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行知幼兒園 浙江紹興 311800)
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班級的活動場地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同時依據幼兒個體差異和喜好,創設適宜、安全、溫馨、富有童趣的美工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的活動中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選擇材料進行活動,大膽地進行藝術創造與表現。我班孩子將“美工區”命名為“手工小屋”,溫馨而富有童趣!
想象與現實總是有差距的,在“手工小屋”開展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了一些問題。
1.隨拿隨放 不愛整理,2.毫無耐心 不感興趣,3.臨摹作品 缺乏創意,4.難度太大 不會制作
反思孩子進入“手工小屋”大聲說話、玩好后不整理等現象,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要遵守哪些規則。[1]
(1)材料缺乏興趣點
孩子對該材料沒有興趣就不會參與該活動,即使參與了,也不會收到理想中的效果。
(2)材料缺乏成功感
①材料太難不會做。“最近發展區”理論告訴我們:超出孩子最近發展區的材料由于過難,有而無法完成。
②材料太易無挑戰。材料太易,不能促進孩子的能力發展。最好是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
“手工小屋”環境布置“成人化”,既沒有征求孩子的意見,更沒有讓孩子參與布置?!笆止ば∥荨钡姆謪^也不明顯,孩子們經常會來問“老師,我是哪張桌子?”“老師,彩色紙在哪里?我找不到?!钡鹊?。
(1)自由制作無章法:有時教師只提供材料,缺失制作方法的引導。
(2)統一制作無個性:按步驟統一制作不能滿足不同孩子能力發展需求,方法和作品皆無孩子個性特點。
既要體現審美性,又要兼顧幼兒的活動需求,這并非易事,是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合理規劃的。
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一起討論“手工小屋”需要哪些崗位?具體干什么工作?大家來玩時應該遵守什么約定等等。最后通過協商定下的崗位、約定如下:幼兒討論:(1)認真工作,堅持完成。(2)垃圾扔進垃圾桶。(3)遇到困難找指導員幫忙.(4)使用剪刀要小心。(5)玩好收拾好。
我們的崗位:小助手:負責介紹公約,引導設計師們放進區卡和記錄控制進去人數,以及幫助進區的設計師穿倒穿衣。推銷員:負責幫助指導自己桌設計師的制作內容。指導員:負責去其他區角推銷設計師制作好的作品。設計師:創意制作,收拾整理。
通過孩子們自己討論、商量給“手工小屋”的角色人員從責任、耐心兩方面定了以下目標。
責任目標:工作人員:(1)推銷員能根據需求挑選商品,合理推銷,推銷剩余物品放回原位。(2)指導員、小助手能至始至終做好本職工作,如:協調處理突發事件;全面管理手工小屋內外流通;認真指導設計師工作等。參與人員:(1)能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特長選擇不同的設計制作區域。(2)設計師遵守承諾說到做到,認真專注、獨立或合作完成作品,結束時主動整理。
耐心目標:工作人員:(1)指導員、小助手能耐心示范講解操作流程,設計師提問時能耐心傾聽、不急不躁,積極給予幫助。(2)推銷員能堅守崗位,耐心面對顧客,仔細講解產品。參與人員:(1).設計師能不受外界干擾,耐心、專注設計制作,對于較困難的任務能堅持完成。
(1)教師收集材料轉幼兒收集材料
除了老師有目的的準備一些材料外,我引導幼兒根據需要,自己動手、家長的幫助或者在活動室的“百寶屋”(“百寶屋”就是廢品回收站,孩子們會把家里的廢舊物品帶來放在“百寶屋”)里去獲得需要的材料。
(2)高結構材料轉低結構材料
教師要善于利用自然物(如紐扣、樹葉、紙杯、紙盤等)、廢舊物品(如卷紙筒、碎布料、毛線、紙盒等)的價值。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材料的多種用途和多種變化,體會到生活中只要有創意即可“變廢為寶”。
孩子們參與到“手工小屋”環境布置中來,一起協商“手工小屋”的區域劃分:工具區、材料區、展示區、制作區。大班孩子可采用“材料超市”的形式,幼兒對材料進行分類管理,零碎的材料在歸類后可置于較深的廣口多格收納盒中;各種紙張可根據尺寸、質地,采取卷合、疊放等方式歸類;剪刀、筆、膠帶等常用工具可放進掛簍,懸掛于窗臺下。
(1)多地方布置
孩子們做出來的作品不再是藏匿在筐里,而是作為環境布置,如將樹葉貼畫作為掛飾裝飾活動室,紙工小老鼠作墻飾。也可作為班級日用品如筆筒、垃圾簍、收納罐等。這些活動室隨處可見的東西,都來自孩子自己制作,孩子們很有成就感。
(2)多區角流通
①流向“超市”:當“超市”物品不夠時可來“手工小屋”進貨,將“手工小屋”的作品賣出去。
②流向“小劇院”:也可將制作的手鐲、帽子、魔法棒等東西送到“小劇院”,孩子們戴上自己制作的道具表演。
品德養成的關鍵一步是評價強化,基于上面的觀察,評價自然有了依據。由于活動組織的特殊性,也促成了我班多元評價模式,如評價主體多元、評價方式多元、評價時間地點多元等等。如大拇指獎章評價、檔案評價、小紙條評價、家長微信群典型評價、家園互動欄評價等。
同樣是遵循品德教育的內隱定律“認知明理——實踐踐行——評價強化”,卻因為主體由老師變成了孩子,收到了理想中的效果:孩子們愉快體驗,專注工作,自主有序,遵守約定,整個“手工小屋”逐漸變得井然有序。事實證明,幼兒園德育無痕滲透在孩子的活動中,需要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感知內化,慢慢轉化成自己的行為。在這種游戲狀態下,孩子的好行為好習慣養成也就潤物無聲,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