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運職業學院 天津 300350)
要從充分了解大數據內涵入手,挖掘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的運用方法,擴展大數據與圖書館現有管理與設備之間應用的銜接,提升圖書館資源建設和信息服務的范疇與能力,抓住發展機遇,找準需求,迎難而上,逐步推動圖書館作用的升級轉型,不斷滿足高校發展與讀者各層面的需要。
當今社會,網絡技術與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之中,無論是發展經濟、社會建設,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互聯互通,互聯網已成為構建現代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時代也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而來臨,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變革必然會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進入大數據時代,人類對大數據的探索進程不斷加快,對于各種大數據的應用也越來越細化并得到各個領域的高度重視。很多大型企業,例如騰訊、網易等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大數據存儲和處理中心,由此可見,大數據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影響之深,已使各行各業深刻認識到大數據已成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條件。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也必然會受到大數據帶來的影響。因此在高校圖書館的發展進程中,主動運用大數據和以大數據思維開拓新的服務和管理,有效提升高校圖書館的運行效率和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大數據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概念,一般是指超過普通數據庫系統處理能力的數據。大數據絕對不是新生事物,大數據的產生和發展,是伴隨著信息增長而來的。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應用,使當前社會無時無刻不充斥著各種信息,從而有力的推動了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使其為成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進步以及人們日常生活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1]。
大數據發展至今,人們將大數據的來源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由各種數字設備產生的數據,如物聯網、智能手機等等;第二類是由網站用戶創造出的各種信息數據,如微博、人人網等等;第三類是由服務器產生的各種數據,如日志等等。大數據的主要特征有四個方面,即海量、多樣性、高速和價值。其中,價值是指大數據具有較低的價值密度卻同時具有較高的商業價值。人們從各種數據中快速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叫作大數據技術。同時大數據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發展都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利用大數據,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有效的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已成為共識。大數據是分析問題、預測發展前景的重要工具,而預測是實際應用的重要核心,在實踐中應用大數據,能夠有效促進各行各業的健康發展已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國對大數據的實際應用雖然還處于起步階段,但已展現非常宏大的進步空間。當前對大數據技術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主要有市場營銷、公共服務、商業智能等領域。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企業率先利用基于自身開源軟件獲得的大數據,來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多種問題。
在圖書館領域,早在2012年,Harvard library便已率先開始嘗試引入和應用大數據。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數據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有效的拓展了其服務范疇,提高了其信息服務能力,同時對圖書館的資源建設做出了重要的創新,引領了圖書館在大數據時代發展的新方向。
數據的采集和信息的提取是伴隨著人們社會生活的具體行為而出現的,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會實時產生大量的數據與信息。進入大數據時代后,隨著電子信息、網絡技術的普遍應用,人們將日常產生的大量信息和數據用數字化方式記錄下來,通過分析和處理這些數字化的數據,能夠對信息的服務模式起到重新構建的作用。在圖書館拓展服務與管理的過程中,應用大數據技術自身存在的優勢能給圖書館的管理和提升服務質量帶來顯著的改變,如構建信息的多元化、可視化及個性化服務成為可能,結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運用,挖掘服務潛力、改變服務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時間與空間都成為可能。這一切都是推動圖書館在大數據環境下,適應環境發展需求,促進自己不斷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2]。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廣泛普及,各種社交媒體工具被大量應用,人們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完成諸多社會工作。這也意味著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規律和價值。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實時分散的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就是找出這些數據的規律和價值并加以利用的重要方法。隨著人們對大數據認識和研究的不斷加深,大數據分析也變得愈加重要。近年來,信息分析手段的發展進程越來越快,隨著不斷深化,其分析方式也變得越來越細致化,使信息和數據的價值得到進一步的精練,對其實際應用的方向和領域,也越來越有針對性。
云計算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網絡服務功能,其主要特征有兩個方面,即高度虛擬化和高度可擴展性。同時云計算還兼有數據存儲及分析功能,有效的提高了數據存儲及分析的便捷性。在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拓展服務和管理,可以利用云計算這一網絡服務功能,從而對龐大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獲取及整合,不僅能夠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及質量,還能夠實現多源信息服務,通過建立類型多樣的數據庫及知識系統,進而構建功能全面的云計算平臺,有效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知識服務。
近年來,智能分析技術和數字技術得到高速發展并被不斷的完善,這為圖書館能夠掌握用戶群體以及個體的實際需求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是對用戶信息進行有效分析的重要采集工具。利用智能分析技術和數字技術,圖書館能夠進一步挖掘用戶的多種需求,從而針對用戶的實際需求來改善決策方式,提高決策的有效性和服務質量,滿足用戶對知識的多元化需求,提升用戶滿意度,進而促進圖書館在大數據環境下能夠與時俱進,實現圖書館的現代化發展[3]。
目前,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在創新服務與管理的過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難以快速便捷的獲取各種數據資源。當今社會時時刻刻都在產生大量的信息,而且來源非常復雜,從龐大的數據中對有效信息進行挖掘、判斷、收集、整理、分析等等,本身就是一項難度非常高的工作。而且高校圖書館不僅要收集網絡、數字、文獻等方面資源,還要深度挖掘用戶信息行為數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分析,開發信息數據的潛在價值,更是提高了獲取數據資源的難度,對高校圖書館創新服務與管理,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大數據作為一種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在圖書館領域可以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在實際應用大數據的過程中,對圖書館的計算和存貯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大部分高校圖書館由于信息化發展較為緩慢,資金有限等原因,難以快速的提高計算和存貯能力,在其他方面的技術能力,其發展程度也較為有限,同樣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有效提高。因此,這也成為了制約高校圖書館在大數據環境下創新服務與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數據的先進性以及其所帶來的優勢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實際工作中真正應用大數據,使其充分發揮出作用,卻是一項重大的課題。為了能夠對大數據進行有效的優化和利用,同時還能夠保護大數據,必須要對大數據制定治理計劃。其中,創建可靠的元數據,有效避免數據重復標引等問題,就是治理計劃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同一數據使用不同的名稱進行存儲,不僅會浪費存儲庫的存儲空間,同時還會導致信息重復,給后期的信息檢索及應用工作帶來麻煩。因此,高校圖書館在創新服務與管理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和加以解決這一問題,才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優質高效的知識信息服務。目前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在數字技術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劣勢,雖在整理和標識信息及數據方面表面突出,較為落后的數字技術水平卻無法支持圖書館創建元數據,更無法滿足大數據的需求,嚴重阻礙了其信息化和現代化發展進程[4]。
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必須要運用大數據思維對其信息服務模式進行有效的創新。信息網絡和社會網絡有機結合,共同構成了知識網絡,這就意味著知識網絡是多層次的,而且具有主體關聯結構,是超越于一般網絡的。知識網絡的層次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知識資源網絡;二是人際關系網絡;三是技術網絡。其中豐富且數量龐大的知識是其優勢,卻缺乏有效的整理。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深入的開發,對知識進行有效的共享和優化,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知識服務。
所謂“弱信息”就是指非主流的、隨機的、隱性的信息。目前的信息源明顯呈現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在海量的信息中,人們在閱讀時為了能夠快速收集所需的信息,往往會選擇“戰略性閱讀”,但“戰略性閱讀”是不充分的,要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還需要從海量信息中獲得“元知識”。“元知識”通常具有隨機性和隱蔽性,同時還是非主流性的,是典型的“弱信息”,所以深入挖掘“弱信息”是打造優質知識服務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質量所必須的措施。
在大數據環境中,用戶的需求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和個性化,因此大眾化的圖書館服務很難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高校圖書館在創新服務與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對用戶真正的需求進行深入的挖掘、研究和分析,進而利用大數據資源和技術,制定出更多層分、更細分、更有針對性的知識服務,從而有效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和多元化信息需求,有效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用戶粘性,進而促進高校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
在今天知識更加多元,信息交互更加復雜,人們需求更加多樣性的環境下,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為高校圖書館建設向更高層級發展,更加優化用戶體驗,創建多元化、可視化、個性化服務成為可能。在高校圖書館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網絡技術,挖掘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優化時間與空間,做出實實在在的發展與變化。對大數據做到有效的利用和治理,創建可靠的元數據,構建多層次知識網絡,利用大數據信息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