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綏陽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第一中學 黑龍江 157212)
近年來,隨著各種各樣社會問題的產生,社會、學校、家庭從不斷地追求孩子高分素質進而轉變成更多的是需要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有一個完善的人格。
“馬加爵”、“藥家鑫”式的悲劇在現在的教育中是個例,但是也是更多的向所有的教育者敲響了警鐘。孩子心理的健康可能比成績的驕人更令我們向往。那么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我們怎樣才能在一線教育中真正地發揮自身的職能,盡可能的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世界,值得大家深思熟慮。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青少年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運用心理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技術,對青少年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與訓練輔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
目前,獨生子女所占比例日益提高,在家庭中受到的關注度也極高,往往都是這個家庭的軸心。他們自私,任性, 以自我為中心,在任何團體中始終要其他人服從自我的意志。當個人的要求不能得以實現時,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獲得,甚至于不擇手段。同時,由于長期以來,我們的家長更加認同的是成績決定一切的時候,對孩子的未來憧憬更多的是放在考分的多少上,對其能力,興趣,需要,認知,缺乏一定的關注度,導致沒有一個好的引導。一旦人際關系處于冷漠、疏遠、緊張時,就會產生用一些極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思想。
記得現在我教的這批孩子剛升入高一時,雖然學生外在看來好像心智已經成熟,但我理解的是他們倔強的外表下是一顆脆弱且敏感的心。因此我依然把這些高中生看成一群沒長大的“小大人”。我在他們的目光中看到了一種叫審視和批判的東西。甚至一些性情頑劣的孩子在見到我第一面的時候,那小眼神中寫滿了故事.等著看新班主任如何給他們來一個下馬威。其實,他們在入學前的幾天,我已然向他們的初中老師和早來報道的孩子了解過他們的事跡,我和這些孩子應該算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包括哪些學生會故意挑戰老師。尤其是一個叫王澤的孩子,在初中就是一個問題孩子,家庭關系復雜,母親常年在外地,疏于對他的管理,甚至為他是否上高中哥哥與他的母親大打出手;不學習,愛打架、好抽煙、戀網吧、過早地接觸社會,老師說一句他有各種各樣方式與老師站成對立面等等問題。進入高中首先是軍訓階段,每天學生們無論是日曬還是雨淋都要堅持,這是他們向懶散說再見的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我每天都認真的看他們的訓練,我發現在第一天的訓練中當很多學生哼哈喊累時,王澤沒有一點焦躁情緒,第二天依然如此,看到王澤站姿端正,踢正步時,剛勁有力,動作標準到位.我在全體同學面前夸獎他,當時我說了一句蘇軾的話: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咱班王澤做到了.我看到此時的他,有些許羞澀.接下來的幾天訓練,他表現的都特別突出,軍訓結束了,我選王澤為“優秀學員”。這之后,無論是勞動還是平時上課表現王澤表現都很優秀.但我發現他在和同學們聊天時有時會很生氣的樣子,仿佛是眼睛里都要噴出火焰一樣。我向同學了解情況才知曉,那是因為當別人提起他過去的有些事時,他害怕讓我知道,對他的印象發生改變。知道這種情況后,我在他面前始終當我不知道他的以前,只知道現在。每天放學后,我怕他在社會上閑逛,臨出校門時提醒他回家,叮囑他注意安全。對于教師來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可熱愛別人的孩子就是神圣”,教師對學生是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愛,便會“親其師,信其道”。我對王澤有關愛,有包容,有欣賞。王澤后來主動加我微信,向我講述他在以前做過的種種荒唐事,他說他不希望在我眼中是個壞學生。這個孩子知道我對他的好,對他的愛。在我教他后的第一個母親節,他發信息寫道:祝老師媽媽,母親節快樂!
而學校作為對學生的直接教育單位,教師作為對學生的直接管理者,如何引導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特別值得研究。
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武裝自己的頭腦。當社會被各種各樣的思想沖擊時,要讓學生時刻保持一種正能量,獲取這種正能量的方法可以通過好的書籍去引導他。多看經典,所謂經典就是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書”。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篇章一直到《紅巖》《創業史》《江姐》乃至《偷影子的人》《活著》《穆斯林葬禮》等等。通過誦經典對孩子的個人修養和人格發育都會起到良好的作用。閱讀經典的過程本身,就在于通過閱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素養和人文情懷。有一個系統的對對與錯,善與惡,美與丑的認知,感知世界,當面對一些不是社會方向的主流,不正當的行為時,學生有正確的取舍,不會盲從于他人的錯誤思想。
要對學生進行長期的且跟蹤似的心理健康輔導,教育學生以平常心,正能量去看待生活,學習,工作中的一切事情。要有正確的三觀。藤校女博士因一句話跳樓、男生第三次參加高考抑郁跳樓、學生不愿意做作業殺死老師各種事情都要以此為鑒,給予學生正確的心理疏導,畢淑敏曾經在《其實我們生來強大》中有提到:我們要和命運廝殺,哪里能不受傷。受傷不是羞辱,而是勛章。要看到問題就去想辦法解決掉存在的問題,而不是隨意地置之不理。如果沉積在學生心理 事情愈來愈多,長期積聚起來就會在一個不特定的時間爆發出來,那這種后果是不預知的了。做為學生在校的管理者,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做到的看、聽、講、幫一系列的過程去緩解學生心理存在的各種問題。
讓學生更多地參加社會活動,鍛煉他們的身體,豐富他們的思想,砥礪他們的品格,強化他們的精神。在實踐中認知社會現實,明曉適應社會需要擁有健康 身體外,還需要能適應這個社會的強大的心理才可以。在不斷地民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動手、動腦、動嘴,直接與社會各階層、各口頭語的相關人員打交道,在實踐中發現不中,逐漸養成堅韌、頑強的優良品性。在實踐中學會適者生存,適者生存是個不變的真理,這個適應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對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顯得更為重要。認識到自身成長的緊迫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其實無論我們采取了什么樣的方式方法,歸結起來就是用我們的愛去鑄起孩子健康的人格。給他們一個干凈,明媚的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