)的網絡教學比較研究。
國內眾多的學者對于慕課課程教和學的研究比較多,相當數量的學者就關于學習交互、電子徽章、同伴間的互評以及學分認證等方面做了相應敘述及解析。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不少研究者就MOOC本土化發(fā)展、基于MOOC理念支持下翻轉課堂的教學應用、SPOC(小規(guī)模私有在線課程)等也進行了相應的探究。SPOC、BOOC(布課)課程模式有效整合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和線上及線下相整合的混合式教學法等元素,有助于推動慕課課程教學出現質的變化。[5]
關于慕課教育變革的研究,當下的學者多研究了高等教育這一方向,鮮少涉及慕課和基礎教育變革的相關研究。如何定位MOOC在基礎教育的角色?該問題成為現今慕課研究領域中極具爭議的主題,不少研究者提出,基礎教育中慕課的發(fā)展可“審慎地思考”及“科學地推進”。國內遠程教育也可借MOOC 契機試著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盡可能地發(fā)揮數字化資源整合聚集優(yōu)勢,搭建具有遠程教育標識的慕課教學平臺,能有效地促進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發(fā)展。
2.2 大學生MOOC學習研究熱點
研究熱點是特定時間節(jié)點中有關聯(lián)的文獻所探究的科學問題和專題。[6]引文分析時,多通過就文獻的關鍵主題詞加以詞頻統(tǒng)計,采用高頻關鍵主題詞來確定某一特定領域的研究熱點(圖1)。
如圖1,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識圖譜的核心主題詞,這些出現頻次頗高的主題詞在國內該領域中較為核心,是現今研究的重點所在。學習分析、本土化等已處在中心,怎樣把慕課和開放的教育資源實現有效地整合,更有效地的整合慕課和學習分析,這些中心度較高的主題詞構成了國內該領域的熱點及未來發(fā)展脈絡。在線課程、課程平臺、斯坦福等主題詞的中心度比較大,表明了國內學習分析及在線教育有必要依托慕課實現進一步探索。
3 結論與展望
3.1 目前大學生MOOC學習研究領域的熱點
(1),慕課提倡從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角度出發(fā)。研究MOOC視角下的學習者,能更好地促進學習者基于MOOC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探究基于慕課情境下的學習者要考慮學習者的興趣和需求,令學習者深切體會“快樂學習”的狀態(tài),更契合“以人為本”的原則,從而更好地滿足每一位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2),后MOOC時代下SPOC 模式的研究
高頻關鍵網絡詞中的SPOC并非后MOOC時代一種競爭新模式,實質是慕課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7]。研究者們指出MOOC與SPOC 應相互推進發(fā)展,共同作用來提高實踐課堂教學質量。通過檢索發(fā)現,國內目前關于SPOC 的案例分析的相關文獻數量較少。后MOOC時代隨著卓有成效的教學理念持續(xù)滲透到該研究領域,隨著高等教育中混合式學習的相關需求提升,SPOC在高等教育中發(fā)展前景將會更好。
3.2 我國大學MOOC實踐現狀
中國大學MOOC發(fā)展已從最初的觀摩學習階段進入到自我實踐階段,呈現了自主推進與合作共享等特征。怎樣推進教育民主化?怎樣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怎樣將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加以增強以及提高結課率?怎樣實現學習成果認證?
當前中國大學對MOOC實踐的建設與思考大體上已達成五點共識:一是創(chuàng)建中國自己的MOOC平臺是必然選擇,綜合考慮了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方面以及加盟國外MOOC平臺的費用與成本等;二認為MOOC有一定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參與。它不同于開放教育資源(OER)及視頻公開課;三肯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O2O混合式學習模式;四是對教師們進行在線的課程資源設計與教學活動組織等相關的培訓;五是調控運行成本,盡可能使用比較常規(guī)的條件,是高校實現自主推行慕課的必然要求。聚焦中國大學MOOC發(fā)展及實踐,基于國際視角與本土化訴求探究中國大學MOOC實踐的現狀與實踐中出現并亟待深入探究的共性問題,以更好地促進國內大學的MOOC建設[8]。
3.3 大學生MOOC學習發(fā)展研究展望
(1),MOOCs和學習分析。分析學習者的課程完成率以及怎樣增加完成率是國內MOOC 領域探究的一個趨勢。從平臺上獲取學習者在線學習時相關的數據,使用學習分析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就學習者在MOOC學習中學習特征進行深層次分析,有益于老師更好地把握學習者目前的學習過程,進而提高其學習效率。綜上所述,開發(fā)、挖掘、探究、分析大數據是國內MOOC研究的未來發(fā)展趨勢。[9]
(2),MOOC教學模式的革新。慕課領域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應從多維度展開,如教學目標、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與方法與技術等的創(chuàng)新,進而引導國內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從而促使MOOC向常態(tài)化發(fā)展。
(3),MOOC在商業(yè)中的應用探究。MOOC在商業(yè)中是應用探究是近年來熱點。當前企業(yè)給予MOOC提供了技術及平臺的支持,關于MOOC能否給企業(yè)帶來一定效益的相關研究幾乎沒有。
本文通過聚類分析法和可視化分析軟件Citespace對國內MOOC中的研究熱點以及發(fā)展趨勢進行了相關的分析。現如今MOOC備受關注,國內有關MOOC的深入研究要有的放矢。理清了國內慕課研究的現狀及其發(fā)展趨勢,從可視化的角度探究了MOOC本土化的發(fā)展模式,才能促使慕課服務于中國教育。
【參考文獻】
[1]Liyanagunawardena T R,Adams A A,Williams S A. MOOCs: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2008-2012[J].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3,14(3):202-227.
[2]蔡建東,汪基德,馬婧.教育理論研究的量化與技術化路徑——科學計量學方法與技術在教育理論研究中的應用[J].教育研究,2013,(6).18.
[3]張晗,崔雷.運用共詞聚類分析法研究生物信息學的學科熱點[J].醫(yī)學情報工作,2004(5).
[4]王佑鎂.基于共詞聚類的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熱點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5):15-19.
[5]趙磊磊,趙可云,胡凡剛.我國 MOOC 領域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4(1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