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育玲
(廣東省鶴山市沙坪實驗中學,廣東 鶴山)
長期以來,在地理課堂中普遍存在著“教師教教材,學生學教材,考試背教材”的現象,傳統的教學方式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相分離,導致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對地理學習缺乏興趣,辨圖識圖能力較差,知識遷移能力欠佳,與新課程改革目標相違背,不利于學生知識和能力的發展和培養。隨著信息和交流的多樣化,新課程改革對地理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活動式課堂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師生的固定角色,并對課堂時間的分配和課堂形式的設計進行了重新規劃。活動式課堂教學不再強調教師的片面教學,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自主獲取過程,更側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互助交流能力的培養。其次,在課堂氣氛上,教師以學生的知識和身心發展為基礎,在教材的基礎上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保持高效課堂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讓學生融入課堂,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高效優質的課堂效果。那么,在地理課堂中如何貫徹實施活動式課堂教學理念,如何利用好“活動式”來開展教學,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和地理學習能力,這是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活動式課堂教學重在“活”字,其形式不再局限于學生在臺下聽課,教師在臺上授課,課堂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教師重在引導。其授課模式也變得多樣化,甚至把地理課堂由教室內搬到教室外,到地理園、操場等不同的地點開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措施提高活動式課堂的有效性。
游戲式課堂不僅可以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瞬間集中注意力,產生輕松愉悅的感覺,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七洲和四大洋”的地理教學,可用一個地球儀,輕輕拋給學生,讓學生雙手接,并示意讓學生觀察雙手大拇指按住的地方是海洋還是陸地,并重復多次,最后根據結果讓學生總結出海洋面積大于陸地,即“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表演式教學法是讓學生根據教學任務進行模擬表演,再現教學情景的一種教學形式。這樣的教學既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有利于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如學習“中國民族”時,讓學生分別表演不同民族的人民,幾乎是全員參與。在課前,由課代表牽頭,組織報名、準備道具、演出彩排等。由于學生準備充分,表演取得了巨大成功。學生有了切身體驗,對該節內容和知識點的感受也就更深刻,對比于教師的一言堂,學生的親身參與更能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中導入故事,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比如,在講述知識點“我國冬季吹西北風,夏季吹東南風”時,延伸講述“孔明借東風”“燒赤壁”等故事,通過結合歷史故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其實日常例子和生活現象都是與地理相關的,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觀察多留意。
競賽式教學法引入了競爭機制能較好地刺激并穩定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無形中戰勝依賴、害羞、懶惰等心理,在輕松愉悅中獲取知識,提高學習熱情,并鍛煉其快速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競賽前,學生知道比賽規則后便忙得不亦樂乎:查資料,找內容,呈現了前所少見的主動求教、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競賽中,學生為準備下面的競賽都能主動地思考、討論、記錄。學生或問或答,或思或記,精神上始終保持一種亢奮狀態,始終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強烈的競爭能促使學生在基礎知識學習中精耕細作,思維上呈現出主動性、多樣性、創造性等特征,在主動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意識,同時達到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地理課堂上的猜謎其實是結合我國的語言文化,將難懂的或者枯燥的知識點以另一種表達方式進行輸出。如學習“中國三級行政單位”時,可以設置謎語讓學生領會:雙喜臨門——重慶;久雨初晴——貴陽;海中綠洲——青島;持久和平——長安;東南北——西藏。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猜謎語,實現了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生動有趣的謎語和知識點相結合,不僅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為提高地理課堂有效性埋下伏筆。
地圖是教學必備的工具。多媒體展示圖雖然優點明顯,但重點不易突出。繪圖演示教學,即黑板略圖教學法能彌補多媒體展示圖的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簡練的筆法速繪地圖,只求神似,不求細節,而且可以邊畫邊講,要求學生也跟著在筆記本上畫,學生在動態中接受信息,眼、耳、手、腦都在活動并相互配合。這比只聽、看,更能印象深刻,且能夠很好地突出重點,教學中配合使用繪圖教學法,使學生注意力緊緊跟隨著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興奮點不斷涌現,有助于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學習“七大洲和四大洋”時,教師先畫出《一筆畫世界》,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畫出來,講解起止點,邊畫邊講解,并標上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稱等。為了給學生的課外填圖作業打下基礎,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跟著老師一起繪圖,學生通過繪制草圖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加深記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對圖解的認識度和敏感度。
把口訣作為一種教學法引進地理課堂,不僅可以促進地理教學改革,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學生的記憶。如學習“34個省級行政單位”這一課內容時,可以編口訣“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內蒙古上北海天,再加重慶港澳臺。”
課堂活動限制性較高,學生的積極性也難免受到影響。而地理課外活動不僅形式多樣,而且新鮮的環境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但在選擇活動內容時,要力求將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結合。如,在校園內可以進行氣象觀測與天氣預報、教具制作、地理墻報等。校外活動時可以進行定向越野訓練、鄉土地理旅游資源調查、旅游攻略等。社會性的調查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性,還可以引導其將知識點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從而促進高效地理課堂教學的延續。
活動式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在課堂上能夠較快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但是活動式課堂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在多種多樣的形式下,教師要把握好課堂的重點難點,以落實知識點為主,切忌本末倒置,導致課堂氣氛活躍了,知識點卻沒能到位,這與高效的活動式課堂教學宗旨相違背。因此,教師在開展活動式課堂教學時,要注意相關的環節,讓課堂“活”起來。
傳統評價以紙質的測試為主,而活動式課堂教學涉及學生合作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繪圖能力的綜合評價等。因此,教師必須逐漸轉變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多給予學生正面鼓勵。
要將新的教學模式靈活地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活動式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哪些知識點可以讓學生自學;哪些材料應該由教師精講;哪些內容應當用講練評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訓練;教師都要把握好,因此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在知識編排上把握內在邏輯關系,并基于學生的角度和身心發展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活動形式,避免形式化。要求教師必須有過硬的教學組合能力以及有超強的課堂控制能力,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斷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課堂“活”起來,提高課堂效率。
活動式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動性,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主動承擔任務并積極參與學習問題的討論,并完成相關的問題。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地理素養基礎上,這要求教師在課堂和學習上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到積極主動。
總之,以學生為主體,形式多樣的活動式課堂教學,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有聲有色,生動有趣。教師要把握好活動式課堂的核心,將知識點融入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研究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靈活地滲透于高效地理教學中,學生的地理素養才能得以提高。