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梧縣梨埠鎮初級中學 廣西壯族 543114)
“做中學”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把活動課引入歷史教學當中。歷史具有過去性,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很難感受到久遠的歷史和自己有什么關系。歷史活動課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拉近了現實與歷史的距離,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受歷史、增強興趣、提高認識,凸顯歷史學科在素質教育和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1]
歷史活動課是指以教學內容、課程目標為依據和出發點,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設計,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過程,并使之在活動中獲得主觀感受與體驗,提高其歷史認識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具體來說,歷史活動課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現代教育理論中“以活動求發展”為基本指導思想和教學實踐為切入點,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使學生得到感性和理性認識的溝通,得到學習方法、情感體驗、行為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以期引導學生在歷史活動中體驗歷史,在歷史活動中得到發展。[2]
歷史活動課對學生的興趣培養與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活動課的特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全員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歷史活動課可以通過活動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從而使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和發展。歷史活動課中,除注重與學科課程內在的聯系外,還應重視與其它學科的聯系。在社會大環境中創設教育情境,如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跡,作歷史考察、調研,組織學生進行歷史文物的模擬仿制活動,歷史詩詞鑒賞活動等。活動創設美感情境、歷史文化情境、勞動情境,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美感、責任感等高尚情操的教育。歷史活動課需要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思考、合作,許多的問題是交流協作的過程中得到解決的。歷史活動課中,學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在活動過程中展開的各項競賽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了競爭的激烈性,這些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能力,這就為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打下基礎。[3]
初中歷史活動課應力求以課堂活動促進學生發展為主旨,針對學習內容的不同和學生認知、情感的實際,創造和采用合理、靈活、適用的多種課堂活動教學形式,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的歷史教學活動很多,如:開展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舉行歷史故事會、編演歷史劇、仿制歷史文物、撰寫歷史小論文等等。為了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選擇能引起學生興趣、切實可行、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到能讓學生多動腦、動口、動手,充分刺激學生的感官。
初中學生既保留著好動、愛講話、表現欲強的特點,又具有較強的理性思維。融合了口頭、肢體語言表達能力、又需要抽象思維能力的表演型活動是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活動教學模式。在表演前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整理,這是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方式;在表演中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提高了原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和“學”兩方面,表演型活動在教師適當的指導下更強調學生的“學”,強調把表演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作為活動的主角。在各種類型的教學活動中,編演歷史劇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但歷史劇的表演建立在客觀史實的基礎上,與其它學科課本劇表演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是不同的,編演歷史劇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搜集處理歷史資料,把握歷史原貌的前提下進行表演。使歷史劇演出“史”的真實和“劇”的生動。在這種搜集處理史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搜集歷史資料的能力,了解了歷史的研究方法和特點。
歷史活動課由于其鮮活的實踐性特征,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在培養學生能力,完成素質教育的目標方面也起著特殊的作用。因此,歷史活動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日益受到廣泛的重視,但歷史活動課在我國開展試行的時間很短,很多地方還不夠成熟和完善,在實踐教育教學中應處理好以下幾點。首先歷史活動課是以學生的直接體驗為主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非課程教學形式。其與歷史課程教學的最大區別在于歷史課程教學側重于知識的傳授,而歷史活動課則側重于能力的培養。但一切實踐活動的開展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作為保障,離開了基礎知識,歷史活動課必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歷史的特殊性在于其過去性和不可重演性,不可能去親自體驗一番,作為基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依然是要通過課程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來完成。其次活動課程強調學生是教育和學習的中心,強調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和創造精神。歷史活動課當中的學生的主角地位與歷史課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有區別的。歷史活動課中的學生的主角地位完全是一種自主性、獨立的活動。歷史活動課當中如何突出學生的“主角”地位。做到大力提倡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內容、形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盡量滿足和適應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的要求。實行激勵機制,要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獨立思考和自我創造。實行“無統一的標準答案”評價方法,倡導創新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因此我們在實施歷史活動課時,一切要從實際出發,基于現有的客觀條件,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有選擇地開展活動,搞出地方特色。使歷史活動課切實可行,從而陶冶學生情操,鍛煉學生能力,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