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水字小學 吉林松原 131413)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造性課程開發走向學生,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美術課教學也不例外,在兒童們動手操作、演示描繪中既體現美感,又要有開拓創新意識。
下面以一年輕老師——陳芳君的一節美術課來談談。她在美術教學中是如何實施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基本策略的。
她利用了兒童的好動、好奇的心理,事先布置兒童們準備了各種會滾動的物體。上課了。師:“同學們好!生,(老師好)。今天陳老師和你們一起到了《滾動樂園》,讓我們一起來滾動吧?!薄澳銈儨蕚浜昧藭L動的物體嗎?”“都拿出來讓大家瞧一瞧。”“啃”五花八門的滾動物體呈現在眼前。
生1:“紙燈籠”
生2:“紅桔子”
生3:園蘿卜……
師:“請同學們摸一摸你哪滾動的東西有什么感覺。”“再請你們互相交換摸一摸,又有什么感覺?”
生1:“圓的”
生2:“沒有棱”
生3:“光滑的”
生4:“不是平的”
生5:“是冷的,有點冰人,又是圓的。
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孩子們對滾動的物體有了初步的感知。這種理解是通過個人經驗獲得的。學生們還可以在親身感受的同時學習理解事物的方法。對任何事情的了解都來自實踐。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行探究知識,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實驗和思考,讓學生在互相研究中學習。請看,我們的陳老師是如何設計的。
師:“請孩子們把能滾動的物體,在課桌上,或者在地上,通通都滾起來,看怎么樣?”
學生實踐滾動,有近距離的,有遠距離的。
師:“請同學們一邊滾動,一邊想,這些東西為什么會滾動呢?”“它們有相同的特征嗎?”兒童們先是親身實踐滾動,接著再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果:
生1:“是滑的能滾動”
生2:“是圓的最能滾動”
生3:“凡是沒有棱的都能滾動”
生4:“它們的特征都是沒有棱,是圓的……”師:“對,都答得好,太能干了,看來同學們都是認真觀察,分析了的,謝謝你們都做了生活的有心人?!?/p>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可以看出這位老師就把大量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觀察,去實驗,去思維加工,自己發現總結結論發現新知。
創造個性化的學習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獨創因為學生有不同的心理能力,不同的背景,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同,老師必須為學生提供上課前可能使用的各種學習材料,幫助學生達到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讓學生參與準備整理學習材料中去,將學生準備的活動材料帶到課堂,豐富實驗活動的范圍。給學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以及開啟兒童們的求異性思維,發散性思維。
再看,我們美術老帥的該計: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升旗的旗桿上有個滑輪嗎?”
生:“是有一個滑輪。”
師:“為什么要設計這個滑輪呢?”
生1:“便于好拉”。
生2:“不要滑輪拉不動,不好拉”。
生3:“按上滑輪可以省力(此位是升旗手)”。
師:“喲!還是旗手說的最準確。”“謝謝你!”
師:“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滾動物體的特性,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方便?”“誰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生1:“自行車的車輪”
生2:“汽車的車輪”
生4:“飛機的三個腳……”
通過以上設計,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求異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便逐漸激活了。最后,陳老師安排學生們自由畫畫,要求畫出帶有滾動特征的各種物體。
生1:“畫了滾動的菠蘿”
生2:“畫了滾動的太陽”
生3:“畫出了滾動的西瓜……各式各樣。”
就這樣,我覺得兒童們已按上了創新的翅膀。
總之,創新是人類主體性的最高體現。沒有主觀意識,不能發揮主觀創新潛力的人是不可能創新的。然而,任何創新都是個性化的。它是這門學科獨特的創作個性的最終產物。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不同的個性有著不同的創新。因此,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也應遵循個性化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