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義和
近年來,伴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逐漸呈現出很多諸如微博﹑微信等多元化的媒體形式。這些層出不窮的媒體形式對傳統意義上的新聞媒體產生了劇烈沖擊。新聞媒體工作者如果依舊采取之前的工作模式開展工作,就很難順應時代發展的新需求。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記者進行相應的轉型實踐和工作方式創新就顯得尤為必要。
相比傳統的新聞傳播領域,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記者的報道工作具有以下幾大顯著特點。
對傳統電視記者的工作模式進行分析可知,其大多采取的是出鏡記者同新聞采訪攝影師密切合作的工作方式,這些工作方式受到國內和國外一些發展速度較快且先進的新聞傳播攝影技術的影響較嚴重,尤其是近幾年間逐漸發展起來的自拍桿這一攝影工作和技術,更是引領記者工作模式邁上了一個新的發展臺階。
諸如微信﹑微博之類的新媒體屬于一種傳播媒介和傳播載體,這些新的傳播途徑使傳播視頻圖像變得更便捷,同時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之前將電視當作唯一傳播途徑的局限,客觀上給當前的電視記者創造了更多實踐機會。
伴隨著各項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海量的新聞信息開始依托形式多樣的網絡平臺得以實現快速傳播,廣大群眾接收新聞信息也更為便捷﹑簡單,相應地,給新聞電視技術媒體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同時極大地提升了新聞信息市場的競爭力。為確證信息傳播的高效便捷,電視記者需要對豐富﹑多元的信息進行綜合篩選,并借助有效的傳播途徑將更具價值的信息傳遞給大眾,提高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記者對信息的整合引導能力,提高自身職能素養,迎合新媒體環境下傳媒發展新趨勢。
電視屬于一項具有綜合特點的藝術展現形式。伴隨著新媒體傳播飛速發展的態勢,一些圖文傳播效果更強的傳播形式層出不窮,且在傳播速度﹑效率等方面更具優勢,這些新的傳播媒介也給傳統意義上的傳播媒介帶來了嚴重的沖擊。在此形勢下,很多電視臺為提升電視傳播效果,開始不斷強化電視傳播視聽的綜合特點,進而開創了本臺或本頻道的自媒體。這樣一來,無形中對電視記者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們開始轉變角色定位,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如新聞采編能力﹑控制并采集視頻對話的能力。
在新媒體技術廣為普及和推廣的背景下,電視技術層面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受新科技發展的影響和推動,在采集電視圖像和電視圖像的傳輸活動中,大量的新技術都得到了廣泛使用。電視記者為更好地順應新媒體發展所帶來的客觀變化,應及時理解并學習這些新技術[3]。同時,還應結合其自身工作時間有效利用這些新技術,讓電視采取技術打破時空限制,從而使電視信息的傳播變得更豐富﹑生動。
電視記者要想進行工作方式創新,首先要不斷強化其新聞觀念和服務群眾的思想意識。具體來說,就是不僅應進行新聞形式創新,還應依托深層走訪的形式,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深度報道。這樣一來,就會使新聞報道方式日趨多元化,同時使新聞的實效性和互動性得以充分彰顯,并能體現觀眾的重要性。但是,從質量層面進行分析,很多借助新媒體進行的新聞報道行業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
深入新聞工作實踐進行分析可知,在新聞編輯和新聞記者之間,其實存在不可拆分和相互統一的關系。就新聞記者而言,其在新聞報道中具體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其本身所持的編輯思想和理念以及其所從事的圖像攝取與選題策劃之類的工作,都具有高度一致性。就事實來看,這些高度一致性其實同新聞本身的同步性﹑時效性特點存在密切關系。之所以電視新聞工作者能夠較好地實現將其所采集的素材進行編輯和優化處理,并給受眾呈現出優美的畫面,主要憑借的是其精湛的專業技術和編輯職能。基于此,要想切實提升工作效果和質量,電視記者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就應加強編輯職能學習,積累專業技術知識,然后結合實踐促成實現新聞視頻的畫面以及語言搭配等方面的和諧效果,極大增強新聞的趣味性和可看性。電視記者在進行采編工作之前,還應切實做好各項采訪工作準備,同時應對所采訪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深度拓展,這些都能為保障電視新聞的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要想切實做好社會輿論導向的把關,需要電視記者具備較好的職業素養,在整合和發布新聞信息之前,電視記者應對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以及社會價值觀導向等進行嚴格審查,同時應對信息文字和相關的信息內容進行嚴格把關,規避出現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應追求新聞信息的質量層次和社會導向意義。這就對電視記者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其應具備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辨別力,通過自身的職業素養和技術專業度對信息進行有效選擇與判斷,最終將優質的新聞信息傳遞給社會大眾。
新媒體環境對綜合素質的電視記者人才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更好地順應這一發展形勢,電視記者應注重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電視記者還應在開展具體工作時切實做好自身角色轉換,提升自己對新知識﹑新技能的理解﹑掌握及應用能力,應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保持對新技術的敏銳度和探索意識,這樣能夠更好地借助新技術發揮工作創新優勢。此外,電視記者還應打破之前依托電視進行傳播的途徑和方式,并善于借助一些非電視的傳播渠道進行報道。
電視記者要想更好地順應新媒體環境發展形勢,應注重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同時應對新媒體對傳播媒介的沖擊有客觀﹑深入的認識。與此同時,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及創新意識,進行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新聞大眾對優質信息的現實需求,并將有價值意義的信息傳播給大眾,切實增加受眾對新聞信息的理解,推動廣播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小靜.新聞性周刊如何在新媒體環境下轉型——《新民周刊》“整合工程”的探索與實踐[J].新聞記者,2013(12):89-92.
[2]任麗麗.試論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轉型面臨的困境和策略[J].同行,2016(12):126-128.
[3]阿依古麗·依沙克.試論新媒體環境下的電視新聞節目發展趨勢[J].電視指南,2017(10):33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