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永寧中學 寧夏銀川 750001)
當前英語閱讀是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核心思想之一。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特色:
第一: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了照顧,教師要善于感知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各種感覺或情緒需求,能夠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第二:讓學生盡可能積極自主地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在心理和學習資源上提供條件。第三:師生關系是互動的、合作的。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支配學習。
高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文本(相當于會話文本)。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它的教學處理方法不同于舊教材的教學方法。舊的方法是老師詳細地分析和解釋課文,很少有學生獨立閱讀。新方法是讓學生有機會以各種“閱讀任務”的形式獨立理解課文。這一基本變化可能導致教師在師生關系上的意見沖突。上面提到的老師與這個想法有矛盾和混淆。她擔心學生們自己的閱讀會使教室變得太安靜,而且她也不會有好的表現。事實上,正是在這種看似“安靜”、“不活躍”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專注于完成規定的閱讀任務。當然,學生的獨立閱讀并不意味著老師的角色缺失。為了保證學生獨立閱讀的順利、有效地進行,教師必須發揮一系列重要作用。在閱讀活動的各個方面,學生都需要老師的幫助。
閱讀前教師扮演導入者的角色起到引領的作用。教學中在課堂上大家都知道“導入”這個教學術語,然而并不一定了解它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從閱讀的心理過程來看,學生需要在開始閱讀之前進入閱讀準備狀態;首先是“想讀”、有讀的愿望;第一,是讀書的欲望;第二,有讀的目標;第三,有必要的語言基礎;第四,擁有相關的背景資料,以方便建立新的資訊聯系,達到了解。這需要教師對這些心理需求進行幫助導入閱讀。如果不是這樣,而是為了介紹的目的,老師可以熱鬧的表現,但在閱讀前并不符合學生的心理,與具體的閱讀任務無關,也達不到“助學”的效果。讓我們對比一下ART(人教版選修六第一單元)這一課的兩種導入法。該課其實主要談的是西方繪畫藝術的歷史、中西方各種藝術形式與風格、各時代的著名的畫家以及他們的藝術作品。一種導入的方法就是緊緊扣住課文的內容和學生閱讀的心理,如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不同風格的藝術畫,中國的或外國的等等。然后,對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下的藝術作品進行了一些問答,以激發學生對本課題的興趣,并幫助組織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背景信息,同時在做上述議論中自然帶出 等詞匯同時,在做上述討論時,自然會引出value,society等詞語,如教師可以說people enjoy different paintings in different societies. People enjoy what they value, that is to say ,they enjoy what they think important. 在此基礎上學生開始閱讀。另一種教學設計就是教師同樣是展示一些中外名畫,接著就問學生是否喜歡繪畫,你們喜歡什么樣的繪畫等等,但是與前一種討論相比較,這個過程與你將要閱讀的內容沒有直接關系,一些學生的認知需要有一定的脫節,在促進閱讀過程方面,沒有達到導入想要的效果。
閱讀過程中教師扮演監督者的角色,主要是監督學生順利完成閱讀任務及解答疑難明確閱讀目的促進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從閱讀心理過程的角度看,教師應從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的角度做好對學生的幫助和促進工作。首先,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明確具體的閱讀目標。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如快速閱讀或細心閱讀。這對培養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很重要。教師可以設定特定的閱讀任務,如選擇題目、回答一套詳細的任務、填寫流程圖、尋找閱讀文章的主題句子等,讓學生可以有目的地閱讀,并采取相應的閱讀方法。通常應該設置一個以上的閱讀任務。第二,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遇到障礙、失去線索或有不正確的閱讀方法。這就要求教師進行監督和管理,并給予必要的幫助。第三,完成每個特定的閱讀任務后,學生需要老師及時給予反饋,以了解他們是否理解成功。這里有個例子,說明在閱讀過程中缺乏老師的監督會導致不良的結果。一位在上Canada----The True North一課的教師,在做閱讀任務Find out what is-The True North?然后站在講臺上。五分鐘后,學生們還在讀書,但其中有一些人明顯的失去方向,因為回答上述問題只需要找到相應的段落,即課本本第一段的中間,而且許多學生已經到了文章的結尾,但仍然沒有找到答案的跡象。這時,老師還一動不動地站在講臺旁。七、八分鐘后,當老師停止了學生的閱讀檢查來理解時,學生無法正確回答問題。可以看出,閱讀是緩慢而無效的。除了輸入和設置任務時的一些問題外,還與教師未能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有關。
閱讀后教師扮演促進者的角色 學生在獨立閱讀后,老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和學習語言知識。教師也有必要啟發思維,提供交流個人意見的機會。老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還要處理相關文化知識點: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并不一定是一個簡單的解釋。你可以通過提問與學生討論,這樣學生就可以更積極地學習。比如,老師提問Is there any difficult or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 in this part of the text?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Many of the programs are well received”? Does it mean “receiving the programs is not difficult” or mean “the programs are popular and many people receive them”?學生參與討論,不但培養思考能力,深入了解,而且還要加強英語口語的鍛煉溝通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并沒有減弱。相反,正是為了促進和幫助學生獨立閱讀和掌握閱讀技能,老師從中必須發揮重要的作用。閱讀課程的教學水平不應以老師解釋和表現的好壞來衡量,而應以學生閱讀的好壞和老師協助學生閱讀的程度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