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著偉
不管是哪種媒體,其新聞傳播形式都會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因此,電視媒體的新聞傳播方式不應只局限于電視,還應適當借助網絡。隨著計算機的普及,電視媒體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將電視新聞投放到網絡中,這樣即使錯過電視播出時間,人們也可以在網上找到回放錄像,點擊觀看。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其憑借方便﹑快捷﹑小巧的特點迅速占領了媒體市場,人們可以在任何零碎的時間,掏出手機閱讀新聞,所以,電視媒體此時更應借助智能手機這股“東風”,完善自身發展。
自媒體的主要形式是手機,而在手機平臺上,手機的閱讀量和轉發量代表著人們的關注程度,有關數據顯示,人們對手機上的惡搞內容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電視新聞若以惡搞的形式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會扭曲電視新聞所要表達的事實與價值觀,同時很多內容源頭不明,未經考證,但手機網絡的傳播速度又極快,很可能給社會帶來轟動和輿論,從而進一步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定。
自媒體的主要平臺有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貼吧﹑論壇等網絡社區,其中,微博﹑微信和百度貼吧廣受人們追捧。有數據表明,微信的用戶已經達到幾十億,覆蓋200多個國家,用戶年齡段包含范圍也很廣,其中,70﹑80后的主要社交方式就是微信。微博是自媒體時代下的又一流行產物,微博大V﹑明星對網絡都有極大推動力。微博通過微博粉絲數可以看出這個用戶的受歡迎程度,微博內容受歡迎的用戶其粉絲數可以達到幾百萬,若某明星在微博上轉發某電視新聞,其轉發量可以達到數百萬,由此可見微博的影響力。
電視新聞編輯要想在自媒體時代發展趨勢下繼續生存,必須拓展編輯的思維。電視新聞編輯主要通過組織和傳播,怎樣將相同或類似的新聞經過組織編輯成與眾不同﹑引人注目的新聞,電視新聞需要改革傳統的編輯思維,不斷加入時下的流行元素,如可以通過在編輯時加入注釋文字或符合新聞意義的圖片等吸引受眾注意,也可在排版布局上不斷改革創新。總之,電視新聞需要拓展編輯思維,才能擴大其影響力。
新聞編排是電視新聞的核心部分,新聞電視節目的編排影響受眾的關注度,將受眾普遍感興趣的內容全都編排到一起,很可能造成視覺疲勞,同時,當觀眾收看完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后就很容易換臺,從而造成電視新聞節目后半段收視率偏低,因此,電視新聞要在節目編排上進行改革創新,站在觀眾角度思考問題,可以通過后臺數據分析觀眾收看新聞節目的心理變化規律,進而對新聞編排進行調整和創新,提高觀眾的滿意度和電視臺收視率。
電視新聞內容質量是電視新聞的基本保障。電視新聞應對新聞內容嚴格把關,拒絕粗制濫造﹑復制粘貼,提高自身新聞質量。新聞不同于其他信息,新聞具有真實性﹑權威性和很強的號召力,電視新聞需要發布的是給觀眾和社會帶來正面影響的新聞,所以,電視新聞對于新聞內容策劃要有突破和拓展,加強電視臺自身魅力,報導有價值﹑優秀的新聞。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很多技術帶來了發展和突破。科學技術必須與新聞媒體緊密聯系,電視新聞應關注國際發展趨勢,注重新技術的引入,才能保證電視新聞的活力,擴大影響力。在制作編輯上,可以引進新型制作技術,提高電視新聞行業的工作效率。不斷嘗試新方法,分析探索一套適合電視新聞探索的制作道路;在電視新聞的節目包裝上,可以嘗試打破傳統的嚴謹形象,適當增加風趣幽默的語言,使新聞變得更生動形象,從而觀眾也可以更快吸收新聞內容;在新聞傳播方式上,電視新聞要接納新興媒體,接納網絡,接納自媒體,加大自身傳播力度,利用這些網絡媒體平臺,通過當下流行的傳播方式,電視媒體才能擴大號召力,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
總而言之,在自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發展離不開網絡﹑離不開自媒體。自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更廣﹑要求更低,合理利用自媒體,可以有效提高電視新聞的影響度和號召力,同時,電視新聞要注重思維的拓展及操作模式的改革創新,與時俱進,積極傳播正能量,引導人民,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馮建軍.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編輯工作淺談[J].新聞傳播,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