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湯坑鎮第一中心小學 廣東梅州 514300)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這個時候人們對于人才素質有著更高的要求,家校合作作為大教育觀念下的必然產物,也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教育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各學校在開展“家校合作”活動的過程中,也在逐漸取得一定的成效,可是同樣的也暴露出家長主體缺失的現象,具體表現在家長數量、質量以及結構等多方面的缺失,這也制約了家校合作質量和成效。而為了能夠改善這一現象,筆者也就“家校合作”中家長主體缺失的表現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之后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以此來進一步發揮出家校合作理念的價值。
家長內在意識缺失是“家校合作”中家長主體缺失的表現行為之一,其主要指的是家長有參與到學校教育之中,可是卻并沒有很好地意識到自身在其中的作用。比如說,部分家長在參與家校合作的時候僅僅將自己當中旁觀者,并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之中,覺得這是學校的工作;還有部分家長則是對教育孩子信心不足,沒有較好的自我效能感,甚至是對自我教育孩子持有懷疑的態度,尤其是對于一些農村家長更是情況嚴重[1]。
家長外在行為缺失也是“家校合作”中家長主體缺失的具體表現,主要指的是很多家長在參與家校合作的時候,只是簡單的停留在表面的參與上,參與程度十分的低下。例如,很多家校合作都是學校單向的信息傳輸,家長在其中只是聽眾,就像是參與一些我們常說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很少會真正參與到學校決策以及管理之中。之所以會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很少會主動參與到學習管理之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學校雖然歡迎家長參與,可是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家長“越位”現象,所以這也在客觀上制約了家長主體功能的發揮。
研究調查顯示,在家校合作過程中家長的參與絕大多數都是母親,很少會有父親的參與,這種角色性別結構失衡也是家校合作中家長主體確實的表現。在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之下,父親參與家校合作的意識都不夠強烈,并不覺得配合學校是自己的權利亦或者是義務,在日常生活中也大多是由母親對孩子進行教育與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家校合作有效實施與開展也就受到了影響。
要想改善“家校合作”中家長主體缺失這一現象,首先,家長一定要轉變自身觀念,意識到自己在子女教育之中的作用與價值。其次,學校則應該要發揮出自身在家庭教育之中的作用,積極主動的承擔起宣傳以及引導工作,通過有效的宣傳來讓家長意識到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地位,讓其真正明白學校教育知情權、決策權、選擇學校權以及教育參與權都是其應該具有的權利;另外,也應該讓家長意識到參與子女教育工作不單單只是權利,同時也是應該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2]。最后,電視、廣播、多媒體以及社會工藝組織等團體也應該要積極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做好家校合作宣傳推廣工作,以此來進一步幫助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意識覺醒。
要想改善“家校合作”中家長主體缺失這一現象,除了要加強宣傳提高家長主題參與意識之外,學校方面也應該要尊重家長主體地位,以此來推動家長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家校合作之中。具體而言,學校在開展家校合作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明確,家長的參與不單單只是配合學校教育,亦或者是監督孩子作業,應該要真正將家長作為家校參與的主體,尊重家長主體地位,從合作伙伴的立場出發,讓家長的參與權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首先,學校可以將家長作為“消費者”,從這一視角來仔細的傾聽家長的建議,以此來為家長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不僅要為家長提供子女教育指導與幫助,還應該要積極開展培訓教育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其中,以此來提高家長管理意識與能力,這樣就能促進家長家校管理意識與能力,同時也能避免家長從自身利益出發,出現越位的現象。其次,學校還應該要讓家長感受到自己這一方的尊重,對于家長提出的反饋與建議一定要進行及時的考慮,并且借助于網絡來和家長進行交流,以此來促進家校合作的有序實施。
社區這一場所現如今也是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場所,而且還具有教育對象廣泛性、內容多樣性、參與群眾性等特征,在開展家校合作的時候,針對父親主體缺失這一現象,學校可以借助于社區來開展家校合作活動,借助于社區場所來挖掘出其中的資源,并且借助于交流會、活動以及講座等形式來為父親參與學校教育提供機會,這樣就能借助于各種類型的親子活動來更好地幫助父親意識到自身對于子女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同時意識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職責,這樣也就能夠讓其更好的承擔起自身的職責,真正讓父親這一角色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家校合作之中,進而也就能夠有效地改善家校合作中父親角色缺失這一問題,促使家校合作活動與項目能夠有效實施與開展[3]。為此,學校在開展家校合作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社區的價值,加強學校和社區的合作,以此來為父親參與提供機會。
綜上所述,要想有效的改善家校合作過程中,家長主體地位缺失這一問題,還是要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發揮家長參與的主體作用,讓家長能夠在行為、思想等多方面都參與到子女教育之中;之后再結合學校的有效指導與幫助,來進一步確保家校合作項目的順利實施,最終也就能夠有效的發揮出家校合作實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