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孝義市第三中學校 山西孝義 032300)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應用研究性學習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沉悶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將其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相較于傳統的學習方式在性質和形式上都有了明顯改變,幫助學生開發智力和思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能保持主動意識,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幫助學生開發潛能、提高學習質量來說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研究性學習相較于傳統的學習存在很多的不同之處,這種模式整個過程都是以任務探究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隨后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提出探究性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探究的方式解答問題、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交流和分析中獲取新知,對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創新思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中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都習慣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枯燥的講解,機械的灌輸,學生很少有自我研究的時間,不僅影響了學習興趣,也降低了學習效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研究性學習的誕生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具有很多優勢,具體如下:
1.研究性學習設置了專門的課程導入環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后續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2.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的參與度,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
3.研究性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方式變得多種多樣,有效豐富了課上學習內容,拓展了學生知識面。
4.研究性學習注重問題的研究過程,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大膽表達,突破了傳統學習的局限性,有助于發展學生歷史思維。
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必須要對于歷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理解,端正自身的態度。對此教師要予以高度重視,引導學生結合史實分析歷史關系,對其進行適當的思維引導,使其不斷深化對于歷史的理解,確保學生可以理解各種歷史敘述及其語境的含義,這樣才能做到面對不同的歷史有不同的態度和心情,并合理想象和分析,保證對歷史事件以及情感有正確的理解和感悟,從而正確認識歷史和現實的聯系,用最客觀的態度與處理歷史問題[1]。
例如在教學高中歷史《新文化運動》一課的時候,會涉及到關于“新文化運動影響”研究,對此教師不需要直接向學生講解新文化運動帶來的影響,而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自己去研究,過程中加以適當的引導,如下:
(1)通過課本可以知道新文化的運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那么大家想一下:假設沒有新文化運動,后來我國文化的發展將會是什么樣子的?
(2)新文化運動的開展都是優點嗎?有局限性嗎?表現在哪里?
通過這種有意識的思維引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節奏一點點質疑,一點點思考,很容易就認識到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同時也進一步加深了對于這段歷史的理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對于提升歷史核心素養來說有著重要作用。
小組合作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方式,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采取分組交流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從討論過程中自我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輕松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通過這樣一種探究式的合作研究,讓學生在互動中有效實現了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合作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強化考試時面對開放型試題時的應答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團隊精神,使其做到尊重同學、反省自己,實現歷史素養的提升[2]。
例如在教學高中歷史《孔子與老子》一課的時候,也可以采取分組教學模式,并提出問題:“有人認為孔子的看法有保守的地方,而老子的主張也有消極的存在,那么你認為呢?”不同的小組代表不同的陣營,小組討論完畢后分別來闡述自己學派的觀點,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課堂互動過于激烈,但是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總結能力,同時認識到兩位圣人超出常人的思想,了解這個中國歷史上最活躍最富有創造力的時代,感受這種偉大的精神,從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疑問啟發,通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成為通過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引導學生挖掘知識,理解知識。對于學習活動來說,生疑、質疑是整個活動過程的開始,不僅影響著學生思維的開發,也關系著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對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這點,結合實際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問題的不能過于隨意,應該保證一定的針對性、趣味性和代表性,盡可能實現課上所學的拓展和延伸,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解決可以輕松解決問題[3]。
例如在教學高中歷史“ 漢代儒學”一課的時候,會涉及到科舉制的學習,對此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
(1)科舉制是一種什么樣的制度?
(2)結合實際思考一下,今天的應試教育和古代的科舉制又沒有相似的地方?
這兩個問題的設計十分巧妙,通過問題的啟發引導學生不由自主的對科舉制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在深化課上所學的同時實現課堂教學的延伸,將古代科舉延伸到了現代教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歷史思維。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發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其強調的是學生積極參與歷史學習活動,注重研究過程,緊抓學科特點。對此教師應該重視起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實施,爭取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不斷培養其自主研究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歷史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