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雨婷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欣賞水平也快速提升,電視節目必須進行不斷更新才能提升其水平。由于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眾多,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的競爭對手也逐漸增加,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受到人們的認可與欣賞,在眾多競爭對手中獲得發展,節目選題顯得尤為重要[1]。
首先,電視新聞類節目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新聞價值。對于這類節目來說,選題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標準,通常情況下電視新聞評論都會從社會中選擇一些高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評論,新聞價值體現在趣味性、重要性及時新性等特點上,在節目選題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事件是否具有一定新聞價值,關注事件的真實性;其次,節目選題要善于把握時機。這類節目的選題一定要合理選擇時機,在評論內容基礎上給予合適的評論;第三,選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這類節目一定要注重所選新聞事件的價值性及針對性,或者就社會中某個敏感問題提出觀點、發表意見,并由這類事件在統一類型事件中引起社會輿論。如:“中關村二小事件”引發了一系列對教育問題的探討,“羅爾事件”引發的關于醫保問題的討論等[2]。
所謂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是一種電視媒介、新聞評論二者結合而成的產物,實際上這類節目與廣播新聞評論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樣的,他們的地位也是一樣的,在體裁上也存在一定相似之處,但是應用的手段與特點不同,這類節目作為一種評論類體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其節目選題要始終秉承著眼大局的基本原則。從節目選題上來看應該從大處著眼,將新聞事件放置于大局之中權衡利弊;其次,這類節目的選題要具備普遍的教育及指導性意義。如海洋污染造成大面積農田絕收的問題,這個論題選入電視新聞評論節目,不僅反映出了農民的吃飯問題,同時也反映出了環境保護的問題[3-5];第三,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選題應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基本方針。選題過程中一定要將政治方針把握好,任何事件的報道都要堅持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指導;第四,始終堅持黨的路線與方針政策。在選題過程中重點要突出一些新發生的重大事件,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融合進去,正確導入以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人民日報的《走好全國一盤棋——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榮獲第十八屆中國新聞獎評出的兩個評論一等獎,其選題涉及區域經濟發展中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問題,充分體現了黨的路線方針及政策;第五,節目選題應綜合考慮選題的內容是否為廣大群眾切實關心的。節目選題中可能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觀眾關心的重點與領導關心的重點不同,生活中正面題材一抓一大把,雖然很多問題都是廣大百姓所關注的,但事件播出后卻很容易造成矛盾的發生。
所謂建設性是指電視新聞評論事件可以產生的積極效應。在電視新聞評論中正面的新聞事件往往容易在受眾中產生積極效應,電視新聞評論也擔負著輿論監督的重要責任,是推進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所謂典型性實際上就是指所選擇的新聞事件要具有強烈的代表性,針對具有代表性的新聞事件進行評說,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很多事情,問題和矛盾多如牛毛,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不可能對這些問題進行逐一的評論,但是,電視新聞評論可以對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進行把握,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利用這種方式來影響受眾,使人們的內心引起共鳴。大量事實表明,電視新聞評論的社會效果主要由選題是否抓住了典型新聞事件決定;所謂異常性具體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指社會中一些特定的行為,這些社會行為的發生違反了一些社會準則,在社會中起到了一定不良影響,這種行為可能是有損道德的也有可能是觸犯法律的;另一方面,與人民群眾直接相關又暫時不會被人所熟知的新鮮事物,其中前者可以在電視新聞評論中針對那些異常行為進行評論,在社會中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后者通過電視新聞評論可以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可以通過一系列的事件分析將事件的影響告知受眾。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選題一定要貼近群眾的生活。由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受眾是廣大人民群眾,所以它的選題必須緊緊貼近群眾關心、關注的事件,充分貼近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貼近群眾所關注的面,將我國老百姓周邊生活環境的文化、經濟及政治情況、出現了哪些焦點及變化體現出來,充分關注百姓身邊發生的這些變化,通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表達對百姓冷暖的關注,關注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有這樣電視新聞評論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評說的道理才能真正進入群眾之中。同時,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選題還要具有一定的宣傳價值,只有具有宣傳價值的選題才能起到答疑解惑的重要作用,節目選題不僅要充分關心百姓的生活,同時還要從點滴之處見真情,在社會中起到引導性作用。通過電視新聞評論節目分析和評述新聞事件,并針對廣大人民群眾關心的、迷惑的問題作出解答,群眾才能明辨是非。所以,好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選題具有相當高的宣傳價值,其評論文章一經發表,就可能在群眾之中引起關注、引發感悟,并對整個社會起到非常長遠的積極影響。
當前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選題中,當地事件也是選題的重要標準之一,同時也是新聞工作中十分常見的一種評論選題類型。這類評論選題通常具備下面幾個特征:第一,重要性。所謂重要性就是指選擇當地的重大事件,如每年都要在當地召開政協會議、每年都會召開的功農村工作會議或者備春耕工作會議等,這些事件都是與當地老百姓直接相關的,因此受到的關注要比其他事件多一些;第二,顯著性,所謂顯著性就是指要想著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事件展開評論;第三,爭議性,所謂爭議性是指選題要選擇多數群眾關心、可以在群眾之間引起關注和爭議的事件展開評述。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選題必須貼近群眾生活,想百姓之所想,這樣選題才能更加接地氣,更加具有意義和價值。總之,電視評論類節目選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操作過程中應充分領會黨和國家的精神,按照近年來的中央精神以及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選題情況來看,應充分利用好制作人員的認知和理解,以人們關注的問題為出發點,從中找到最合理的選題。
[1]強月新,劉蓮蓮. 新世紀以來國內新聞評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66(06):129-135.
[2]李德順. 淺議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突圍之道[J]. 新聞記者,2010,(07):77-79.
[3]盧和光. 談話類新聞評論的節目特色分析——以《鏘鏘三人行》為例[J].東南傳播,2015,(02):117-119.
[4]胡智鋒,王錕,劉俊,李偉娟,馬繼飆,唐山立,魯力立,張靜. 2011年中國電視研究論文述評[J]. 當代電影,2012,(03):82-93.
[5]吳珈宜. 電視新聞節目借力微信平臺的傳播策略研究——以“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為例[J]. 新聞前哨,2016,(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