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秀青 閆春陽
(1.德州市平原縣王大卦小學 山東德州 253100;2.平原縣第二實驗小學 山東德州 253100)
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熱鬧的民俗節”---對稱。在課程講授之前,應該讓學生對圖形資料進行搜集,從而使學生了解圖案的美感,掌握圖案中蘊含的數學思想。學生們通過上網查閱和書籍查閱后,可以充分掌握圖案的來源和發展歷程。學生在上課環節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戰國時期的銅鏡、唐代的花鳥圖案、瓷器等圖案,通過這些傳統文化圖案的展示,使學生獲得形象的感知。讓學生從圖中不但感知了對稱現象,而且了解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體會到了數學中的美。
在學習青島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周長》時,學生結合實驗分析,可以看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三倍多,這時教師可以將圓周率的概念介紹給學生,告訴學生在很久以前,人們就開始研究圓周率到底是多少。
青島版數學教材中的“你知道嗎?”包含很多有關數學的歷史資料,對我國古代數學家進行的數學研究進行記載,記錄了我國數學家的輝煌成就。我國古代的《九章算術》具有一定代表性,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史料;如:早在二千多年前,“方田章”論述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積尺”即古代《九章算術》對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體積的論述等等。
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很少涉及到對傳統文化的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地位低下,所以教師應該深入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教材中有許多例習題,通過引申、聯想、對比,可以發掘其特殊的教育意義。例如:第九冊64頁8題,提到長江黃河,這里,可以讓學生體會長江是我國第一長河,而黃河是我們的華下兒女母親河,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要愛護和保護他們。第十冊45頁6題,提到了求正方體冰塊的體積,一旁提示“早在夏朝,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存儲冰塊的技術”!可以問學生你對這個信息有什么想法,使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
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內容,應該補充一些此題,從而使教學更加具體。結合教學內容,編制一些具有思想內涵的內容,從而可以具體的反映傳統文化。例如在學習第九冊簡易方程時,可以在學習用方程解決加減法問題時設計這樣的題目,“我國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的第一高峰,高8848米,高出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237米,喬戈里峰海拔多少米?”還比如在學習第十冊《質數和合數》一節課,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這方面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可以講一講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數學上的成就,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進一步了解中國在數學上的成就。
雞兔同籠的問題是數學教學中傳統問題,通常學生用解方程來解覺這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問學生,“你們了解雞兔同籠問題嗎?想不想去了解它?通過了解你一定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大約在1500年前,在《孫子算經》記載的內容中,在解題中常常采用“砍足法”,這種方法是采用假設的方式,分析假如每次砍去一只雞,每只兔砍去一對腳,那么雞就變成獨角雞,兔也變成雙腳兔。在這一思路應用中,呈現出獨特的解題思路,古今中外的數學家也贊嘆不已。后來這種方法被總結為劃歸法,在解決問題中,不直接分析問題,也是對問題的條件進行改變,從而將問題劃歸成已經解決的問題。通過劃歸法的分析,學生掌握了數學中的思想,還能了解到我國早期數學論著中的先進數學思想和方法。
第九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在教學中涉及到“擊鼓傳花”和“石頭、剪子、布”的教學情境。兩個游戲方式都可以稱得上傳統民間游戲。“擊鼓傳花”最早來源于“酒令”。“石頭、剪子、布” ,也就“猜拳”,也是中國人提出的思想。猜拳的傳統是在漢代興起,石頭、剪刀、布是在我國孩童時期就開始玩的游戲,為了使游戲具體化,常常采用投硬幣和投色子的方式,從而分析隨機結果做出決策。然而,有時候結果并不具有隨機性,游戲者可以結合自身的固有經驗進行判斷,從而總結游戲中的規律和技巧。在進行概率這部分內容學習前,應該先了解游戲的起源和發展,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隨機事件這個概念。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中,會涉及到傳統文化方面的內容,比如珠算已經成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申報世界非物質遺產。僅就“德育”層面分析, 珠算就是必須認識的。 珠算是半抽象的計算模型。 它的位置記數方法清晰加減過程透明易于理解。 尤其因為珠算是一種學具 ,甚至是一種玩具。學生動手撥弄算珠, 是難得的動手計算的數學活動 。通過認識算盤這一課外實踐活動,既讓學生體會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又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傳承。
數學是一門客觀、精確的學科,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思想性,辨證唯物主義思想,只有找到傳統文化與數學學科的結合點,才能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內涵挖掘出來,讓我們的數學教學更具科學性和人文性,讓我們的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不斷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