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中科院院士葉培建在題為《中國的月球探測》報告中指出,在2020年前后嫦娥五號完成“繞落回”三部曲之后,我國探月工程將擇機建立月球科考站,將開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月球南北極探測、建立無人的月球科考站,屆時,空間機器人將開展聯合工作。
葉培建同時透露,嫦娥四號將于今年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首次嘗試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首次在拉格朗日L2點進行月球中繼通信、首次在月球背面進行巡視勘測、首次在月球背面利用其特殊環境開展甚低頻科學探測等。其中,中繼通信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任務中的難點之一。葉培建表示:“月球背面地形復雜、起伏更大,這要求著陸過程控制更加精確。”
葉培建強調,我國探月工程前三期計劃為“繞落回”三部曲,陸續由嫦娥一號、二號、三號和五號完成。其中,尚未發射的嫦娥五號將實現“回”的目標。“而正在開展的嫦娥四號實際上是探月工程下一階段的任務。”探月四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包括開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月球南北極探測、建立無人的月球科考站。此外,我國在火星、木星及小行星探測上也已啟動相應探測計劃。
2018年10月3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黨組會議,通報了中央組織部關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和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任職的決定:方向明同志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職務;李洪同志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2018年10月31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召開會議,通報了中央組織部關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和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任職的決定:徐強同志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職務;龔波同志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11月2日在院士高峰年會上表示,“今年年底,我國有可能發放5G的牌照。雖然基站現在已經基本支持商用,但終端還需要等待標準化完成,并且需進行試商用。從5G建設來說,我國并不比發達國家晚,且未來的市場推廣及應用一定會超過其他國家,因為我們擁有用戶數量優勢。”鄔賀銓透露,5G技術的國際標準化進程明年9月可以完成。在我國5G跟國外的差距方面,鄔賀銓直言,我們在5G產業化上跟發達國家同步,甚至在某些地方還走在前面,但短板也非常明顯,“支撐這個系統的許多基礎技術,例如芯片、移動終端操作系統等,在4G時代我們沒能擺脫對國外的依賴,到了5G時代,恐怕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局面。”
10月29日,由武漢大學承辦的國際衛星導航服務組織(IGS)2018年年會在湖北武漢舉行。來自美國噴氣動力實驗室、美國哥達德空間飛行器中心、歐洲空間局、歐洲定軌中心、德國地學研究中心等國內外該領域最頂尖的科研機構的約120名國外學者和200名國內學者出席會議。本次研討會將通過全球協作來促進多系統GNSS的集成發展與高精度應用。中國科學院楊元喜院士、中國工程院劉經南院士分別做題為《北斗三代導航衛星系統簡介》及《北斗系統增強及其未來》的大會報告,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在此次大會上討論了未來高精度GNSS在軌道模型、時間系統、參考基準、大氣延遲等各方面的進展,并提出建議標準供全球學術界和產業界參考。
11月13日,國防科工局在京組織召開國防科技工業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國防科技工業科技委是在國防科工局黨組領導下,軍地有關部門共同組建的“面向國家戰略、支撐重大決策、引導創新方向、打造軍工智庫”的國防科技工業高端智囊團,由國防科工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和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戰略委員會整合而成,旨在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更好履行強國強軍使命,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健全完善國防科技工業戰略研究、政策研究、重大工程咨詢專家工作機制,為國防科技工業改革發展提供專家咨詢建議。科技委委員和各領域組專家,涵蓋了軍工集團、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民口配套企業、國防特色高校、軍隊有關單位等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領導和院士專家。
國防科工局局長、國防科技工業科技委主任張克儉在此次會議上強調要做到三個聚焦:一是聚焦軍民融合,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要強化軍民融合頂層設計,聚焦軍民融合重點領域、重大任務,強化責任擔當,狠抓貫徹落實。二是聚焦自主創新發展。聚焦重大領域,實施自主可控發展工程、國防科技工業強基工程、提升國防工業核心能力,同時抓關鍵補短板破瓶頸,強基礎抓前沿謀布局。三是聚焦學風建設,創造良好創新生態。遵循創新發展規律、科技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和軍工精神,不斷建立完善尊重創新創造、體現知識價值、規范科研秩序、改進投入方式、分類評價獎勵等方面的政策制度體系。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及國家航天局擔任指導單位,中國航天基金會、澳門基金會主辦;中國航天工業科學技術咨詢有限公司、飛行家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澳門中華聯誼會、澳門科技大學及澳門太空科技促進會承辦的“澳門國際航天高峰論壇”(MIAF)于2018年11月8日至9日于澳門盛大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太空技術與城市生活”,以國際化主題研討會為主要形式,包括一場主旨演講、一場大師論壇及三場分論壇。其中,中科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主持了主旨演講。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澳門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經濟民生處阮建中博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孫為鋼、歐空局專家Frank Zeppenfeldt、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侯秀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首席專家耿虎軍分別發表了《逐夢太空新征程、共筑航天新時代》《把握時代機遇 積極投入大灣區建設》《致知商業航天》《關于歐洲航天局和衛星通信》《太空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思考和展望》《航天數據應用服務商業化發展設想》主題演講。
2018年11月5日,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第十三屆大會在陜西西安開幕。
全球400多名代表圍繞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兼容與互操作、全球化應用等議題開展討論,共商全球衛星導航事業發展大計。開幕式上,正式發布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服務域(GNSS SSV)互操作手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作為大會主席主持會議。本次大會對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建設發展的20余項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形成了廣泛共識。供應商論壇形成聯合聲明,倡議共同發展衛星導航系統,指出GNSS將成為大多數國家現在和未來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中的核心基石,各大供應商將進一步加強兼容與互操作、技術創新、服務的透明性,以及合作交流,同時考慮陸海空天各類用戶應用需求,以更好地發展PNT體系,更好地服務人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