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云
[摘要] 目的 通過對糖尿病足早期篩查給予不同級別的護理干預,減少截肢的風險。 方法 抽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該院100例糖尿病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將2017年6—10月50例住院糖尿病高齡患者設為對照組,接受常規指導;將2017年11月—2018年3月50例住院糖尿病高齡患者設為實驗組,接受分級護理指導。評價兩組患者對糖尿病足護理知識知曉率及足部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試驗組患者對糖尿病足護理知識知曉率、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且糖尿病足部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糖尿病足分級護理,可降低糖尿病足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率,同時提高高齡糖尿病患者對足部護理知識的知曉率和護理服務滿意度。
[關鍵詞] 糖尿病足;分級護理;老年病房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a)-0135-02
我國是世界上老齡化嚴重的國家,具有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突出等特點[1]。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病有多種,其中糖尿病是繼心血管疾病、腫瘤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傳染性流行病。有研究表明,1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一生中會發生足潰瘍或壞疽,14%~24%的足潰瘍患者需要截肢治療[2]。糖尿病足病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要健康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老年患者晚年生活質量。對糖尿病患者足部進行分級護理,在臨床上不僅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還大大降低了足潰瘍、截肢和截趾等并發癥的發生,但仍存在對于出院患者不能更加有效實施足部護理等困難。為了進一步提高糖尿病高齡患者對足部護理知識的掌握,降低糖尿病足并發癥的發生情況,2017年6月—2018年3月對100例患者現采取分級護理,臨床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100例糖尿病高齡患者為研究對象,將2017年6—10月50例住院糖尿病高齡患者設為對照組,接受常規指導;將2017年11月—2018年3月50例住院糖尿病高齡患者設為實驗組,接受分級護理指導。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年齡大等于65歲。③基礎病情穩定,意識清楚,語言表達清晰,生活自理。排除標準:病情危重,合并嚴重并發癥,意識及精神障礙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學歷、2型糖尿病患病史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責任護士進行護理,對照組按照常規的日常護理,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的病情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試驗組根據常規的日常護理的前提下,責任護士檢查足部皮膚情況。在患者入院時進行Gavins糖尿病足危險因素篩選,根據1~3分低度危險實施一級護理、4~8分中度危險實施二級護理、9~13分高度危險所篩查出的分值實施三級護理。分級護理見如下。
①一級護理對象為糖尿病足的低危人群。護理內容包括由護士長總負責,2名責任小組長(由高年資護士擔任)基礎護理各帶2名護士組成2各護理小組,負責所管患者的飲食護理、藥物護理、足部皮膚護理。控制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根據醫囑進行相對應飲食護理,與膳食科溝通,制定根據患者體重、年齡及活動量算每日飲食量,指導患者有規律地進食。合理用藥,教會正確使用胰島素筆;每日晨間護理進行足部日常檢查,晚間護理時為患者提供適宜的溫度水進行泡腳,冬天注意保持足部的溫暖[3-]。
②二級護理對象為糖尿病足的中危人群。護理內容主要包括一級護理的基礎上,還要針對患者的心理護理進行加強。加強巡視,主動關心,減少患者對病房環境的陌生感。實施責任制護理,入院后,責任護士應詳細的對病人的需求和心理狀態進行了解。在病房走廊墻壁上粘貼疾病宣傳欄,每個病房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并定期修改[5]。
③三級護理對象為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護理內容主要讓患者掌握皮膚水皰的特殊護理。根據受教育的人數、當時的環境而定,要強調教育應是提供可接受式的學習,而不是命令式的學習。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對糖尿病足護理知識知曉率、護理服務滿意度、糖尿病足部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率。①通過發放問卷調查,獲得兩組患者在入院期間對護理人員滿意度調查結果。該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達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74.00%,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問卷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視為知曉。該次問卷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由研究者進行統一發放與調查,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②糖尿病足護理知識包括基礎護理知識、足部皮膚水泡的特殊處理、健康教育3個部分。護理人員自行出卷,采取訪談式回答,滿分為100分,90分以上視為達標。③通過觀察足部皮膚發生不良反應情況,收集并準確記錄相應的實驗數據。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00%,兩組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糖尿病足護理知識知曉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對糖尿病足護理知識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糖尿病足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情況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1 糖尿病足分級護理大大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間護理服務滿意度情況
對照組進行日常常規護理,在實施過程中得不到老年患者的配合,老年患者依從性較差,性格大多較為固執。在這些社會心理環境中,對于糖尿病足會出現一些錯誤的理解,認為醫護人員缺少同情心或不了解足部并發癥而憤怒。有的老年患者認為自己年齡較大,家庭條件較差,不想給家庭增加更多負擔,相對想要治療的期望值并不高,這些都是老年患者自我足部護理依從性較差的預警信號。實驗組加強心理護理上的支持,正確的方法是耐心激發老年患者的動機,這種策略可能會改變患者對足部并發癥的認識,進而改變行為,這對于臨床治療效果至關重要。責任護士應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做到關心體貼患者,調動其積極性,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勇氣。
3.2 糖尿病足分級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對糖尿病足護理知識知曉情況
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均接受過糖尿病足部護理的相關知識,對照組由責任護士進行常規相關知識普及,患者參與性較差;試驗組通過分級護理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大大提交了患者的主動參與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
3.3 糖尿病足分級護理降低了不良反應并發癥發生情況
試驗組在住院期間按照責任護士給予的分級護理,發生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潰瘍愈合時間也短于對照組。
4 小結
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及家屬學會識別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凡存在神經病變和(或)血管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均屬于高危足人群,且有糖尿病足病史患者復發率或健側肢體發生糖尿病足的幾率明顯高于初發患者,識別有足潰瘍危險的患者是預防截肢的重要措施。總之,糖尿病足患者和家屬要聽從醫生、護士及營養師的指導,按規定用藥,科學飲食治療,定時監測血糖,將血糖、血壓及血脂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水平,這也是防治糖尿病足的根本措施。
[參考文獻]
[1] 蘇永剛,呂艾芹,陳曉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健康養老模式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3(4):44-47.
[2] 谷涌泉,張建,汪忠鎬.糖尿病足外科治療進展[J ].中華糖尿病雜志,2011,3(4):286-287.
[3] Stock M,BergenstalS. Staged DiabetesManagement A Systematic App roach[M].2nd ed. England,2005:353
[4] 范麗風,張小群,郝建玲,等.糖尿病足病預防護理知識與行為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7):493-497.
[5] 羅蔓,代貴風,楊艷.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感覺神經病變患者足護理行為水平調查[J].中國臨床護理,2011,3(4):355-357.
(收稿日期:2018-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