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穎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為糖尿病患者行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4月,將該院確診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47例,為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針對研究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結果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糖尿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夠獲取較好結果,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人性化護理干預;糖尿病;護理;臨床效果;探討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a)-0147-02
從病理學基本理論的角度展開闡釋分析,糖尿病是在多種因素影響作用條件下,因胰島素物質分泌數量嚴重不足,或者是胰島素物質生理功能發揮狀態異常引致人體血糖生理指標長期處于過高水平而出現的內分泌系統嚴重慢性疾病[1]。從病理分型的角度展開分析,糖尿病可以分為I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兩種表現類型,患者在臨床中通常均會展現出以多飲、多食、多尿,以及體重消瘦為代表的癥狀特征,并且在未能接受系統有效治療干預和行為習慣控制條件下,逐步發生基于自身內分泌系統、心腦血管系統,以及神經系統的類型多樣的并發癥,在嚴重影響患者自身的生存體驗狀態條件下,誘導部分患者發生因病死亡結果[2-3]。由于在現有的臨床醫學發展背景下尚未形成根治糖尿病的臨床方法,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中需要經歷較為漫長的病程發展過程,患者極易因治療過程中效果不甚明顯和病情漸進性發展而出現一定表現形式的負性情緒,客觀上導致在患者接受臨床治療過程中做好護理配合工作,具備充足的臨床影響價值[4-5]。該文以該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部分糖尿病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為其開展了人性化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確診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隨機等分為兩組,每組47例。參照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齡介于44~83歲,平均(51.2±2.2)歲,病程介于1~17年,平均(7.1±1.3)年。研究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齡介于43~82歲,平均(51.4±2.4)歲,病程介于1~15年,平均(7.2±1.4)年。研究組與參照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滿足糖尿病臨床診斷參考標準,明確簽署知情同意書,分組研究方案符合倫理學規范。
1.2 臨床護理處置方法
參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針對研究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其具體內容如下:①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護士要在全面調查和關注糖尿病患者的癥狀表現特點,病程發展階段,以及基本性格特征基礎上,為其制定和運用具備充分個性化特點的健康教育護理指導方案。要在具體開展的健康教育護理干預過程中,為患者全面系統地講解和介紹糖尿病的發病引致原因,病情影響因素,治療處置方法,以及日常注意事項等基本知識理念,提升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認識理解水平。如果患者的癥狀輕微且病程較為短暫,護士應當重點為患者講解介紹糖尿病各類臨床并發癥的預防控制要點,幫助患者有效控制干預自身疾病的臨床演化進程。如果患者的癥狀較為嚴重,病程持續時間較長且已經出現類型多樣的并發癥,護士應當重點為患者講解介紹各類并發癥的出現原因、緩解方法,以及日常注意事項,改善提升患者在接受臨床干預過程中的行為依從性,優化患者的整體臨床治療效果。
②心理護理干預:糖尿病患者由于要經歷相對漫長且曲折的臨床病程發展演化過程,因而極易在長期接受治療無法獲取到顯著效果,且病情持續發展演進的過程中,出現以焦慮,壓抑,以及煩躁為代表的負性情緒,給患者實際獲取的治療處置干預效果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護士應當借由與患者展開全面深入且和諧有序的交流溝通,全面關注和了解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處置干預過程中的所思所想,通過為患者分享和介紹成功治療案例的方式,全面提升患者在接受治療干預過程中的信心,通過鼓勵患者閱讀欣賞文學藝術作品和參加棋牌娛樂活動的方式,支持和確保患者能夠秉持良好穩定的心理狀態接受臨床治療處置過程。
③飲食指導護理干預:護士要重視飲食行為管理控制在糖尿病患者群體中的應用價值,要在嚴格遵守臨床醫生醫囑的條件下,結合患者實際具備的臨床病情表現和日常飲食習慣,為其針對性制定飲食干預指導方案,要選擇粗糧作為患者的主食,嚴格控制患者的總體進食量和糖類營養物質攝入量,要在患者日常生活過程中,針對患者空腹狀態下的血糖生理指標,以及進餐后2 h時間節點的血糖生理指標展開監測和記錄,并且結合患者血糖生理指標發生的變化,為其動態調整飲食管理干預方案,確保患者在臨床中能夠順利獲取到較好干預效果。
④運動指導護理干預:護士在患者實際體能狀態充分允許的臨床背景之下,嚴格遵照臨床醫生制定的運動指導方案,指令患者遵照適當頻率,參與開展適當持續時間和強度的日常體育鍛煉活動,在有效控制改善患者機體內部的血糖生理指標水平條件下,確保患者能夠獲取到優質有效的治療干預效果。
⑤輸液護理干預:在患者實際接受輸液給藥治療環節之前,護士要為患者預先做好手部的溫暖處理工作,同時為患者講解輸液給藥治療方法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緩解和改善患者在接受治療處置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負性情緒。如果患者在冬季接受輸液治療,護士應當協助患者做好基本性的保溫控制工作,規避因液體溫度過低,誘導患者機體出現不舒適反應。在具體輸液穿刺操作環節過程中,護士要注意控制好操作過程的穩定性和嫻熟性,避免因反復實施穿刺操作行為影響患者的機體舒適狀態。與此同時,為控制和保障胰島素藥物在注射應用后能夠順利發揮最佳藥理功效,應當盡量選擇在餐前30 min時間節點為患者開展藥物輸注環節。
1.3 臨床評價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
1.4 統計學法
擇取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針對計數資料[n(%)]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指標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因人體內部糖類物質代謝生理機制異常而引致發生的,能夠誘導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的內分泌系統嚴重慢性疾病,患者在病程發展過程中最為鮮明的特點,在于出現具備慢性和緩慢性特征的血糖生理指標升高變化,在破壞患者機體內部主要器官組織的生理機制條件下,通常會給患者的生存體驗狀態造成嚴重不良影響[6-7]。
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病程發展演化過程,本身具備著特征鮮明的漫長性和曲折性,患者在未能獲取有效治療條件下,會逐漸形成和展現出發生在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心腦血管系統之中的類型多樣的臨床并發癥,給患者自身的基礎生存質量狀態造成嚴重不良影響[8]。
對于糖尿病患者群體而言,其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實際獲取的治療處置干預效果,對其綜合性生存質量狀態具備深刻影響。且有文獻研究資料顯示,為糖尿病患者選擇和應用適當種類的護理手段,對于改善患者的實際生存體驗狀態具備重要意義。
該次研究中獲取的相關數據結果表明,為糖尿病患者開展人性化護理干預,能夠獲取到較好結果,適宜臨床推廣。
為糖尿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相較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優化患者的質量,適宜臨床推廣借鑒。
[參考文獻]
[1] 吳鴻珍.健康教育在高原民族地區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生活質量影響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2):154-155.
[2] 尹衛,步紅兵,劉巧艷,等.居家糖尿病護理APP平臺結合精準護理干預模式對在職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17):2710-2714.
[3] 江宜春.對非糖尿病病區護士進行培訓在強化對該病區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進行護理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3):216-217.
[4] 常青.糖尿病護理小組與常規護理方式對糖尿病患者護理效果差異比較[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5):147-148.
[5] 謝文慧.全程健康教育護理模式在內分泌科糖尿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8,12(4):141-142.
[6] 陸鳳華,王靜,李曉楠.采用糖尿病護理小組模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護理對其血糖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263-264.
[7] 高建萍.探討規范化管理糖尿病護理小組對提高專科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231.
[8] 周娟.糖尿病護理家園在流動人口2型糖尿病患者社區護理干預中的效果研究[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5):9-12,53.
(收稿日期:201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