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歐平
摘 要:長久以來,鉗工裝配的精密加工都要依賴于工人的手工,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工人們的工作進度時常會由于工具不符合人機工程學和省力原則而受到制約。在現今社會,人們設計出了更為人性化的方案以力求勞動高效、安全、舒適,提出了對3種常用的“I”型工具——鉸杠、起子、通孔器進行改造使之成為“L”型,為鉗工的工作提供更舒適、安全且高效率的條件,有效減少他們的職業病、過勞癥等癥狀。那么,本文便針對“I”型工具存在的問題做出了相關探討,并以此引出“L”型工具的優點,如下文所示。
關鍵詞:鉗工裝配改造;“I”型工具;“L”型工具
中圖分類號:TU113 文獻標志碼:A
在機械制造中最古老、最基礎的技術就是鉗工,直到今天都依然在機械金屬加工制造中廣泛應用。然而即使是這項已經發展十分成熟的技術中也還是存在著一些不夠人性化的問題,工具的設計不夠省力、便捷就是其中十分令人在意的一點。對“I”型工具進行改造這一觀點一經提出便引起了廣泛的重視,新的“L”型工具既可以在因工具的設計環節中產生,也可以對現有工具進行改造,能夠從根本上減少工人的工作難度和耗時,并且在效率提高的同時避免職業病。
1“I”型工具的問題所在
基于鉗工工作的可調整性,大多數情況下,有經驗的鉗工工人會在鉗工實際操作中對不趁手的工具進行臨時改良,比如用一截鋼管加長鉸桿以增加杠桿長度達到更加省力的效果;用冷彎或熱彎的方法將需要深入狹窄空間的螺絲刀頂部彎出“L”型,也就是“L”型工具出現的基礎。同時,據實踐結果顯示,將原有的“I”型工具經過改良后,形成“L”型的工具,不僅更加省力還能對很多特殊空間進行施工,改善工況;另外有時螺栓與構件之間的墊片會錯位導致遮擋孔隙,這種情況下若是強行擰入螺栓就會對墊片或構件造成損壞,因此就需要使用通孔器來對墊片位置進行調整。然而通孔器在很多時候不便于工人對位于低處的螺栓進行施工,在長時間彎腰作業之下,工人時常會產生過勞癥、腰肌勞損等不良癥狀,使工人也迫切需要增長改進通孔器這一工具。
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鉗工工人的工作效率、舒適度都與鉗工工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要讓工人在施工過程中改造工具實在過于消耗時間和體力,若能直接對現有常用工具進行適當的改進更換,從細節和個體處入手,就能從根本上改善目前由于工具不適用造成的人力物力損失。
2“L”型系列工具的應用分析
2.1“I”型鉸杠改“L”型
在鉗工工作中,工人為方便連接會使用一根類似長桿一樣的工具穩固主絲錐或絲攻、圓板牙等材料,而這個穩固的工具就是鉸杠。傳統形式的鉸杠就是一根直長桿,沒有任何輔助的弧度,同時加之沒有標準的把手部位,故而工人在使用時,通常需要用很大的力氣來轉動工具,這樣的操作方式不僅無法保證工作效率,還無法達到省力的要求,為工作人員帶來了較大的工作壓力。
因此,針對“I”型鉸杠使用時存在的缺點,可以通過加長鉸杠一端,并在加長過的地方套上圓管形的手把,方便工作人員握住,從而達到節省力氣的作用,這樣一來也就形成了“L”型的工具。且根據實踐結果顯示,像這樣改良過的鉸杠,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從受力角度分析,以杠桿的理論原則,加長后的鉸杠,扭轉時可以節省工人很大一部分力量;(2)從人體工程力學的角度分析,將“I”型的鉸杠一端彎曲后,形成“L”型,如此便也改變了原本扭轉鉸杠時工人手腕的施力方向,故而便也能減小鉗工的工作壓力,做到緩解工人疲勞程度;(3)從可調節的角度分析,如果要對“L”型鉸杠進行更高要求的調整,那么我們可以從其把手上進行改良,例如將“L”型鉸杠的把手更改成可伸縮形式的,這樣一來也就方便工人工作時,針對不同的工作環境對鉸杠的長度進行適合的調整,以便于技術操作;又或者將其把手更改成可折疊的形式,優點主要針對的是收納整理這一方面。除此之外,在沒有“L”型鉸杠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還可以選擇這樣一個就地取材、臨時改造的方法,即利用一根鋼管,使其彎曲成“L”型,再緊扣在鉸杠的一端,形成一個簡易的“L”型鉸杠。綜上所述,便是“I”型鉸杠調整成“L”型之后,對鉗工工作提供的便利。
2.2“I”型螺絲刀改“L”型
用通俗的說法來講,螺絲刀又稱作為起子,這是一種頂端由“一”字型或者“十”字型形成的薄楔形工具。使用時將薄楔頭插入螺絲釘頂端的凹槽中,再通過扭轉完成作業。從螺絲刀的形式來看,市面上使用比較多的且現成的螺絲刀基本為“I”型,這樣形式的螺絲刀,通常適用于比較寬敞的環境,然面對一些狹小的空間內,螺絲刀無法打平放入的情況下,則可以選擇將該工具折成“L”型,這樣一來,即便是狹小的空間,操作人員也能輕松應對。
基于螺絲刀工具材質間的差異,故而工人在臨時彎折的情況下,需要根據該工具的含碳量選擇適合的彎曲方式。一般情況下,使用含碳量比較低的螺絲刀可以直接借助鉗子進行彎曲;而使用的是含碳量比較高的螺絲刀,則要另尋方法,不能使用鉗子直接夾彎的冷彎方法,因為像這樣含碳量比較高的起子,大多成本比較低、生產量大,因此使用冷彎會導致工具折斷,那么針對這類螺絲刀,我們可以選擇熱彎的方式,也就是利用乙炔高溫燃燒形成的熱量軟化螺絲刀彎曲點,從而方便彎折。
2.3“I”型內六角扳手改“L”型
通常情況下,“L”型的內六角扳手分為球形頭和平形頭兩種。而之所以選擇將原本的“I”型改成“L”型,是因為改良后的內六角扳手具有較長的受力桿,這樣一來工人使用時,可用力的范圍也就加大,故而便也能減少力的輸出。
2.4“I”型通孔器改“L”型
在鉗工行業中,通孔器是一個常用的瞄準形工具。例如當安裝零件時,發現各零件孔軸不在同一軸上,那么便可以借助通孔器對其孔軸進行對齊調整。然有些時候,也會出現鉗工為了快速完成工作,使用錘子直接將孔軸對準出的墊片敲碎的情況,這樣一來雖能快速完成安裝,但后期會導致機器漏油的現象出現,因此直接敲碎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更多時候的螺絲栓空都處于一個比較貼近地面的地方,這樣一來就必須要求鉗工彎下腰才能進行技術操作。久而久之便會導致工人腰椎疼痛的癥狀出現,且大量的工作也會使得工人長期處于一個疲勞的狀態。因此,針對以往通孔器的不足之處,可以對該工具進行加長、折成“L”型等形式的改良,同時將通孔器的前端設置成圓錐形,以便于工人對力度的掌控。如此一來,工人即便不彎腰,也能順利完成零件的裝配,并有效緩解了工人的工作壓力和疲勞程度。
結語
由上文所述,可知“L”型工具的優點,以及對于鉗工工作的幫助,故而應在鉗工行業和市場中,大力推行“L”型鉗工工具的使用。
參考文獻
[1]秦兆生.人體工程技術與工具設計[J].電動工具,2002(2):5-8.
[2]李玉珠,鄭衛剛.鉗工裝配中“I"型改“L"型系列工具應用[J].機械制造,2013,46(1):72-73.
[3]張巖.淺談人體工程學與鉗類手持工具的關系[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0(2):99-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