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漢濱高級中學 陜西安康 725000)
“快安靜了,講怎么生娃子呢。”上課鈴響了,還沒有走進教室,就聽見里面一調皮學生的怪吼,我心里一陣發緊,初二4班,是全年級調皮學生最多的班級,平時上課就讓各科老師頭疼,更何況我今天要講的是《人的生殖》這節課。《人的生殖》一直是組織教學的雷區,主要因為這一節的內容太敏感,包括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受精過程、胚胎發育過程和分娩等。學生雖感興趣,但不敢表露出來,上課時很多孩子都低著頭,有的甚至不敢看書上的圖片。偶爾有個別學生“勇敢”地站起來回答問題,往往也會遭到同學的恥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許多老師都會板起面孔,一本正經的快速完成知識的傳授,不經意中,學習本節時課堂成了教師一個人的舞臺。而本節課是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的很重要的一節課,如何將這一多數人羞于啟齒的話題光明正大地引入課堂,讓學生正常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呢?我決心不回避,改變認識,和學生一起正確對待教學內容、大膽交流對話,充分挖掘這一教學課題的知識和情感因素,爭取最好的教學效果。[1]
其實,對這部分教學的鋪墊工作,從很早就開始了。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7單元“生命的延續與進化”中,包含有植物的生殖和發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及人的生殖和發育共3章內容,我按照教材的順序,先組織學生學習了植物和動物的生殖,讓學生對此類內容的敏感性逐漸降低,并逐漸認識到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從而提高學生心理承受的閾值,慢慢地讓他們的反應從回避、竊笑轉為正視、平靜。已經初步“脫敏”了,但是面對教材中“赤裸裸”的文字和圖片,教室里仍有些不安和騷動。上課開始,我故作不經意地說:“大部分同學一定已經預習了這部分內容,甚至可能是一拿到課本,就先偷偷地看了。”聽到這個開場白,不少學生笑了,笑聲放松了他們有些緊張、有些羞怯的心情,打破了學生礙于面子不敢大膽學習的心理,課堂教學順利地展開了。[2]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生命觀念中的結構與功能觀,指出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生物要完成什么功能,一定有相關的結構支持,所以,要想了解生殖現象,就一定先要認識生殖系統的結構。《人的生殖》一節包括生殖系統及受精和胚胎發育兩個知識主題,生殖系統部分,教材采用了以圖代文的形式,文字敘述少,以男(女)生殖系統和精子(卵細胞)的組成模式圖作為主體,但教材中的模式圖是一個側面觀的圖解,相對復雜,雖主要器官的功能有簡單介紹,但學生自己讀圖并不能很好的確認各器官的位置,反而增加神秘感。因此,我果斷換掉教材上的圖解,重新找了兩幅男女生殖系統正面觀的簡單模式圖。首先引導學生讀圖識圖,然后小組討論男女生殖系統的主要器官及功能、明確產生和輸送精子、卵細胞的器官有哪些,辨析三組器官(輸精管與輸卵管、陰莖與陰道、睪丸和卵巢)在功能上有什么共同點。在常規的小組合作、辯論和交流中,學生分享彼此的知識與經驗,平時羞于出口的詞匯“陰道”、“陰莖”、“睪丸”、“卵巢”等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生物學術語,淡化了在世俗文化上的含義,再觀察學生的神態,連調皮學生的表情也恢復正常變得認真專注。換掉復雜的圖解,剝去知識神秘的面紗,一切都變得那么自然而然、順理成章,重點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強化。
生殖過程比較抽象,通過播放事先準備好的影片資料,展示受精過程、由“受精卵→胚胎→胎兒→嬰兒”的發育過程,還有孕婦體態的變化和分娩的鏡頭。讓學生在整體感知生殖過程之后,再將這一過程分解成排卵、受精、著床等幾個連續的片斷,分別展開學習,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學習過程中,我補充了一段文字資料:我們每一個人都來自于一個受精卵,那么參與受精作用的精子數是多少呢?4億個左右。是啊,4億個精子,但贏家只有一個。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是那4億個兄弟姐妹的幸運者、優勝者,沒有人可以妄自菲薄。既然,我成為了那場競賽中的冠軍,贏得了那個至高無上的獎杯——生命,那我就有義務替那些剩下的沒有來到世上的億萬個兄弟姐妹好好生活。既然生活選擇了你,就應該懂得珍惜自己,讓生命發出光彩。通過這樣的語言,學生潛在的自信心被激發出來,尤其是那些平時對自己很不滿意的同學,通過他們的表情你會看出,他們在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我曾經是冠軍!生命來之不易,我相信,欣賞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已經在學生的心中扎根了。
最后,通過閱讀課文、觀察插圖,學生了解自己在母親體內生長發育的大致情況,體會母親懷孕期間的艱辛和分娩時的痛苦。同時展示了幾幅在汶川地震中感動國人的母親的事跡,我還引用了其他老師的一段情感表白:在你誕生前的那段歲月,起初僅僅是0.1mm的受精卵,在子宮內約280個日日夜夜,母親每時每刻都承擔著兩個人的呼吸、循環……伴隨著你的成長,母親越來越疲勞,但一想到新生命的誕生,就有了等待的力量,等待中的期盼也與日俱增。“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是這種偉大而圣潔的母愛的生動寫照。通過這段充滿人文光輝的語言,深深的震撼了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感到生命的可貴,油然而生對母親的尊敬和對生命的尊重,充分實現了生物學科的情感教育功能,落實了生物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