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人數越來越多,壓力也越來越大。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高校的過度擴招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已經飽和。除此之外,高校就業管理的途徑也對此造成了一定影響。那么如何解決人數逐年上升的高校畢業生與飽和的勞動力市場之間的不協調呢?這就需要在綠色管理理念的指導下,尋求新的高校就業管理的途徑了。
“無污染”指的是在對高校就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消除人為主觀的負面影響因素。要做到高校就業管理的”無污染“,就需要提升相關的高校就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此同時,高校的領導們應該給予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足夠的重視,大力支持以及幫助高校就業管理的工作,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實現高校就業管理過程的”無污染化”。[1]
“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高校領導們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積極的看待畢業生的就業管理問題,并采取行動將問題解決掉。領導們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就業率而忽視了學生們的現實情況。若是一味的強調就業率的提升,而不注重解決畢業生的實際困難,長期下來反倒會會導致就業率的下降,得不償失。[2]
在實現就業管理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有所不同。對待不同的畢業生面臨的不同的情況,高校就業管理的工作人員們不能夠一概而論,統一處理,而是應該具有主動意識,主動的去了解畢業生們的個人情況,針對畢業生們不同的情況給出不同的就業意見和就業方案。這樣才能夠徹底的切實的解決畢業生門的實際困難,幫助畢業生們實現就業。
高校學生就業率與就業指數之間的巨大差距是高校不得不承認和面對的現實問題。許多高校盡管對此高度重視,卻認為解決畢業生們就業問題是國家社會的責任,高校對此不負主要責任。錯誤觀念導致意識層面的缺失,使高校不能積極主動的、及時的采取措施解決畢業生們就業難的問題。在不少高校,學校的招生與也就業問題都是有少數幾人同時負責。過于繁重的工作任務,讓負責人主能將重心偏移到與學校利益看似更加相關的招生上,而對就業指導的工作缺少了責任心。
我國目前高校們都推行二級學院的管理模式。在二級學院的管理模式下,學生就業管理的基層工作通常由學院的輔導員負責。這就導致了就業指導辦公室不能及時有效的與實際負責學生們工作的人員進行溝通,產生了就業信息阻滯交流不夠等問題。就現階段我國高校的普遍情況來看,這種溝通不暢已經是阻礙高校畢業生們實現就業的一大問題。因此,我們應該要切實貫徹落實溝通的問題,提供一個信息共享及時能夠隨時交流的平臺給高校畢業生們。
由于高校推卸了解決畢業生就業困難這一問題的責任,導致了高校方面缺乏有關的就業管理制度,國家方面也尚未從宏觀的角度制定相關的政策給予畢業生以及高校指引。這就導致了規范的就業管理制度的缺乏。高校就業管理人員沒有充分的考慮學生就業問題與社會大環境方面的問題,也就不能夠出臺有效的制度進行就業管理。再有,在執行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消極怠工的現象也普遍存在。由此,我國高校就業管理工作的困難也可想而知了。
就業管理的相關部門由于長期待在高校中,未能夠與社會的就業問題直接接觸,導致了他們本身也對目前就業的嚴峻形勢認識不到位,只想憑借高校內小規模的招聘會就解決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可想而知,這是極其不現實的。因此,就業管理部門應該要及時的調研,充分了解掌握相關的就業信息,才能夠為指導學生們就業,解決畢業生們就業難的問題出謀獻策,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
綠色就業管理體系能夠實現就業管理部門以及管理學生信息的部門的有機結合,讓兩個部門合作起來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綠色就業管理體系要求高校必須形成一級學院與二級學院的通力合作,才能夠讓就業指導辦公室建立管理體系,院級部門落實工作,解決就業問題。
高校的就業問題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僅高校學生們要提高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高校的就業相關部門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就業與招生密不可分,高校的就業情況影響到招生,錄取的學生質量也影響到就業率。因此,在招生方面學校應該密切關注國家的相關政策,了解社會國家需要的人才,才能夠培養出于相應的高素質人才。再有,高校開設專業時應該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針對性的進行人才的培養,杜絕人才與社會脫軌,培養出的人才不符合要求,自然就會無法實現就業。也因此,高校的專業應該是具有動態性的,隨時根據社會的需求進行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
高校教師不應該只局限于傳授學生專業知識,也應該要能夠為學生的就業問題提出建議。這就要求高校的教師在加強自身專業素養的基礎上也要時事的跟進社會的就業情況,隨時的改變授課方式授課內容,同時也在學生有了就業的問題后能夠及時的進行解答。另一方面,學生也應該改變對崗位的挑剔態度,應該明白職業不分貴賤,在任何的崗位上只要專心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也能夠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力量,也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學生的就業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面臨越來越難,壓力越來越大的就業問題時,高校應該明白就業不僅是國家社會學生的責任,更是高校自身的責任。高校應該努力的為就業難問題的解決做出自己的改變。筆者通過多年來所從事專職輔導員工作的經驗,并以此為依據進行研究,不斷進行高校就業管理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