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麗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中的護理方法。 方法 將該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30例在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中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30例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中實行優質護理干預,對不同護理方法的效果進行分析。 結果 觀察組成像完成率以及成像質量均相對于對照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過程中實行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成像完成率,還可提升成像質量以及清晰度,進而有效降低患者出現不良情緒的概率。
[關鍵詞] 老年糖尿病;CT冠狀動脈成像;護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a)-0141-02
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疾病類型,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危害較大,屬于代謝性疾病,其發生主要由于胰島素分泌功能出現障礙所導致,病程較長且病情發展較為緩慢漫長,患者長期忍受糖尿病的困擾以及折磨,導致更多老年患者媽媽一正常進行日常生活,心理狀況也由于疾病的影響變化較大,甚至會出現心腦血管、眼部以及腎臟方面的疾病。冠狀動脈疾病病情較為嚴重,對患者健康也有不利影響,及早采取有效方式進行診斷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加快康復速度[1]。該次研究對2017年6月—2018年6月老年糖尿病患者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中的護理方法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對象為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組方法為隨機數字表法,組別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最小64歲,最大79歲,平均年齡(71.5±8.5)歲;病程范圍最低5.3年,最高17.2年,平均病程(11.25±3.95)年。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最小65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72.5±8.5)歲;病程范圍最低5.5年,最高17.4年,平均病程(11.45±3.95)年。兩組患者各項資料均在研究標準內(P>0.05)。排除標準:①排除對碘劑過敏者;②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排除存在房顫現象者;④排除存在其他會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的疾病史或者用藥史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中實行常規護理:進行CT檢查之前首先確定患者的相關過敏史,并對其進行充分防護,檢查患者的心率以及收縮壓,并叮囑其以適當的體位接受檢查。
1.2.2 觀察組 在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中實行優質護理。
①糖尿病護理 患者接受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之前需要對其進行糖尿病護理,避免血糖因素對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結果造成影響。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并讓其了解治療的重要性,并且讓其知道所出現的癥狀不會對檢查造成影響,讓患者對自身的疾病有準確把握。另外,患者由于疾病因素會出現較為嚴重的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該及時進行疏導,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并根據差異性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并告知患者家屬在檢查過程中全程陪伴患者,避免檢查前由于糖尿病因素出現恐懼以及緊張的情緒而影響檢查的順利進行[2]。
②心理護理 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之前對其心理狀況詳細了解,向患者以及其家屬講述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的具體過程,由于老年人的學習能力較差,在檢查前應該指導其正確練習吸氣以及屏息,保證檢查過程中吸氣以及屏息的頻率合適。另外,還需要向其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在檢查完成之后對患者加強心理輔導,最大程度上減少其所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況,保證患者平靜且順利的完成檢查,進而有效提高冠狀動脈的成像質量[3]。
③心率護理 患者接受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之前需要對其進行心率護理,保證其心率在75次/min,然后才可進行冠狀動脈成像檢查。針對心率在80次/min以上的患者需要給予其25 mg美托洛爾進行治療,待其心率降至80次/min以下即可進行檢查。
④成像檢查護理 在進行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叮囑患者采取正確體位并保持,避免影響圖像顯示,還需要將影響檢查的相關因素歸于CT掃描區外,讓患者以正確的方式吸氣以及屏息,還要保證呼吸頻率以及屏息頻率,放松身體進行檢查,避免對心電圖波形造成影響。還需要選取合適的位置建立靜脈通路,造影劑為370 mg典比樂,造影劑的使用量應該根據患者的體重控制在0.8 mL/kg,并將流速控制在5 mL/s。為避免造影劑對患者的心率造成影響,在注入前需要進行加熱,告知患者使用造影劑可能出現的異常感受,避免其出現不良情緒,同時還要對重要部位采用鉛制防護。
1.3 護理評價指標
比較分析不同護理方法的治療效果。在檢查過程中若患者全程平靜完成檢查并且未出現造影劑滲漏現象,掃描的圖像質量佳,則表示成像完成,反之則為成像失敗。成像質量主要有3級,圖像顯示患者的血管邊界清晰且顯影狀況較好,無斷層以及偽影出現為1級;所顯示的圖像成像模糊且對比度較低,存在輕度偽影為2級;所顯示的圖像中偽影嚴重并且血管成像不清晰為3級。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成像完成率
觀察組成像完成率相對于對照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成像質量
觀察組成像質量相對于對照組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多數冠心病患者均具有糖代謝異常狀況,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所出現的糖代謝異常對其疾病的預后有一定預測作用,不但會增加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還會增加死亡率。血糖異常的冠心病患者或者自身存在糖尿病的患者發生冠狀動脈病變的概率遠高于具有糖代謝癥狀的冠心病患者,且其發病后病變范圍更加廣泛,并且出現同一血管多處病變以及多支血管病變的可能性也較大,但出現局限性狹窄以及單支血管病變的可能性則較低,但隨其病情的確定還需及早采取有效診斷方式[4]。
CT冠脈動脈成像的不斷發展為臨床診斷提供了更有價值的參考依據,臨床醫師可根據診斷結果更加直觀的了解并解剖診斷信息,通過診斷可有效提高確診率,有助于患者得到最及時的治療,所以還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以及經濟性,在診斷過程中實施優質護理效果較好,不但可使得CT冠狀動脈成像的造影時間大幅度縮小,還可為臨床醫師的診斷提供更加準確以及清晰的造影圖像,對冠狀動脈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均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并且在檢查過程中實行優質護理還可提升患者的積極性與依從性,可促使其密切配合臨床醫師完成診斷,進而有效降低注射藥物速度、心理狀況以及心率速度對CT冠狀動脈成像結果造成的影響[5]。另外,由于疾病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在檢查的過程中還會出現焦慮以及煩躁等不良情緒,導致依從性較差,難以順利實施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可見加強優質護理的必要性。長期受到糖尿病折磨的老年患者,一般心理狀況都較差,在進行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時所受的干擾因素較多,而在檢查過程中充分考慮糖尿病以及CT檢查兩方面,并根據考慮結果給予患者優質護理可有效提高成像完成率,還可保證成像質量以及所采集圖像的清晰度。研究中護理后成像率為96.67%,均高于常規護理成像率76.67%,這與陳義等人[6]的研究中成像率為95.84%相一致。
綜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接受CT冠狀動脈成像檢查過程中實行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成像完成率。
[參考文獻]
[1] 邱欽圣,許團新,袁巧宜. 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對2型糖尿病的冠狀動脈病變的診斷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1):74-76.
[2] 徐金影.老年糖尿病患者CT冠脈成像檢查的護理方法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7):92-93.
[3] 寧藝,董光,耿海,等. 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對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價值[J]. 醫學影像學雜志,2016,26(1):47-50.
[4] 唐曉波. 探討64排CT冠狀動脈成像中呼吸控制的護理[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5):283-289.
[5] 殷晶晶,肖甜甜,王昕怡,等. 64排螺旋CT冠脈成像診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準確性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11):43-46.
[6] 陳義,謝娟. 精細化護理干預在冠狀動脈CT成像檢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6):174-177.
(收稿日期: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