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東縣職業中專學校 湖南衡陽 421400)
目前,在國內基礎性教育中,城鄉教育差距仍比較明顯,不僅體現在教學資源方面,辦學的水平以及教育的總體質量均使城鄉之間的教育存在天壤之別。為了縮減城鄉教育存在的差距,使我國實行的義務教育得以均衡發展,需要通過城鄉教育一體化來實現,從而使農村教育的公平性得到保證,并使其教學質量得到提升。因此,應該將城鄉教育一體化做為推動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著力點,促進我國教育走向整體發展。但在現階段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實施,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過程中仍存在困境,應該通過有效對策對困境進行解決,從而實現目標。[1]
義務教育所使用的教育資源泛指社會及政府部門為了退靜義務教育相關活動所做出的保障性投入,包括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財力投入,而投入量以及教育資源的利用率是評價教育效果的重點指標,但從當前的農村義務教育來看,雖然政府給予了一定的教育資源支持,但農村教育對資源的利用率卻不高。此外,一些偏遠地區在教育資源供給方面比較滯后,這些原因共同造成農村義務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并與城市義務教育形成巨大的反差,導致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受到阻礙,并加大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難度。[2]
因我國在城鄉教育方面一直實施“二元分治”,造成城市優先教育已形成慣性,造成城鄉在教育標準、財政投入以及扶持政策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投入的教育經費也明顯不足,甚至一些地區由于政府財力極為優先,對于農村教育經費的提供心有余而力不足,雖然義務教育經費屬于政府及社會參與的公益性投入,但在農村義務教育過程中,獲得此類經費的渠道非常單一,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也不夠,此外,農村義務教育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器材、配套設施、圖書配備等均處于較低標準,與城市的義務教育相比存在較大落差。這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存在矛盾,并制約著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實施。
首先,從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的“質”來講,農村教師目前依然存在素質水平偏低的狀態,即便近些年來,我國實施一些大學生支援農村教育政策,但由于農村教師團隊中存在一些“土生土長”的低學歷教師,導致教師團隊的整體水平并不高;其次,從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的“量”來講,農村教師的數量比較缺乏,即便有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加入,但農村的師資力量仍比較薄弱,有些教師甚至“身兼數科”,在專業知識不足的情況下,也影響了科目的教學質量,而城市的教師質量則恰恰與之相反,使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受到阻礙,并不利于城鄉教育一體化有效進行。
從客觀角度來講,若要使義務教育走向均衡發展,則義務教育資源便是均衡發展的物質基礎,對義務教育資源供給建立長效機制便是對這一物質基礎的保障。首先,必須對農村優質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進行跟進和推進,通過將城鎮師范學校作為構建優質學校的標準,并充分利用當前現有的義務教育資源,可對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硬軟件條件進行全面的改造,從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義務教育環境;其次,應該推動農村圖書館、教師培訓基地的建設,使師生都能夠有繼續學習和繼續教育的機會和條件,并增長師生見識,豐富師生的文化生活,此外,還可以將網絡技術和資源應用到農村義務教育之中,使農村義務教育資源擴大化。
農村義務教育的標準是其走向均衡發展的指標。保證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投放,加強地方政府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均是提升農村義務教育標準的重要條件,在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標準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根據農村義務教育的實際情況拓展教育經費的來源,使其單一渠道向多種渠道發展,從而使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得到落實。此外,對于農村教學過程中應配備的教學器材、配套設施、圖書配備均應該與相關標準相符,徹底消除“二元分治”教育思想,通過城鄉教育一體化來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行推進。
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的質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應該重視農村教師的福利、薪資以及待遇,并對更多的師范類院校畢業生進行吸引,保證城鄉教師薪酬達到均衡的狀態,此外,對于偏遠地區、貧困地區應該加大撥款,對當地教師隊伍進行鼓勵;其次,加強農村師資培訓工作,提升農村師資的專業素質水平,為農村教育創造師資條件;最后,應該加強教師學科隊伍的建設,成立專項學科的教研組,從而提升專項學科的教學水平。[3]
綜上所述,我國當前城鄉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實施仍存在一定的阻礙,這便需要政府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解決農村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從而為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實施掃除障礙,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