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昕


摘要 目的:探究持續改進護理質量能否有效幫助產婦更好地分娩。方法:收治孕婦600例,隨機分兩組。觀察組給予護理質量持續性的改進,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兩組孕婦進行問卷調查,評估護理質量。結果:觀察組97.00%的患者對護理滿意,對照組僅82.33%,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持續質量改進對婦產科護理質量管理幫助很大。
關鍵詞 持續質量改進;婦產科護理質量管理;影響分析
婦產科一直都是醫院的重要部門,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新生代的順利誕生。每個孕婦的體質是不一樣的,分娩的過程存在著很大的風險,一些孕婦由于在懷孕期間護理上出了問題,造成了分娩困難。因此,醫療部門研究一套優質的護理手段非常重要,可以幫助孕婦更好地養胎,減少相關風險的發生。我科調動了一批優秀的醫護人員對兩組孕婦進行護理,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具體情況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孕婦60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0例。對兩組孕婦的年齡、體重、身高以及孕周進行詳細統計,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完全符合研究標準,見表1。患者均自愿接受我科的研究調查,并且已簽署協議。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觀察組則給予持續性的護理管理。首先必須要加強過程的管理,我科的護理人員都經過嚴格的審核。進行了不斷的培訓,具有一定的業務能力,要求他們工作的時候能態度認真,嚴格地按照護理的規章制度辦事。每個小組都設一個組長、一個副組長和幾名護士,他們相互之間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護理人員對孕婦進行心理引導,囑咐她們懷孕期間的注意事項,密切關注她們的身體狀況。其次就是持續性改進,護理團隊對以往的護理經驗進行總結、反省,分析利弊,提出護理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且給出解決方案。將護理工作分為幾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都要進行總結,不斷地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護理的水平。
觀察指標:為了具體地了解孕婦對兩套護理方案的滿意程度,我科對每一例孕婦都發了調查問卷,讓孕婦對我科護理水平做出客觀的評價,有助于我科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業務水平。調查問卷分2種,一種是對我科護理服務最直觀的評價;另外一種是對我科的各項醫護指標進行打分,分數越高,說明護理服務做得越周到。對護理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記錄、分析。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將兩組孕婦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00%,投訴率很低;對照組滿意度82.33%,并且投訴率高,兩組滿意程度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護理質量得分情況比較:觀察組護理質量指標得分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兩組護理缺陷得分情況比較:觀察組的護理缺陷分數要遠遠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討論
持續性改進護理管理的質量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在很多醫院的婦產科已經開展起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業內口碑較好。這種管理模式靠的就是過程改進、持續性改進和預防性改進3個部分,可以有效地避免問題出現,及時發現問題以及有效降低醫療風險,可使目前比較緊張的醫患關系得到緩解。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觀察組中,高達97.00%的患者對我科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管理的效果非常滿意,投訴率很低;而對照組情況差一些,17.67%的患者不滿意,并且投訴了研究人員,兩組滿意程度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第2張調查問卷主要是對我科的各項護理指標進行評分,一共分5個部分。最終發現,觀察組這5個指標都要比對照組的分數高出很多,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最后我科還對兩組的護理缺陷進行了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分數要遠遠地比對照組低,說明問題比較少,持續改進護理管理的方案效果不錯,再次證明了兩組的護理管理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經過這次研究調查,可以更加直觀地意識到自己工作上還存在著哪些問題,同時護理人員接受了更加先進的培訓,業務水平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