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要] 目的 探討糖尿病患者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54例,隨機分為2組各27例,觀察組給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對照組給予開腹手術。 結果 術后觀察組FPG、2 hPG升高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7%,明顯低于對照組14.8%(P<0.05)。 結論 糖尿病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能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減少并發癥,利于控制血糖。
[關鍵詞] 糖尿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a)-0042-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4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gallstones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from May 2016 to Ma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7 patients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pen surgery. Results The increase of FPG and 2 hP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obser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3.7%,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4.8%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surgery,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help control blood glucose.
[Key words] Diabetes; Laparoscopy; Cholecystectomy
近年來,糖尿病受環境和飲食的影響,其發病率逐年呈增高趨勢。膽囊結石是外科的一種常見病癥,其發生與高脂肪飲食、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因素密切相關[1]。相關研究顯示[2],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約有31.5%的患者合并有膽結石,明顯高于非糖尿病者的發病率。糖尿病患者由于基礎條件不佳,手術耐受性差,再加上血糖的影響,手術時極易出現多種并發癥,影響術后。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該文對該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27例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進行觀察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54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分為2組各27例,觀察組男12例,女15例,年齡36~75歲,平均(56.9±2.7)歲,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7.3±2.1)年;對照組男10例,女17例,年齡37~75歲,平均(57.2±3.0)歲,糖尿病病程3~16年,平均(7.6±1.9)年。患者均經B超、CT檢查確診。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在術前均進行飲食控制,給予胰島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藥物,血糖水平控制<8.5 mmol/L,術中密切監測血糖變化。
觀察組:給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建立人工氣腹,采用三孔法放入腹腔鏡探查[3],評估結石的部位、大小、是否粘連及粘連情況,膽囊炎癥的程度,借助抓鉗抓起膽囊,進一步觀察膽囊、膽囊三角,分離膽囊粘連組織,提起膽囊壺腹部、剝離膽囊,切除膽囊,完成后電凝止血,清洗創面,縫合手術切口。術后抗生素預防感染。
對照組:給予開腹手術[4]。全身麻醉下于右上腹經腹直肌做一切口,充分暴露膽囊三角、膽總管,分離結扎膽囊管與膽囊動脈,將膽囊剝離,縫合。
1.3 觀察內容
觀察患者手術前后FPG、2 hPG情況;觀察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前后FPG、2hPG情況
術前兩組FPG、2 h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FPG、2 hPG較術前升高,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FPG、2hPG升高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手術情況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觀察組切口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7%,對照組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4.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29,P<0.05)。
3 討論
目前,糖尿病的高發,已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狀態,極易導致各種并發癥和合并癥的發生。有報道表明[5],糖尿病是膽囊結石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胰島素不能有效地抑制脂肪分解,而且常合并血脂紊亂和高胰島素血癥,可導致肝內合成的膽固醇增加,膽汁中的膽固醇、膽汁酸與磷脂含量比例失調,膽固醇處于飽和狀態,易形成結石。另外,糖尿病的內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微血管病變可使膽囊收縮功能降低,膽囊排空延遲,導致膽汁淤積,進而誘發膽囊結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質量。
手術是治療膽囊結石的主要方法。但對一些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手術風險。糖尿病患者因代謝紊亂,機體防疫功能低下,引發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相關并發癥的機率較大,合并膽囊結石時常出現膽囊壁水腫,使膽囊與其附近組織粘連,增加了手術難度[6]。在選擇手術方式和治療中更要加以重視。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腹腔鏡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腹腔鏡作為一種微創技術,切口小,有效避免了開腹手術與空氣直接接觸引發切口感染、胃腸粘連的發生,進一步預防臟器損傷,減少并發癥;腹腔鏡下解剖視野較為清晰,能充分觀察病變部位情況,減少了開腹手術經驗性治療所帶來的誤診,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 腹腔鏡手術時間短,對患者的創傷小,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臨床研究也表明[7],借助腹腔鏡術式切除膽囊對膽道的損傷率僅達0.5%,明顯少于傳統開腹術式。經該組病例手術結果顯示,術后兩組FPG、2 hPG較術前升高(P>0.05);術后觀察組FPG、2 hPG升高程度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7%,明顯低于對照組14.8%(P<0.05),與孫海濤等[8]報道的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恢復進食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71%,優于對照組等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實施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能有效降低手術風險,減少并發癥,利于控制血糖,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姜鐵山.老年糖尿病患者膽囊切除術的療效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5(2):81-82.
[2] 謝鴻銘,莊陽輝,王海棠,等.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6,12(30):1022.
[3] 太哲范.糖尿病與非糖尿病患者兩種不同膽囊切除術治療效果的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9(1):241.
[4] 蘇紀亭.腹腔鏡與開放手術對糖尿病患者膽囊切除術的療效分析[J].醫藥論壇雜志,?2015,8(15):179-180.
[5] 左中寅.糖尿病患者膽囊切除術的療效評價[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167.
[6] 馮玉臣.糖尿病患者68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的療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1(3):33-35.
[7] 徐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療效對比[J].臨床醫學,2017,5(11):217.
[8] 孫海濤,李華,王思賀.探討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結石70例臨床療效[J].中外醫療,2017,36(11):57-59.
(收稿日期: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