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敏
[摘要] 目的 探析優質護理在ICU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該院ICU接受治療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55例。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優質護理,比較2組ICU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等指標。 結果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較護理前相比均有顯著改善,而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相比有顯著差異;通過比較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發現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高(P<0.05);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發現對對照組的滿意度低于觀察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ICU糖尿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可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優質護理;ICU;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a)-0139-02
糖尿病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一直以來,糖尿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是醫學上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但迄今為止仍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是,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身體多組織、多器官均會受損,尤其是腎臟、血管、神經、眼部等會形成慢性受損,這也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2]。合并并發癥的危重癥糖尿病患者多收入到重癥監護室進行進一步的治療,但是此類患者的生命體征不穩定,隨時有死亡的風險,這也大大增加了臨床護理的難度。近年來,護理觀念不斷更新,護理模式也不斷優化,優質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更是愈發的普遍,這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得到了廣大醫護人員和病患及家屬的認可。該次研究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建立在研究報道及110例ICU糖尿病患者的基礎之上展開,旨在評估優質護理在ICU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是11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被收治在該院的ICU科室內,在研究過程中,運用數字隨機表達法的方法將所有患者分成兩組,每組55例。現將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進行如下匯總和比較: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最大患者84歲,年齡最小患者41歲,平均年齡為(62.32±2.28)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2年,平均病程為(7.45±1.32)年。觀察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最大患者85歲,年齡最小患者40歲,平均年齡為(62.74±2.16)歲;病程最長12年,最短1年,平均病程為(7.32±1.17)年。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觀察組和對照組ICU糖尿病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程基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和處理,經研究發現,2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兩組是存在可比性的。
納入標準[3]:①該次研究中納入的所有患者均診斷為2型糖尿病,患者均到ICU接受治療;②參與該次研究的患者生命體征基本穩定,且基本資料完整;③該次研究是本著患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的原則開展的,并且,該次研究中的病例選擇以及隨機分組研究方法的確定均由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排除標準[4]:①患有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②合并全身感染者;③非自愿參與,或數據丟失者。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并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病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
觀察組(優質護理):①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關于糖尿病、并發癥和治療方法的相關知識,讓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知識有系統認知,指導其了解正確的預防措施,積極的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②生活指導:由專業人士為患者制定相應的健康飲食計劃,飲食以易消化、高蛋白為主,減少高糖、高脂肪和高膽固醇類食物的攝入量,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③用藥干預:密切監測患者用藥后一段時間內的身體反應,并詳細記錄,根據病情改善情況及時更改和調整用藥方案,對患者進行藥學監護。綜合藥學的相關理論和知識,遵醫囑合理給藥。
1.3 觀察指標
①統計觀察組和對照組ICU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標,分別于護理前和護理后進行測定,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并對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進行統計學處理。②匯總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感染、壓瘡、便秘,對兩組的發生率進行計算和統計處理。③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評估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評價包括3個等級,計算最終的總滿意度,并對2組的數據進行比較。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的所有資料和對比數據分析處理均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在兩組比較過程中,涉及到計量資料均表示為平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而檢驗方法均選擇獨立樣本t檢驗;兩組對比中涉及到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率[n(%)]的形式表示,檢驗方法為獨立樣本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2組ICU糖尿病患者護理前后的血糖水平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標較護理前相比均有顯著改善,而觀察組患者的血糖指標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通過比較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發現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發現對對照組的滿意度低于觀察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優質護理是建立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基礎上,一種整體、系統且綜合性的護理模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致力于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更加科學的護理服務,使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均得到良好護理[5-6]。該研究中實施的優質護理,為ICU糖尿病患者提供了健康教育、生活指導以及用藥指導,讓患者和家屬對疾病、治療方案也形成系統、科學、正確的認知,逐步戰勝疾病,總體護理效果顯著。
該次研究比較了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兩種護理方案應用于ICU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經研究發現,實施優質護理的ICU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顯下降,且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從患者的角度來看,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這說明優質護理得到了廣大患者、家屬的接受與認可,在臨床上是具備可行性的。并且,該次研究結果與以往報道中的結果較為相似[7],這說明該次研究結果是有科學性和可信性的。
綜上所述,對ICU糖尿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燕爾,王彥芬,鄭麗華.優質護理服務在ICU糖尿病患者護理中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5):133-134.
[2] 薛玉琴.基于灰關聯法的優質護理在ICU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268-269.
[3] 鮑敏慧.優質護理在ICU人工氣道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114-116.
[4] 曹晨.優質護理服務在ICU病房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6):118-119.
[5] 許金鏈.優質護理服務ICU護理風險規避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醫療,2016,35(19):161-163.
[6] 張晴,高延榮,秦桂云.優質護理在提高ICU患者生存質量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2):224-225.
[7] 熊菊華.優質護理在ICU糖尿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166-167.
(收稿日期: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