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向宇
對于廣大人民來說,電視節目不僅是獲取信息、開闊眼界、豐富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放松心情、愉悅身心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在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現代社會,廣大人民對于電視節目的制作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傳統的演播室節目制作模式往往呈現出失真的畫面效果,很難滿足廣大人民多樣化、層次化的觀看需求。
在虛擬演播室節目制作過程中應用的數字化技術,我們也稱其為虛擬布景數字演播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原理在于,將真實與虛擬的畫面分離開來,通過不一樣的處理方式,使其整體的呈現效果更加真實、合理。在傳統的成像模式之下,攝像機的運動是其畫面產生的基礎所在,因而播音員總是附著于背景之前,然后呈現給觀眾,這就使觀眾很難得到真實、客觀的觀看體驗[1]。而虛擬演播有效融合了數字技術,如此一來,相關主體就可以根據攝像機實際的位置變動,有針對性地安排并構造演播背景與主體場景,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場景的觀看價值。
數字化虛擬演播室技術的應用,始終需要依托于傳統的摳像技術。在原有摳像技術模式之下,可以將視頻中的藍色背景,有效轉化為其他背景圖像。如此一來,即使攝像機本身的焦距與位置發生一定的改變,視頻中的圖像也無法變化,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圖像失真的問題。針對這一普遍存在的問題,相關主體可以借助于三維數字技術,對不同視頻片段進行有效的合成。所以即使攝像機的焦距、位置等參數發生了變化,視頻圖像依然可以同前景保持相同的效果,人物、道具也完全可以融入其創設的虛擬環境之中,從而帶給人們更加真實的觀看體驗。
在利用虛擬演播室進行節目制作的過程中,能否科學地選用技術并確保其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三維場景的展現狀況。現階段,我國相關電視臺在應用虛擬演播室制作電視節目的過程中,普遍應用到的有三維場景制作技、攝像技術及圖像合成技術,其具體應用如下所述。
在虛擬場景的背景之下,演播室圖像可以呈現出運動或者靜止的狀態。而且借助于虛擬場景,人們可以在原有三維標準圖像的基礎上,科學分析實際場景的構造狀況,從而確定出一套合理的建模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計算機的輔助應用價值[2]。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建模的過程中,必須對計算機進行有效的分解,從而構建起符合實際狀況的多邊形標準。在此基礎上,將不同的圖像添加在這個多邊形之上,從而提升場景的外在展現力,帶給人們更加真實的視覺體驗。
在演播室節目制作的過程中,攝像技術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并且對于相關主體有著較高的專業要求。相關主體需要將攝像機調整到同演播位置參數平衡的狀態,從而確保對影像信息的及時、動態捕捉。一般情況下,攝像機的參數為ZOOM,而云動態平臺的運行參數為YILT。相關主體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需要依托于描述攝像機空間動態位置的參數,合理確定其在實際拍攝過程中的位置、高度、運行軌跡等要素,從而保證在不同參數場景下方向的科學性以及位置的合理性。
相較于實際所攝的影像圖片,數字技術下的虛擬攝像機有著類似的拍攝效果,但是在虛擬背景數量層面有所出入。如果在應用兩個背景不同的合成器的基礎之上,再借助于不同的色鍵器,就可以實現對攝像設備像素效果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借助于計算機對不同設備間接口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可以為相關主體提供攝像機水平方面的指導,從而為其角度的切換,或者是效果的轉變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3]。如果想要提升圖像的疊加效果,就需要對原有的切換器進行疊加裝備,確保上下信號源的有效轉化,為圖片合成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
相較于傳統的實景演播模式,虛擬演播模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良好的發展前景。究其原因,則在于該演播模式有效融合了計算機技術,實現了對現場布景要素、虛擬場景的有效構造,讓廣大觀眾很難看出實景與虛景之間的不同。如此一來,無論是節目的內容呈現,還是節目的展現方式,都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有利于滿足廣大觀眾的多樣化、層次化觀看需求。除此之外,該演播模式還有利于降低節目制作的成本,提升節目制作的社會價值與經濟效益,助力我國文化事業的長效發展。
我們從該技術的實際應用來看,例如,許多電視臺都擁有的新聞訪談、體育節目等欄目,這些節目在制作的過程中,往往凸顯出規模小、場地特殊、技術要求高的特點。所以節目制作過程中,相關主體所處的環境、燈光的擺放以及場地的設置,都會直接影響到節目播出的效果[4]。現階段,受制于資金投入規模以及技術水平,我國還有很多電視臺還未全面應用三維虛擬演播室技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借助于這一現代化的演播技術,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合理分析相應的演播內容,明確傳達節目播出的主要信息,為廣大觀眾帶去更具感染力的視覺體驗。筆者相信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三維虛擬技術一定可以在更多的電視臺得到全面、有效的應用,為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現階段,在這一技術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具體來說,要想凸顯出數字技術的核心價值,就必須對虛擬演播的關鍵步驟進行合理的分配與設置,從而在滿足相應節目制作標準的基礎上,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演播方案,為各項事務的推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此基礎上,應當根據制作節目的實際展現方式,實時追蹤原有的直播演播,有針對性地調整虛擬演播室的效果與技術,全面提升虛擬演播室與現場演播的同步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虛擬演播室節目的制作,必須要基于一套科學、合理的布景設計計劃,并且確保計劃內容不違背相應的布景設計標準與軟件應用要點。只有這樣,才能創設出一個有利于虛擬演播的良好環境,為節目的高質、高效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電視節目的制作效果如何,不僅直接影響著廣大人民對信息的獲取,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身心的放松。所以,無論是為了提升社會信息的流動效率,還是為了促進廣大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相關主體都應當致力于數字技術在虛擬演播室節目制作中的應用的研究工作,不斷提升相關技術在節目制作過程中應用的科學性、有效性,為廣大觀眾帶去更具沖擊力和感染力的觀看體驗,助力我國文化產業和事業的蓬勃發展。
[1]沈片冰.ORAD虛擬演播室的場景設計與導入[J].視聽界(廣播電視技術),2017(4):92-98.
[2]張亞非,劉凱,楊旸.虛擬演播室訪談類節目綜合布光方案研究與應用[J].廣播與電視技術,2017(6):50-55.
[3]張淑潔.數字技術在虛擬演播室節目制作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技傳播,2017(3):92-93.
[4]武艷.虛擬演播室在新時期電視節目制作中的結合與應用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7(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