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燕
由于廣播電視新聞節目是面向社會公眾的,所以必須確保廣播電視節目符合黨的思想要求,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除了基本的時政節目之外,其他電視節目中也必須充分體現出黨的綱領與路線,向社會公眾傳達黨的主張,才能將其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另外,很多廣播電視節目中反映出來的價值觀與道德感也是影響社會公眾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廣播電視編輯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才能將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社會輿論導向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1]。
節目的編排質量是影響廣播電視節目編輯的最基礎的標準之一。所以,廣播電視編輯必須對自身電視編排能力的強化予以充分的重視,在廣播電視節目編排時,必須嚴格按照事件的輕重緩急安排節目,才能在充分提出節目主題的同時,將單條信息與整體編排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確保節目編排工作的順利進行。
采訪素質是廣播電視編輯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廣播電視編輯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采訪素質,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編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另外,在進行廣播電視節目編排的過程中,編輯人員不僅要充分運用恰當的文字語言將節目的重點表達出來,還應掌握熟練操作影像音像語言的方法,才能將最精彩的廣播電視節目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經過調查研究,筆者發現,新媒體之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吸引觀眾的眼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①新媒體節目主要以自拍、短視頻等受眾自制欄目為主,而這些節目不僅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也促進了節目收視率的大幅度提升;②專業團隊為特殊用戶打造的新媒體節目,很多都是傳統廣電機構無法向用戶提供的,而觀眾通過新媒體則可以隨時觀看,而這也就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觀眾對新聞節目所提出的特殊需求;③新媒體節目主要來自于傳統電視臺打造的視頻網站。新媒體通過購買電視節目或者綜藝節目,然后利用網絡播放的方式將這些節目呈現在觀眾的面前[2]。新聞傳播媒介的創新與發展與電視臺的發展和新媒體的興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隨著信息設計的不斷發展,新媒體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抓住了機遇而迅速崛起。而這一發展趨勢對傳統廣電機構事業的發展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首先是網絡平臺帶來的沖擊。由于網絡新聞的傳播速度比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新聞傳播的速度相對較快,受眾可以利用手機等終端設備隨時隨地查看相關的新聞信息,而這種新聞信息傳播途徑與方式上出現的變化,也是大多數受眾放棄傳統電視、廣播、報紙等新聞信息獲取方式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平面媒體帶來的沖擊。受眾通過傳統的廣播與電視平臺收看新聞和電視節目的方式是一種被動接受信息的方式,而報紙、電子書籍等作為可以反復閱讀和自主選擇閱讀的信息獲取方式,不僅賦予了觀眾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利,同時也贏得了觀眾的關注和支持。最后,自身技術水平帶來的沖擊。由于廣電機構的發展、生存與廣告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從而導致廣播和電視節目在播放的過程中必然會插入很多的廣告信息,而這對于觀眾的觀看效果和感受已經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再加上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人們可收看的節目內容相對較少,都是影響廣播電視技術發展的主要原因。
廣播電視節目自身具有的特殊性,要求廣播電視編輯必須解除和掌握更多的新鮮事物。所以,其對廣播電視編輯人員的學習能力也就提出了相對較高的要求。首先,廣播電視編輯人員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才能準確把握新聞發展的方向;其次,編輯人員必須具備敏捷的思維模式,才能及時抓住社會新聞熱點和焦點。
與傳統職業相比較而言,廣播電視編輯不僅專業性相對較強,而且其對編輯人員提出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再加上新媒體時代的迅速發展,也對廣播電視編輯內容與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廣電機構必須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定期進行廣播電視編輯的培訓,才能在能滿足廣播電視發展要求的同時,促進廣播電視編輯業務水平與能力的全面提升。另外,廣電機構必須進一步加大對編輯人員進行思想培訓的力度,促進編輯人員新技術適應能力與接受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將更多更精彩的電視節目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現階段存在的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編輯人員綜合素質普遍偏低的現象是導致節目與稿件之間連續性較差的主要原因。所以,廣電機構必須加大對廣播電視編輯人員綜合素質培訓的力度,促進節目編輯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制作出深受觀眾喜愛的新聞節目。
傳統的廣電編輯人員主要是負責新聞節目的深度加工,以達到促進新聞傳播效果不斷提升的目的。而新媒體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大多數新聞節目都已經無法做到獨家報道,因此,為了確保新聞播出效果達到預期目標,新聞編輯人員必須站在新聞的廣度、深度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的創新,才能打造出內容豐富且符合觀眾需求的廣播節目策劃。
傳統廣播電視機構與互聯網、新媒體的緊密融合,為廣電業務的創新和發展指出了新的道路。而傳統廣電機構與新媒體的緊密結合,不僅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全面共享,同時也為兩者之間人力、設備、新聞渠道等資源的深度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新聞傳播競爭力的不斷提升注入了新的動力。另外,通過廣電機構與新媒體相互融合方式實現廣電業務的創新,也為廣電機構的長期穩定發展指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為廣電行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也呈現出越來越快的發展趨勢,而這對廣播電視節目播報事件內容的真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人們獲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但是由于網絡中存在著很多內容虛假、夸張的信息。雖然這些信息起到了吸引人們眼球的作用,但是同樣也引起了觀眾極大的反感,而這種現象的存在已經成為了影響廣播電視節目發展的關鍵因素。此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廣播電視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日益完善,很多內容不真實的節目都會引起法律糾紛問題。所以,廣播電視編輯必須嚴格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促進自身事件辨別能力的穩步提升,同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處理廣播電視節目中存在的消極和負面信息,才能將廣播電視節目傳播正確價值觀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
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沖擊下,傳統廣電事業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探索和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才能確保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順利實現。
[1]敖蓮玲.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素質建設[J].新聞研究導刊,2017(4):226.
[2]王更新,曹琦.全媒體時代編導專業教學理念與方法創新[J].傳媒與教育,2012(1):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