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愛琴
新聞隱性失實的情況在新聞采訪編輯過程中經常發生,隱性失實主要指新聞編輯以及相關記者由于采訪的深度不夠,沒有完全了解作者用詞真實意義﹑理論水平不高,無形之中與原消息反映的事情有一定的差異。新聞隱性失實發生的概率相當大,其危害性也比較高,新聞工作人員要對此加以重視,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盡最大能力給觀眾呈現出真實有效的新聞信息。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新聞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新聞采訪編輯的工作量和工作負擔也越來越重。尤其在這個網絡信息技術非常發達的時代,人人都可以當記者,新聞行業的市場環境也越來越復雜,新聞工作人員面臨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有效提升新聞的瀏覽量,是當前新聞工作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部分新聞工作人員在新聞采訪編輯的過程中往往為了博人眼球使用了一些夸張的詞語或者搞笑的詞語,這在無形之中就夸大了新聞事實,導致新聞隱性失實[1]。新聞隱性失實具有較大的危害性。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新聞隱性失實給受眾和從業人員造成的不利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一般來說,新聞隱性失實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讓社會大眾心目中媒體的可信度有所降低。在如今這個網絡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社會,新聞媒體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要不斷提高觀眾的忠誠度和滿意度,而提升觀眾滿意度和忠誠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給社會大眾提供真實有效的新聞,滿足他們的需求,讓他們從新聞中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2]。如果新聞工作人員在采訪編輯的過程中出現新聞隱性失實的情況,有些知情受眾在看到新聞之后就會覺得新聞媒體在唱高調,夸大了新聞事實。這種情況下,受眾就不再觀看該媒體所報道的新聞事件,該媒體的可信度在觀眾的心目中有所下降,這對新聞媒體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極其不利的。第二,新聞工作人員在社會大眾以及當地領導心目中的形象有所降低。如果新聞工作人員在新聞采訪編輯的過程中發生新聞隱性失實的情況,就會讓社會大眾和當地領導認為新聞工作人員編寫的稿件質量及真實性都是有待進一步考證的,其形象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3]。
新聞隱性失實不僅會給社會大眾造成誤導,還會對新聞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一定的阻礙。新聞工作人員一定要重視新聞隱性失實,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雖然新聞隱性失實在新聞采訪編輯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將其發生的概率和造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有關部門可以針對新聞報道開展良好的專業化審查工作,在此基礎上提升新聞采訪編寫工作的水平和質量,為新聞報道的準確性提供可靠的保障,維護好新聞媒體以及工作人員在社會群眾心目中的形象[4]。一般來說,針對新聞報道開展良好的專業化審查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在新聞稿件應用或者播出之前要進行全面深入的檢查,為新聞的準確性提供可靠的保障,防止社會大眾對新聞媒體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不信任感加劇。
第二,對于采訪編輯的新聞,新聞單位要進行專業化的審查,防止新聞內容中出現隱性失實的情況。譬如,針對新聞主題內容進行嚴格的審查,讓新聞具備正確良好的價值取向,符合我國相應的新聞法規要求和有關方面的政策。除此之外,還要對新聞編輯中的視頻報道內容和文字報道內容進行全面審查,將其與原采訪內容加以對比,檢查其是否存在用詞不準確﹑以偏概全等問題。
第三,對于新聞稿件中的視頻報道或者文字報道,新聞采編人員要進行全面有效的自查,及時發現其中的隱性失實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糾正,為新聞報道的精準性和專業化提供可靠的保障,給社會大眾提供真實﹑具體﹑良好的新聞內容。
在新聞隱性失實情況中,很多的隱性失實都是因為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理論水平不夠﹑專業素質不高所造成的。因此,要想降低新聞隱性失實情況發生的概率,必須要不斷提高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給社會大眾提供真實性高的新聞內容。
第一,新聞單位要加強對這方面工作的重視,針對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開展定期培訓工作。通過不斷培訓提升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道德素養和專業技能,這樣可以讓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今后的新聞采訪編輯工作中能夠深入開展工作﹑準確把握眾多人物思想和新聞主題內容,這樣就可以將新聞隱性失實問題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
第二,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學習專業化采訪編輯知識以及國家有關方面的政策,不斷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注重工作經驗的總結和積累,在此基礎上提升新聞事件報道﹑編輯﹑采訪的水平和質量。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大眾對新聞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有關部門可以結合新聞采編過程中的有關法律法規和社會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完善的新聞技術發展控制管理辦法,重視對新聞采訪編輯規范性建設的分析,同時要確保對新聞隱性失實問題的合理化分析,這樣既可以有效降低新聞隱性失實問題的發生。除此之外,我國新聞部門還要積極借鑒一些國家新聞采訪編輯過程中的可取之處,結合我國的國情社會發展需求對新聞采訪編輯過程進行不斷完善。相關的部門要加強法律法規的規范,積極借鑒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對新聞機構綜合性總體定位進行細化,同時要加強對整體新聞規范的建設,不斷提高新聞內容分析管理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提高新聞采訪編輯的真實性。
保證新聞采訪編輯的真實性,降低新聞隱性失實問題的發生概率,是每一個新聞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都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只有將真實的新聞信息提供給社會大眾,才能真正達到服務人民群眾﹑服務社會的目的。新聞采訪編輯人員要做好質量的把關工作,文字應該怎樣潤色,題目要怎么去改,都要做到深思熟慮,盡最大能力還原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從而促進新聞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依雅萍.淺談新聞在采訪編輯過程中出現的隱性失實[J].新聞傳播,2014(1):45-46.
[2]岳越.淺析新聞報道的二次傷害——以寧波雅戈爾動物園老虎傷人事件為例[J].新聞傳播,2017(16):56-57.
[3]高安,賈瑞峰.淺談如何準確把握搶險救援行動中新聞報道的關鍵話語[J].新聞研究導刊.2017(18):32-33.
[4]蔡曾,陶俊杰.中英足球新聞報道對比分析——以英國《獨立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