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靈艷
[摘要] 目的 探討對4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聯用心理護理與運動療法的效果探究。 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4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與運動療法干預,選取同期妊娠糖尿病患者48例,將其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對比護理前后血糖變化、心理狀態、不良妊娠結局、護理滿意度。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P<0.05);護理前心理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與對照組(P<0.05);觀察組胎兒窘迫、羊水過多、早產發生率均低與對照組(P<0.05);對照組72.92%的護理滿意度較比觀察組的97.92%更低,滿意度指標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妊娠糖尿病患者聯用心理護理與運動療法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妊娠;糖尿病;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a)-0116-03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發生不同程度的耐糖量異常,患者屬于高危妊娠,易發生多種母嬰并發癥:流產、早產、感染等,對患者以及胎兒造成嚴重影響[1]。患者易出現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狀況,不利于治療,對妊娠造成影響。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孕期營養過剩屢見不鮮,患者孕期普遍存在運動較少問題,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逐年攀升[2]。運動療法與心理護理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應用,調節患者心理狀況,進行有效鍛煉,養成良好運動習慣,2017年1月—2018年1月間該院通過對4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聯用心理護理與運動療法,將其與對照組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進行治療的4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為對象,作為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與運動療法干預,選取同期妊娠糖尿病患者48例,將其作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年齡21~35歲,平均(27.56±1.26)歲,孕周28~39周,平均(29.12±1.36)周,初產婦25例,經產婦2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35歲,平均(27.97±1.87)歲,孕周28~40周,平均(29.25±1.87)周,初產婦24例,經產婦24例。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一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臨床確診為妊娠糖尿病患者;無嚴重臟器疾病患者;依從性較高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系統性疾病;不愿參與或中途退出;具有既往的精神病史。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具體項目有健康宣教,觀察病情發展,做好妊娠準備。
觀察組:給予心理護理與運動療法聯用,具體為: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積極講解疾病知識,告知發病機制、治療與護理方法,增加疾病認知度,提高防治意識,減輕心理壓力。鼓勵家屬從生活上、心理上給予關心與愛護,多照顧患者,給予心理支持,減輕負面情緒對患者的刺激,促使患者能積極面對疾病,提高治療配合度。護理人員需保持高度責任心,為患者熱情解答,取得信任,了解基本需求,換位思考,及時給予幫助,解決困難,協助患者樹立積極向上精神,提高治療信心。及時介紹醫院環境,進行自我介紹,消除陌生感,處處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心與愛護,建立良好護患關系。②飲食護理:強調糖尿病飲食控制的重要性,鼓勵患者自覺改善飲食習慣。遵循少時多餐,保證熱量與營養攝入的同時,減少糖類攝入,避免餐血糖升高,根據體重計算攝取量。主食以粗糧為主,鼓勵使用富含纖維、維生素食物,保持營養均衡,有效控制血糖。可多食用乳制品、雞蛋、豆制品,叮囑少食可樂、茶等飲品,避免對患者及胎兒心臟、中樞神經造成不良刺激。督促患者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叮囑家屬參與到監督中,告知家屬飲食控制的重要性,確保患者能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減少危險因素。③運動療法: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保證充分休息時間,提高睡眠質量,定期進行運動。根據患者喜好以及自身情況,可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如快步行走、孕婦操、振臂前走等,運動量以患者不感受到勞累,微出汗為宜。鼓勵患者多到庭院中散步,30 min/d,運動前注意安全措施,避免劇烈運動,以防傷到患者胎兒。叮囑患者需每天堅持,同時保證運動量,出汗過多時,及時補充水分;此外運動時刻帶糖果,防止低血糖。
1.3 評價標準
測量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進行對;采取焦慮自評調查表(SDS)與抑郁自評調查表(SAS)評價患者心理狀況:50分為分界線,50~60分者為輕度,61~70分者是中度,70分以上者是重度。統計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具體為:胎兒窘迫、羊水過多、早產。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護理滿意度,分值0~100分,95分以上為滿意,一般滿意的得分是介于70~95分之間,不滿意的得分在70分以下,滿意度=(非常滿意/n+滿意/n)×100.00%[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實施實驗中所有數據的計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護理后血糖變化
兩組患者護理前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心理狀態對比
護理前心理狀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不良妊娠結局對比
觀察組胎兒窘迫、羊水過多、早產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92%顯著高于對照組72.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妊娠糖尿病是產婦特有的并發癥之一,主要分兩種情況: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者,稱為“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出現糖尿病者,稱為“妊娠期糖尿病”[4]。常規治療方式為飲食治療與藥物治療,其中對患者的飲食控制相當重要,在即可保證充足的熱量以及營養供應下,又能夠避免餐后高血糖;藥物治療是在飲食治療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可遵醫囑給予胰島素。妊娠糖尿病發病是由于妊娠使產婦體內陰性糖尿病顯性化,從而使得既往無糖尿病的產婦,誘發妊娠糖尿病[5]。臨床表現為外陰瘙癢,反復假絲酵母菌感染、胎兒過大、羊水過多、無明顯三多一少癥狀。患者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心理狀況易出現較大波動,從而導致分娩后康復效果不理想[6]。
心理護理是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強調改善患者心理狀況,緩解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妊娠糖尿病患者受自身激素以及疾病影響,常伴有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嚴重者,讓患者對生活喪失希望,嚴重影響胎兒發育,不利于患者康復。運動療法根據患者病情,制定運動方案,促使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加快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有效控制血糖。該院給予觀察組聯用心理護理與運動療法干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與對照組比較,明顯較低(P<0.05);護理前心理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均低與對照組(P<0.05);觀察組胎兒窘迫、羊水過多、早產發生率均低與對照組(P<0.05);對照組72.92%的護理滿意度較比觀察組的97.92%,更低,滿意度指標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心理護理聯合運動療法實施在妊娠期產婦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心理狀況,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通過給予患者心理、飲食、運動護理干預,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促使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定時進行鍛煉,減少糖分攝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抑郁、焦慮程度,樹立正確觀念面對疾病。同時有效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換位思考,滿足正當需求,及時提供幫助,耐心傾聽,解答疑問,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分析不良情緒產生因素,給予針對性安撫措施,消除不良情緒,提供全面、細致、規范化、科學化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妊娠糖尿病患者聯用心理護理與運動療法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洋, 鄒磊, 任婷,等.妊娠期糖尿病營養干預的效果及對新生兒預后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9):1516-1518.
[2] 楊中方,陸偉明, 臧悠程,等.妊娠糖尿病患者運動療法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 2015, 30(9):107-110.
[3] 余蓓蓓,肖冰,金琳,等.不同階段的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長期預后作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 2015, 35(4):667-670.
[4] 楊慧霞,徐先明,王子蓮,等.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J]. 糖尿病天地:臨床,2014, 8(11):489-498.
[5] 劉寶霞. 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 2017, 46(3):353-355.
[6] 陳紅.綜合護理措施對孕前超重肥胖孕婦妊娠期糖尿病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7, 25(4):250-253.
(收稿日期:2018-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